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精神特质及实践路径

2020-03-12张道坤

甘肃理论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共同理想信念理想信念

张道坤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党的建设和领导科学教研部, 兰州 730070)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15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提供了根本遵循。“理想信念”是一个需要动态把握的特殊概念,在理论上厘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与精神特质,在实践上明确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路径,对于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语义分析

“理想信念”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概念。它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全党大规模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应运而生的新名词,被广泛应用于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理想信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和使用,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发展。”[2]5

(一)信仰、信念和理想的基本含义

对于什么是信仰,有很多解释。综合各种解释,我们认为,信仰就是人类对其所认定的体现最高生活价值的终极目标的矢志不渝的信奉和坚定不移的追求,它体现了人类对世界和人生的终极关怀,对社会和人生具有巨大的定向和引导作用。

信念,就是人们为着崇高理想而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决心、意志以及信心。质言之,信念就是某种信念的持有者对自己已经确立的愿望或理想的坚定程度。信念是以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为前提,以情感判断、价值选择以及强烈的情感为基础,以坚强的意志为保证。不管信念是科学还是非科学,正确还是错误、深刻还是肤浅、近期还是长远,人们只要在情感上接受、理智上认同、现实中需要,就会对某种观念或主张产生思想共鸣,就会在行动上勇往直前,奋力追求。

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生活进行理性把握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愿景在头脑中形成的想象和希望,是人们升华自我、欲意改造现实、追求未来远大价值目标的强烈自我意识。理想表达了人们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信仰、信念和理想的语义辨析

信仰、信念和理想在语义上既有显著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对终极性价值或理想的信奉、敬仰和追求是信仰的本质特征。信仰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处于统摄地位,是人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机。信念是在信仰统摄之下的,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稳定自我意识。信仰和信念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在层次上,信仰统帅信念,具有终极性和支配性,而信念服从信仰,具有多样性。第二,在坚定性上,信仰比信念更加执着和投入。第三,在维护机制上,信仰更多依靠情感的力量,宗教信仰尤其如此,而信念更多依靠理性的力量。信仰与信念又具有一致性:信仰是最高层次的、居于支配地位的信念,信念是较低层次的信仰。

理想强调主体对未来美好图景或未来远大价值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信仰或信念的内核。如果信仰和信念不以理想为内核,人们的信念就失去感召力。如果没有信仰或信念,就会失去追求理想的动力,理想沦为空想和幻想。信仰中的理想是终极理想,离现实比较遥远。正是因为太遥远,人们才付诸信仰来把握。信念中的理想是中、近期理想,有比较确定的可能性。

概言之,信仰、信念、理想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主观意识活动,是相互交织、相互包含的。对自我的超越、对物质的超越、对现实的超越,面向未来、引领行动,努力实现更高价值是它们的共同精神本质。由于信仰、信念、理想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在我们党的文献中,有时用理想代表信念,有时用信念代表理想,有时用信念代表信仰,有时用信仰代表理想。

(三)“理想信念”的独特语义

“理想信念”语义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体系,而不是“理想”和“信念”简单的语义叠加。它有机融合了信仰、信念、理想的精神本质,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成为一个具有全新语义的词汇,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理论创新。

第一,“理想信念”有力综合了信仰、信念与理想的合理内核,实现了语义的升华与再造。这种综合,既避免了信仰的唯一性,又避免了单个使用信念或理想的语义单薄性。“理想信念”的内涵向上延伸就是信仰,向下延伸就是一般的信念或理想,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在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使用理想信念一词,一方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共产党人信仰体系中的统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强调了现阶段目标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实现了终极价值与当下价值的有机统一。

第二,“理想信念”有机统合了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实现了静态远大理想和动态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的最低纲领是党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发展形势,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制定的符合实际的具体行动纲领,即共同理想。所以,最高纲领是在若干最低纲领支撑下的终极纲领,最低纲领是在最高纲领支配下的一般纲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用“理想信念”统合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可以有效实现静态与动态的统一,避免人们理解上的偏差与错误。

第三,“理想信念”有效契合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中国,在一般党员干部的语境中,信仰往往具有歧义。历史上,佛教传入以前,中国几乎没有“信仰”一词。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信仰一般指宗教信仰,而宗教信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往往具有贬义。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些反传统的政治运动中,宗教信仰成为批判的对象,给“信仰”打上了封建迷信的烙印。再加上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允许信仰宗教,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用“理想信念”代替“信仰”,更符合传统习惯和现实需要。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健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性变化,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我们要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不变”中、在理想信念的永恒性与丰富性中动态把握其科学内涵。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终极理想和价值追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是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人类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图景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所以,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种初心和使命用新时代的话语表述就是“为世界谋大同”。作为共产党人的终极信仰,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她的终极目标和终究关怀放在今生今世,而非像宗教那样放在彼岸或来世,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及共产党人博大和深沉的现世关怀和济世情怀。基督教的彼岸世界只是企图拯救人类的灵魂,而马克思主义的远大理想却是既要拯救人类的灵魂,也要拯救人类的躯体,消灭剥削、压迫和任何形式的不平等、不公正,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对宗教信仰的伟大超越,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圣洁和崇高的信仰,是人类信仰的高级形式。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共产党人的终极信仰和价值追求,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共产党人信仰体系中永恒不变的硬核,具有超级稳定性。这是新时代我们把握和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时必须要首先明确的,因为如果没有崇高远大理想的统领,共同理想就可能因此变质或偏离方向。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内容更加综合、前景更加美好、感召力更加强大

由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可知,共同理想是与时俱进的,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而变化。从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定》对“共同理想”进行界定,到党的十九大,其间有过许多内容不同的表述。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共同理想,即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沿用了这一表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共同理想,即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虽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但没有明确“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没有提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我们擘画了一幅政治民主、经济富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美丽的民族复兴的美好图景,内容更加综合丰富,前景更加美好,可行性和感召力更强,是能够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共同理想。“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23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16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首先,从历史逻辑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许多党派或团体积极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安定之道。中国共产党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历史以铁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其次,从现实逻辑看,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今天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快速建立了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迅速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历史以铁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富中国、强中国。面向未来,中国正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唯有把坚定共同理想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机统一起来,中国才能赢得未来。

(四)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形成了新时代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四个自信”是建立在中国在过去70多年时间内,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多数老百姓吃不饱饭到减肥成为时尚、从自行车王国到小汽车王国、从传统文化被自弃自残到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从国家任人欺凌到民族自尊自强自信等诸多伟大转变之上的,有着坚实的底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四位一体”的自信体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在本质上,坚定“四个自信”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先进性,对于坚定共同理想发挥着机理性作用。实践已经和正在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3]14在新时代,“四个自信”与“共同理想”一起同频共振,共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精神特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愈加凸显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精神特质,即它是科学之真、价值之美、实践之灯和力量之源。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科学之真

是否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与宗教信仰之间的本质区别。宗教信仰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非理性认知基础上的,是人类蒙昧时代的产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决定了理想信念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集中体现在它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上,马克思通过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颠覆了以往思想家对历史规律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绝不是共产党人对自己信仰的自我标榜,而是得到了世界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可。在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广播公司1999年举办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位列榜首。在德国电视台2005年开展的“最伟大的德国人”评选活动中,马克思名列第三。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中,以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展开调查,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脱颖而出,被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当前,欧美资本主义社会,寡头资本控制着国家政治和经济命脉,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在所谓民主制下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正得到不断验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基础。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动实践的土壤中,成长出来的思想之花,其真理性已经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所证明,必将在21世纪大放异彩。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价值之美

价值无所谓真假,但有美丑。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价值之美是在马克思主义对宗教信仰和资产阶级价值信仰的批判中呈现的。马克思认为,宗教信仰是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鸦片,就此而言,它所呈现的价值是丑陋的。在西方启蒙思想下,资产阶级虽然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找到了以所谓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博爱等抽象概念为体系的价值信仰,但实际上却蜕变为对金钱和商品的普遍崇拜。马克思、恩格斯以犀利的思想揭穿了资本主义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的丑陋和虚伪,指出了工人阶级等劳苦大众实现自我解放的道路,描绘了人类最终要实现的价值理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273在那里,人脱离了权力的异化、物质的异化、金钱的异化,人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人真正成为具有独立精神的人,每个人以为他人服务以及谋求全人类的解放为生命价值和意义,这些共产党人的终极价值理想,其美丑是不言自明的。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气魄和胸怀,努力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二是在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中,以人民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价值标准。三是以钉钉子精神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新的伟大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展反腐败的“伟大斗争”。这些理念的价值之美是不言自明的。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实践之灯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实践性,既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也是因为19世纪工人阶级等劳苦大众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暗无天日的悲惨命运。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革命理论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想不啻为一盏照亮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前程的明灯,指引着他们不顾一切地投身于改变自身命运的革命实践中。世界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之灯的指引下,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深刻改变世界劳苦大众命运的革命运动。巴黎公社运动为人类文明的新选择做了大胆探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开始动摇,有的开始滑坡,甚至变质,贪污腐败现象在一定时期比较严重,党有脱离群众失去根基的巨大危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视问题、刀刃向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自我革新、自我革命:一是强力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反腐败无死角,老虎、苍蝇一起打。二是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要求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70%。三是强化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强调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的理念。四是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纳入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的标准。这些措施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历史证明,凡是我们党强化理想信念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一片光明,凡是理想信念滑坡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暗淡和危险。

(四)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力量之源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理想信念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推动力之源。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澎湃激情,无不是被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所点燃。第二,理想信念是人们团结奋斗的凝聚力之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实现“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共同理想,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斗。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现状,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以饱满的热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重新认识,找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再一次发挥了强大的凝聚力作用。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坡更陡”的关键时刻,我们更需要用理想信念凝聚起磅礴力量。第三,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撑力之源。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和“精神之钙”。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困苦面前就能坚忍不拔,在权位面前就能谨言慎行,在成就面前就能戒骄戒躁,在享乐面前就能头脑清醒。当前,中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及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困难面前,除了要保持冷静、理性应对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全体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5]347。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实践路径

在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要求和原则,为当前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指明了实践路径。

(一)加强理论修养,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结出的信仰之花。作为人类最高形式的信仰形态,它与宗教信仰的根本区别是,理想信念是因“知”而信,而不是宗教信仰的因“信”而知的信仰体系。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真理性的认可程度决定了人们的信仰强度和力度。“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5]398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5]34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5]398。为了更好地加强理论修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制度为抓手,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开展集体学习。

(二)向楷模学习,涵养理想信念的定力

楷模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无穷力量来自榜样身上所凝聚的典型性行为品格和道德情操。楷模的有形性和生动性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滋养化育人的心灵,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号召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时特别强调要向模范典型学习。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坚守信仰的精神。无论出于顺境还是逆境,陈云同志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动摇。”[6]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胡耀邦同志从青少年时期起就立志高远,要做新制度的建设者。自从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后,不论严酷的战争环境,还是和平建设年代、改革开放时期,他都坚持理想信念,坚忍不拔奋斗、探索、前进。”[7]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仰。朱德同志经历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旧的道路走不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真理。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重大挫折,他始终没有动摇。”[8]习近平总书记还号召党员干部向所有的英雄楷模学习。“英雄楷模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之所以能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之所以能够洁身自好、光明磊落,最根本的就是他们对理想信念有执着追求和坚守。”[1]263

(三)加强实践历练,培养理想信念的韧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上遇到的纷扰是多重的。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妄图将我国纳入他们的价值体系,国内一些人与之遥相呼应,各种思想观念交锋碰撞异常激烈。面对纷纷扰扰的社会,一些党员和干部疑惑了、动摇了,甚至蜕变了。”[1]133由此可见,理想信念作为主观意识活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要练就理想信念的金刚不坏之身,必须加强实践历练,“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9]42。因为,“领导干部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有理想信念的影子”[1]263。为此,党员干部要在六个方面加强历练:一是看党员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二是看党员干部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三是看党员干部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四是看党员干部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五是看党员干部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六是看党员干部是否能经受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增强实践历练,党员干部还要善于从反面的例子中吸取教训。“反观那些蜕变分子、腐败分子,他们之所以走上歧途、走上不归路,最根本的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在生死考验、利益诱惑、困难面前松懈了斗志、忘却了身份、丢掉了忠诚。”[1]263

(四)强化制度支撑,永葆理想信念的生机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制度治党,尤其强调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对党的建设规律有深刻认识的重要体现。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只有抓住了制度这个根本,党的建设才能走上法制化轨道,党的生命力才能得到根本性保证,理想信念才能永葆生机。党中央领导制定了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核心的一系列党内法规,实现了依规治党。“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纪律是‘顶梁柱’,没有了这两样,必然背离党的宗旨,做人做事就会走偏走邪,思想就会百病丛生,人生就会迷失方向。”[1]352理想信念和纪律就像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谁都离不开谁。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心存敬畏,就是心存对信仰的敬畏、对组织的敬畏、对法纪的敬畏、对群众的敬畏、对责任的敬畏,做到能够知止,始终保持权力的光环、地位光环下的清醒。手握戒尺,就是手握法纪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做到克己奉公”[1]352。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都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除了严明的纪律外,《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定,要把引导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纳入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五、结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的紧迫任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影响、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各种围堵、国家安全风险前所未有等复杂险峻环境。在此条件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特质,通过理论修养、楷模学习、实践历练、制度支撑等路径,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咬定“信念”不放松,立根深扎“理想”中,让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我们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民族复兴雄浑伟力的不竭源泉。

猜你喜欢

共同理想信念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试论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意义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