APP下载

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模式探析

2020-03-12刘妍

新丝路(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扶贫模式专业合作社

刘妍

摘 要:建国七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见一斑。然而必须看到,在经济蒸蒸日上,人民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现状下,绝对贫困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怎么扶”的论述中提出五个一批,为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景谷县积极探索学校+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带动扶贫模式,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本文以景谷丰顺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探析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精准扶贫模式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扶贫成效;专业合作社;扶贫模式

精准扶贫是惠及千百万贫困人口的事业,是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具有资源整合、技能提升、信息服务、增产增收的作用。一是资源整合,农民的生产销售具有零散、弱小的缺陷,在欠发达贫困地区愈加突出,合作社将分散的资源归拢整合,形成合力;二是技能提升,通过定期培训、现场指导,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促进贫困户技能提升;三是信息服务,由于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限制,贫困户在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量少,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反应,增收难,合作社具有提供信息服务功能,及时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指导贫困户生产;四是增产增收作用,通过信息服务、技能提升、资源整合的作用,能有效实现增收,再者,专业合作社有效弱化市场与农户的强弱矛盾,提高了农户的市场地位,获得公平收益。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至2017年通过再次修订,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日益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进一步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脱贫减贫的重要意义。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景谷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任务、“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六个精准”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景谷丰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学校+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推动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

一、景谷丰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模式分析

1.“学校+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景谷“学校+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以正兴成人技术学校为主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引导下,与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来整合当地优势资源,相互促进发展。对贫困户而言,建立利益联结对增收有诸多益处,一是以“二5四1”中的5000元产业扶贫资金、50000元小额信贷入股,每年收取分红,获得稳定收入;二是与合作社签订牲畜收购协议书,合作社以不低于市场价的条件收购牲畜,减少市场波动对贫困户收入产生的影响;三是借助成技校定期产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人素质,有效培育中长期产业。对合作社而言,通过政府扶贫倾斜政策、吸收贫困户入股资金,益于完善养殖厂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且收购贫困户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能获取更大收益。

2.景谷丰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概况

景谷丰顺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合作社建设地点位于位于景谷县正兴镇,是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总占地32亩,新建山地牧业养殖区设施完备,有分娩舍、保育舍、育肥场,是一座现代化养殖场,并配套相应办公区和生活区。丰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各方融资935.14万元,滇西沪滇项目340万元、地方融资595.14万元(勐乃村、勐烈村、通达村、波云村、水平村5个村集经济入股100万元;邮蓄产业贷款104户416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106户38.54万元;整乡推进资金入股红卡户116户40.6万元)。共与205户建档立卡贫户和5个村集体签订了入股合作协议。

“学校+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助农脱贫路径,通过集项目引进、生产示范、教育教学、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相结合助力精准扶贫。定期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有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两种形式,与长短班有机结合,农忙时进行短期培训,多为现场指导,农闲采用长班集中培训;每年完成全镇总人口20%以上的培训面,年培训各类实用技术达4000人次以上。

二、景谷丰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进脱贫攻坚成效

1.智力扶贫,首先斩断穷根

群众自身动力的发挥程度和脱贫致富的速度呈正比,景谷丰顺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技术优势,通过“学校+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开展“智力扶贫”,在更新群众思想观念、帮助群众掌握实用技术上下功夫。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通过案例分析、政策讲解等方法让贫困群众意识到脱贫需靠自身,摆脱“等、靠、要”的懒汉思想。

2.技术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在景谷丰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学校+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中,正兴成技校是技术脱贫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合作社与农户的粘合点。“技术+养殖”、“技术+种植”的“双+”“造血”路径,有效提升当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学校、合作社与农户粘合起来,针对贫困户举办烤烟种植技术、油菜种植、蔬菜种植、滇黄精种植、茶叶加工、畜禽养殖、民间工匠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中,结合农村实际定期不定期组织技术培训进村组、跟踪服务到农户,让贫困户更新思想观念,切实解决贫困户文化素质低、养殖、种植基本技能差、农业产业效益低的问题,为实现脑袋、口袋一齐富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培训,提高贫困户技能水平,实现县内就近就业2179人2250次(建档682人次)、县外省内就业1420人1601次(建档302人次)、省外国内就业200人609次(建档41人次),实现转移就业收入2826万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现“造血”式扶贫。

3.产业扶贫,带动群众增收

发展产业脱贫一批,产业发展是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景谷丰顺养殖专业合作社紧紧抓住产业链,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找准产业与脱贫的粘合点,把效益直接落实到户、落实到人。通过合作社与学校双向联动的方式,引导农户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劳动技能和产业方向,配合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多向互动”,把贫困户粘在产业链上,在“学校+合作社+农户”模式下,景谷丰顺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全镇11个行政村167个村民小组1200户养殖户(其中:建档立卡户836户,养殖大户364户)建立了利益联结。

首先,入股分红增加收入。目前合作社与镇内214户建档立卡户和5个村集体签订了入股合作社协议,入股资金595.14万元,2018年9月分红金额59.514万元。签订协议的贫困户和村体集每年均能得到入股本金10%的分红,得到分红资金后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2892.84元,村集體经济收益可增加2万元。其次,订单合作。合作社与1237户贫困户签订了仔猪回收协议,保证了贫困户所养殖的仔猪定向保护性收购,通过仔猪出售贫困户净收入可大大提升。最后,通过沪滇项目增收。沪滇项目340万元资金覆盖勐乃直过民族村115户建档立卡户,每年分红21.56万元,户均增收1875元。

4.扩大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为切实增加贫困户收益,使贫困户能够在屠宰加工产业链上得到所交易量的二次反利分红。合作社将在学校老猪场拆除后,重建配套建设1座丰顺牧业畜禽屠宰场,项目总占地6亩,计划建立后续产业链,把本地特优农产品统一标识的屠宰、包装、运输,依靠昆明友美集团、云南富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后端直营平台公司实行线上、线下运营销售。使贫困户能够依靠产业链得到更稳步的增收致富。

将依托滇南黑猪收储养殖实训基地的示范效应,在正兴镇11个村大力宣传发动畜禽养殖户依靠地方绿色资源优势,发展养殖生态猪、生态鸡、放牧小黄牛、黑山羊绿色生态畜禽养殖,并向全县各乡镇发展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镇乃至全县的生态有机绿色食品健康发展。

三、景谷正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农户积极性不高。农户主观能动性差,内生动力未完全激发,在合作社举办的培训中,一些农户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不能切实掌握技术,运用在具体生产中。虽然与合作社签订仔猪回收协议,但由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不能养殖足量仔猪出售,难以增加收入。

(2)缺乏金融扶贫政策和资金的有力支撑。正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沪滇项目资金及贫困户产业扶持入股资金扩大发展,依靠政府扶贫政策推动。但缺少政府针对合作社出台的贴息扶持政策,且对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激励力度不够,发展困难。

(3)合作社社员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合作社社员多为成技校职工,并非养殖专业技术人员,能胜任日常运行环节,但对养猪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全面,不能高效指导生产、防止病害。且在合作社后续发展中,有意形成产销链条,扩大规模,必然需要与多个企业对接,合作社对政府依赖性强,社员缺乏统筹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势必会制约合作社的发展。

2.完善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指导。首先,针对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继续进行合作社的宣传,在各村树立依靠合作社脱贫致富的优秀典型,激发贫困户学习、生产热情。其次,针对接受能力不强的农户,强化技术指导的力度,使学用结合。最后,选取在村里有威望、学习能力强、发展动力足的农户进行强化培训,在掌握技能后,能更快地引导其他农户学习,扩大技术的传播速度。

(2)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政府出台贴息扶持政策,加大对合作社的金融扶持力度,减少在贷款方面的压力。其次,针对带动贫困户脱贫力度较大的合作社,设立奖励资金,完善激励制度,提高资金投入。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针对合作社社员素质不高,缺乏养殖专业、营销专业技术人员的问题,建议招聘专业人员。由于地理环境和资金限制,可聘请技术人员定期指导,以兼职模式增强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员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晓峰、邢成举.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4):23-29.110

[2]谭燚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模式分析:以阿瓦提县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9.47(2):164-167

猜你喜欢

扶贫模式专业合作社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之主策
“订单+金融”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与设想
论专业合作社在甘南牧区扶贫中的作用
解决甘肃扶贫问题的对策探析
电商扶贫的可行性探析
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效率研究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恩施州龙凤镇扶贫模式启示
黔东南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地流转习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