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年画《老鼠娶亲》的图像学解读
2020-03-08唐琦尔
摘 要:图像学作为20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研究方法之一,对我国的艺术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湖南滩头木板年画是一种极具湘楚地区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其独特的色彩形式和艺术风格使之成为湖南民间木板年画中的一朵奇葩。其中《老鼠娶亲》在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方面都与众不同,被认为是最具滩头年画艺术特色的作品。本文试从图像学的角度对滩头年画《老鼠娶亲》进行分析研究,对作品的内容、主题、形式及意义等方面进行更为具体的解读,具有加强对于传统民间艺术保护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图像学
一、背景
图像学是由16世纪末出现的图像志研究发展而来的,法国学者潘诺夫斯基是最具影响力的图像学研究学者。潘诺夫斯基认为前图像志阶段主要在于分析组成画面的基本形式,图像志阶段在于识别图像的故事、主题及象征意义,图像学阶段的目标则是阐释图像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及深层寓意。图像学研究方法虽产生并流行于国外,但它不仅适用于对国外艺术作品的分析,对中国的艺术作品的研究也同样适用。图像学作为20世纪上半叶西方流行的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艺术研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意义非凡。滩头镇属隆回县,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元末明初设镇。据《隆回县志》记载,滩头年画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由于唐末印刷术的出现及宋元两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年画于明清时期便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而后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与兴旺,滩头年画在清朝雍正年间风靡全国,于民国初年达到鼎盛。其中,滩头年画《老鼠娶亲》色彩鲜明、构图古拙、风格简洁,具有很强的湘楚地域文化特色,相关研究者认为其代表了滩头木板年画的最高成就。本文将分别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以及图像学解释三个层次对滩头年画《老鼠娶亲》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释。
二、前图像志描述
图像学研究的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不考虑作品的断代及归属,抛开其他内在含义,单纯对图像的基本内容进行具体的描述和解释[2]。在前图像志阶段,主要涉及作品画面中最基本的识别符号,包括造型、构图、色彩及线条等。
(一)造型风格
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共描绘了1只狸猫和14只老鼠。其中由包括鼠新娘和鼠新郎在内的14只老鼠组成的迎亲队伍分为上下两排排列,队伍上列共4只老鼠,前面两只抱鸡的抱鸡,提鱼的提鱼,后面两只则吹着喇叭紧随其后。下面一列由右向左依次为敲金锣开路的老鼠、骑骏马的鼠新郎、两只打灯笼的老鼠、坐花轿的鼠新娘、前后4只抬轿的鼠轿夫以及队伍最后顶着华盖的老鼠,另有一只狸猫蹲坐于画面右上方。设计者将画面中的动物形象设计得具有十足的趣味性,形象地表现各种动物出于不同的心理而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鼠新郎一副强者姿态正襟危坐于马背上,花轿里的鼠新娘姿态娇美温柔。其他的老鼠或敲金锣、或吹喇叭、或怀抱鸡、或手提鱼,俨然一幅人类娶亲的热闹场面。尽管动作与人类相差无几,但它们脸上那长长的鼠须和尖耳朵十分醒目,一看便知是老鼠。此外,比起这群老鼠,那只蹲坐在画面右上方的狸猫体型硕大,眼睛微眯,盯着迎面走过来的老鼠队伍,从神色上来看它十分慵懒闲适,并没有要进攻的态势。反而一副旁观者看热闹的样子,画面整体呈现出异样的和谐气氛。
(二)构图特点
湖南滩头木版年画在构图方面具有饱满、对称、均衡而又富有变化的特点。从构图上看,《老鼠娶亲》作为滩头年画中典型的场景式年画,画面构图布局总体遵循对称的美学原则,以“均衡”作为场景布置的原则,将娶亲队伍安排为并行的上下两列,井井有条,浩浩荡荡,形象地描绘出娶亲场面的气势宏大,烘托出热闹氛围。此外,这种对称的构图不仅体现在总体画面上,也体现在画面的局部细节。如上列中的4只老鼠两两靠拢,中间隔出一定的空隙,构成前后对称。再细致分析,前两只提鱼抱鸡的老鼠之间是一种互相对称,后两只吹喇叭的同样形成对称。同样,在第二列中,4只抬轿的老鼠也构成对称,前两只举着灯笼的老鼠又是一种对称,队伍最前开路的老鼠和末尾举着华盖的老鼠也构成形式上的对称。从数字上看,14本身也是双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好事成双的美好寓意,强调“娶亲”的热闹喜庆元素。但这种对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对对称,上下两列迎亲的队伍虽然以一条彩线分隔开。但为避免画面过于单调呆板,在构图布局时,作者将第二列的花轿顶、灯笼、华盖甚至鼠新郎的头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分界线,以此削弱两列之间的明显分隔。同样,第二列中敲锣开路的老鼠、骑马的鼠新郎、花轿里的鼠新娘、举华盖的老鼠以及右上角的大猫也是画面中不对称的形象。如此设计,使得整体画面在富有一定形式变化的基础上又保持条理规整,呈现出一派活泼生动又和谐有序的景象。
(三)色彩线条
《老鼠娶亲》是一幅尺幅较大,内容丰富的年畫作品。从总体来看,整幅年画由面积较大的色块组成,色彩纯度较高,种类并不复杂,以灰、黄为主,红紫、绿穿插其中,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搭配色。画面中的狸猫、马和其中三只迎亲的老鼠以大面积的黄色色块来表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余的老鼠皆为符合现实逻辑的灰色。这种既夸张又现实的色彩搭配,主色调一致又富有变化,让人印象深刻但又不过于夸张,符合大众的视觉审美特点。以绿色来突出主人公“鼠新郎”;通过色彩艳丽的“花轿”来突出“鼠新娘”,提高了画面色彩的丰富性,使画面活泼起来,且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整幅画面色调和谐自然。设计者对于单个对象的颜色搭配也独具匠心。画面中的狸猫体积最大,作者在采用大面积暖色的基础上,在其身体的细节部位加入冷色,如毛发、胡须以及耳朵部分采用冷调的灰色,耳边和脚以绿色穿插,嘴和鼻又以红色点缀,达到了冷中有暖、暖中有冷,相互呼应、互为补充的艺术效果,使狸猫的造型生动形象不至于呆板。据记载,鲁迅先生也专门收藏了此幅《老鼠娶亲》图贴于床前,并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当中详细描述了老鼠娶亲画面中的色彩及内容。
三、图像志分析
图像学研究方法的第二层次为图像志分析。潘诺夫斯基说“图像志分析是研究故事和寓言的。”[3]对于滩头年画《老鼠娶亲》第二层面即通过研究其画面图像来理解其主题及象征意义。从题材类型来看,滩头木板年画分为神像类、寓意吉祥类、戏文故事类三大类。总体上,每一幅滩头年画都源于独特的故事或典故,但并非一味生搬硬套,而是经过作者巧妙的再构思、再创造,从而赋予其新的意义与内涵。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属于戏文故事类,取材于民间传说,却又不是传统的猫吃鼠题材,而是表达新颖的鼠婚故事,通过把老鼠“嫁”出去的形式,以求住宅安宁。题材风趣、内容幽默,造型概括、形象简约有趣。在民间传说中,老鼠是一类非常狡猾的动物,能听懂人的语言,因而大家把这些本领高强的老鼠奉为“高客”。此时年画中的主角老鼠不再是以往“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狼狈模样,有的反而十分得意。但在现实生活中,老鼠仍然充当着可恶的角色,偷食粮食,毁坏衣物、家具等。于是每逢节庆,为图吉利,不愿杀生,于是以“嫁”的方式将这些“高客”送出门去,甚至送到猫的肚子里是最好不过的。这种“娶亲”场景的营造从本质上来说是源于人们讨厌老鼠,期盼减少居住地区的鼠患,祈求自家粮食不再受糟蹋,以及来年五谷丰登、居室安宁的朴素愿望。反映了当地人民追求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4]。与全国各地的年画相比,滩头年画《老鼠娶亲》的卓异之处在于对老鼠与狸猫间的关系处理得很有意思:队伍前列的老鼠微微点头、面无惧色、动作娴熟地走到大黄狸猫面前行贿,而画面右上方蹲坐的狸猫全无往日的正气与威仪,反倒一脸暧昧地斜眯着眼打量老鼠。这样的猫鼠关系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民间传统,使得整幅画面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批判意味[5]。
四、图像学阐释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方法的第三个层次为图像学阐释。图像学阐释主要强调对于作品内在意义的把握,同时也是图像学研究方法的终极目标。湖南作为梅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民间各类祭祀活动盛行,延续着浓厚的巫风习俗,从而创作出大量不同题材和形式的纸马艺术。隆回境内有三条溪水分别自东北、东南、西北三处穿此镇而过,于镇北相汇,日积月累、积沙成滩,故得名“滩头”。滩头年画和滩头纸马艺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无论从制作所需的材料,还是作品表现的内容,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相关研究学者认为它们之间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甚至可以认为滩头年画的前身就是滩头纸马文化,认为滩头年画是滩头纸马文化的演变和延伸。此外,滩头年画本质意义上为年俗品,对年俗文化的依存性体现得较为明显。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为盛大、隆重、热闹的节日,为庆祝这一节日并祈求来年的好运,衍生出许多民俗行为。过年贴年画即为其中一种,是当地春节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既装点节日气氛,也可祈求好运、驱鬼辟邪。《老鼠娶亲》就是當地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木版年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在中国传统民间绘画中被单独罗列出来,它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孕育于汉唐文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中。木版年画作为一种影响力极广、覆盖面最大、以及地域风格最丰富的门类,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滩头年画不仅反映了当地民众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期盼,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民众普遍的道德追求以及价值观念、情感意识,体现了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6]。题材和内容也侧面传达出艺术形象审美价值以外的文化内涵。
五、结语
总的来说,湖南滩头木版年画主题突出,画面简洁概括。在造型上讲究夸张、变形,在形象上要求更多的神韵和动感;构图上讲究丰满、匀称;色彩鲜艳而明亮,对比强烈,大小色块有机地分割结合,布局巧妙,于变化中求统一、对比中求协调,色彩艳而不俗,画面多呈现出一种浅浮雕式的艺术效果。本文通过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分别从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以及图像学阐释三个方面对《老鼠娶亲》进行了研究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滩头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以及文化内涵。其中《老鼠娶亲》更是与众不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原创色彩,画面中作者没有将鼠新郎和鼠新娘处理为真人的形象,而是用拟人手法使整幅画面充满拟人意味,从而构成了一幅寓意辛辣的世态人情讽刺画,其无论是在社会效应还是艺术成就上都是其他题材作品难以企及的[7]。
参考文献:
[1]隆回县志编纂委员会.隆回县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
[2]常宁生.艺术史的图像学方法及其应用[J].世界美术,2004(l):70-76.
[3]孙婵. 传统图像的语义模式[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4]沈泓.寻找逝去的年画.滩头年画之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5]左汉中,罗海波.湖湘木刻版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6]周吉.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7]何滢.《老鼠娶亲》:湖南滩头木版年画的真正代表作及其艺术特征[J].美术,2011(5):103-105.
作者简介:唐琦尔,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写意人物画创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