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甘肃扶贫问题的对策探析

2016-11-28王彦平苏晓玲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扶贫模式甘肃

王彦平+苏晓玲

摘 要:文章从甘肃贫困农村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甘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了促进甘肃贫困农村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贫困农村;扶贫模式;扶贫政策

中图分类号: D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74-2

0 引言

地处西北的甘肃,地域辽阔但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贫困人口较集中,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去年“两会”期间,党中央给甘肃提出了扶贫攻坚的任务和要求,把扶贫攻坚看作是一场硬仗,确保甘肃人民早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1 甘肃贫困现状

1.1 贫困面广,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度较深

甘肃贫困县集中,无论国家还是省级层面比重都很高。甘肃86个县(区)里有53个属于贫困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41个,占全国扶贫开发县的6.93%,占甘肃全省县(区)的58.57%。

1.2 经济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甘肃人均GDP最高的是嘉峪关市,2014年人均GDP达到11.29,远远高于省会兰州。陇南无论是GDP总值,还是人均GDP都排名靠后。由此看出,甘肃省内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且差异很大。从产业结构来看,贫困区域内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偏高,定西市渭源县超过了40%。第二产业规模工业企业比重低于甘肃平均水平,发展速度缓慢。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致使经济结构不合理。

1.3 基础设施陈旧,社会事业滞后

甘肃由于经济制约,社会事业资金投入有限,整体发展水平低。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这些领域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陈旧,贫困人口日常居住的条件较差,而且这部分人教育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导致他们养老和医疗困难的问题突出。

1.4 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域之间差距大

甘肃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城镇乡村发展的差距大,投资多集中在城区,农村地区因为交通、软硬件等方面因素,往往不受投资者青睐,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就是由于各县资源差异、主要经济支柱不同,导致区域内各个县经济发展不均衡,差别较大。因而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扶贫的关键。农民收入单一,增长速度缓慢应是扶贫的着力点。

2 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环境制约经济的发展

甘肃省位于西部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导致贫困的加剧。甘肃的山区地质结构复杂,山大沟深陡坡较多,大部分的土地贫瘠无法耕种;气候条件恶劣,寒冷阴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交通条件也极为不便。

①耕地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甘肃省农用地38107.20万亩, 耕地6921.45万亩,耕地面积位列全国第11,人均占有耕地2.65亩,居全国第6位。

②水资源稀缺,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甘肃许多地区一直被水资源困扰,短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全省大多数地区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水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工业耗水量高,过度开发,污染严重。此外,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功能弱化,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潜力有限,成为扶贫攻坚的一大障碍。

2.2 经济落后,经济总量不大

甘肃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财政资金有限,投资结构重城市轻农村,农村发展缓慢,条件差。惠农政策滞后,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整体效果不佳。

2.3 资金投入不能满足多样化的脱贫需求

为了脱掉贫困的帽子,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在省政府的规划下2013年甘肃颁布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政府每年投入200亿左右的财政资金专项支持农村道路和安全饮水扶贫项目,但有400多万贫困人口的庞大基数及需求多样化,脱贫工作依旧严峻。

2.4 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由于经济落后及各种因素的制约,截至2014年,甘肃贫困地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只占全区人口的15.3%,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致使他们的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伍,不会依据时代发展来转变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

3 原因分析

3.1 经济总量低,财政能力有限

甘肃是我国内陆经济欠发达省份,财政收入在全国排名靠后。靠政府财政资金扶贫能力远远不够。有限的扶贫资金与贫困户的实际需求还有不匹配现象,致使扶贫工作困难重重。金融机构扶贫机制不健全,信贷条件大多数贫困户不能满足,这方面扶贫没有落实到位。

3.2 没有发挥分散的扶贫力量

扶贫规划的编制与富民产业的培育主要参与者还是政府,全社会更加广泛的力量没有被动员起来,局限性很明显。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脱节,造成贫困者进入市场的能力不足。税收优惠政策属地化,即对片区内新办企业有免税3年的政策,缺乏开放性。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开展不充分。

3.3 扶贫模式陈旧,重人扶智

扶贫模式单调且陈旧,创新不足。精准扶贫和发展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基础教育没有和脱贫联系起来,教育和产业升级、技术更新不匹配,呈现人力资本的匮缺,创业技能含金量很低。

4 扶贫开发对策建议

4.1 完善扶贫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

要使甘肃贫困地区尽快脱贫,政府首先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管机制,要能够精准地识别农村贫困人口,同时进行动态监管,要根据贫困人口的自身特点实行差别政策,一方面政府扶持,另一方面促使他们自我脱贫。正确合理地使用助贫资金,缩小贫富差距,让扶贫作用落到实处。

纵观发达国家,都是从传统农业国家过渡到工业化,都是从相对忽视农村发展到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协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扮演重要的角色,要站得高顾及长远发展,将人财物恰当合理配置,规范行政管理,同时借助法律手段进行控制与监督,最终完善扶贫规划,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4.2 培育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扶贫资金投入大财力

以国家扶持政策为契机,广开财源,增加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大力宣传并鼓励社会上的个人、组织、群体尤其是企业、金融机构贡献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不断投入财力创建一个覆盖全、来源广、程度深的资金网促进其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结合当地农村特点,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把当地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通过网络对外宣传,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3 大力发展教育扶贫,提升农民群众素质

重视教育,加快教育政策落实,更新落后的思想观念,尤其要关注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坚持经费和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强化贫困地区信息网络建设,让网络覆盖农村,增加电子科技使用能力的培训。

4.4 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要实现长治久安,主要要立足于农村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是农村发展的“加速剂”,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才能形成动力。要改变自然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影响,就要因地制宜的运用科学技术,把科技新成果渗透到不同区域特色和支柱产业,通过方便快捷的方式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提高技术普及率并应用到现实生产中去。在甘肃,用科研方面的优势化解克服艰苦的自然条件,提升生产的低效率。

4.5 完善农村福利保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扶贫体系,以“扶”为主,救济、社保等为辅。要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打破“等靠要”的依赖传统,在政府政策以及人财物的支持下,抓住机遇,“准、快、稳”的改变贫穷面貌。政府在提高补助标准的同时,实现城乡一体化。此外,应不断强化乡村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监督控制,完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总之,要使甘肃的贫困地区尽快脱贫,全面达到小康水平,离不开政府,社会及贫困地区人们的资金支持和智力支持。只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发挥各自的水平和作用,相信不久的将来,甘肃就会全面脱贫,走向小康。

参 考 文 献

[1] 高军,李忠东.甘肃贫困地区扶贫攻坚问题研究[J].开发研究,2014(6).

[2] 贾禄平.加快扶贫攻坚步伐的思路与对策——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财会研究,2014(9).

[3] 孙玉梅,朱军分.县域经济平稳发展 整体竞争力亟待提升——2010年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1(5).

猜你喜欢

扶贫模式甘肃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致敬甘肃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第17站甘肃
遂川县金融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之主策
电商扶贫的可行性探析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恩施州龙凤镇扶贫模式启示
甘肃三大举措精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