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刚性规则,柔性落地

2020-03-07江萍萍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江萍萍

【摘   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一学段的重要目标。教师通过“活用教材,唤起规则意识”“强化体验,认同规则价值”“链接生活,促进规则践行”等策略的实施,促使学生完成对规则意义的建构,并将规则内化、落实于日常行为,实现刚性规则的柔性落地。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规则意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一学段的重要目标。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就包含许多有关规则意识培养的内容,从班级、学校、公共场所的规则到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的法规,多层次、多角度为学生呈现规则。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尚处于前习俗阶段,往往通过自身感受和利益进行价值判断,难以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如果教学中生搬硬套地将规则灌输给学生,势必会让儿童产生束缚感与不舒服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和“虚假遵守”现象。因此,教师要运用“活用教材,唤起规则意识”“强化体验,认同规则价值”“链接生活,促进规则践行”等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活动建立起规则与生活的联系,完成对规则的感悟和意义建构,将规则内化到日常行为中,实现刚性规则的柔性落地。

一、活用教材,唤起规则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材常常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呈现规则。因此,教师要活用教材,用多元的方式呈现规则,唤起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故事引入,知晓规则

【案例1   《班级生活有规则》】

绘本故事《十一只猫做苦工》讲述了十一只小猫不遵守规则,被怪兽抓去做苦工,历经磨难后终于明白遵守规则的意义。教师讲完故事后提问:十一只小猫做了哪些禁止的事情?当它们再次看到警示牌时,还会做禁止的事情吗?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班级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最熟悉、最主要的公共空间,是儿童的规则意识、习惯培养以及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空间。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奇的天性往往難以适应班级规则的约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违反了班级规则。案例中,教师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述和追问,帮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绘本故事融趣味性与教育性为一体,学生从精彩的故事情节联系到自己或他人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引起情感共鸣,促进自我反思,从而正确判断集体生活的不当行为,明确必须遵守的规则。此刻,规则意识犹如一粒种子在学生的心中萌发、生根。

(二)游戏参与,传递规则

【案例2   《班级生活有规则》】

在教学“把‘约定做成文明棋”板块时,教师设计了“制作文明棋”“玩玩文明棋”“说游戏感受”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把班级约定做成文明棋,通过“前进”“后退”“停止”等游戏规则的制定,帮助学生明晰一些行为是否符合文明规范,强化学生对班级规则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游戏天然地承载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学生一旦进入游戏活动,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当下活动并严格遵守活动规则。游戏本身就带有规则性,如果不遵守规则就没办法正常开展。教师利用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将班级规则的制定与理解融入有趣的游戏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规则的积极性和针对性。学生在制作文明棋的过程中理解和明确了班级的约定,在玩文明棋的游戏中学习规则、遵守规则,在游戏后的感悟中树立规则意识,积极传递规则。

(三)儿歌感知,明晰规则

【案例3   《大家排好队》】

教师用三字儿歌的形式罗列了排队规则:“大家来,排好队。有秩序,才安全。先到者,排在前,后到者,紧跟随。人与人,有间距。一米线,护隐私。时间足,不用急。视情况 ,会礼让。”

从内心接受和认同排队规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巧妙地将规则的内容创编成一首儿歌,借助儿歌简洁的文字、富有韵律的节奏,对抽象严肃的规则进行归纳,演变成有趣的儿童化语言,使学生理解排队规则的意义。儿童接触最早的文学形式就是儿歌,用儿歌进行规则教育,不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语言发展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规则,突破教学难点。

二、强化体验,认同规则价值

培养规则意识,应当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体验性活动的设计创设真实的情境,从而认同规则的价值。

(一)再现场景,认识规则

【案例4   《上学路上》】

为了让学生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教师将教室布置成“街道”,引导学生在“马路”上寻找交通“信号”,并说说它们的名字以及是如何指挥交通的。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内化知识的能力。规则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指导学生的生活。教师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其回忆起自己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规则,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探究周围的事物,充分调动感官辨识红绿灯、喇叭声等交通“信号”,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学习规则。

(二)捕捉问题,探究规则

【案例5   《大家排好队》】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银行“一米线”外排队的情境,引导学生小组探究:如果没有“一米线”,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随后播放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一米线”的视频。学生就此了解了“一米线”可以维持秩序、维护安全、保护隐私等意义,作用非常大。

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是最好的学习素材,尤其是一些学生常见却不明就里的现象,如案例中的“一米线”。面对学生的困惑与问题,教师要从问题出发,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索和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从设置“一米线”的本质上理解规则、认同规则。

(三)角色融入,深化规则

【案例6   《上学路上》】

教师设计了“在马路上”的体验游戏。学生戴着不同的头饰,分别扮演司机、交警、行人,根据交通“信号”的指示做出不同的反应,然后再进行角色互换。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学生掌握了不同交通“信号”的意义,懂得了不同的交通参与者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比较突出,很少考虑客观外界与自己的联系。例如在过马路时,他们觉得规则给自己带来不便,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所以会出现不遵守交通信号指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线的现象。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自然地代入角色,学会换位思考,发现规则是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遵守规则是为了保障所有参与交通的人的安全。学生在愉快的角色扮演中,道德情感和规则意识得以深化,为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奠定了基础。

三、链接生活,促进规则践行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初衷在于促进儿童实践智慧的发展。培养规则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规则,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架构规则与生活联系的桥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运用规则,做个知法、守法的人。

(一)多元互动,践行规则

【案例7   《校园里的号令》】

为了让学生发现校园中的号令,了解号令存在的重要意义,教师设计了“音像结合,认识号令”“边听边做,观察号令”“进入情境,研究号令”三个活动,渗透规则教育。在学生对校园号令的认识达成一致的基础上,教師创设模拟情境,发出不同的校园号令,训练学生根据号令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习规则,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更要学会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因此,规则的导行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模拟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境,拉近学生的具体生活与抽象规则间的联系,通过开展与周围环境、人、事、物互动的游戏,暴露学生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模糊点,在反复操练中规范、强化学生的实践行为,帮助学生建构起遵守规则和维护秩序的范式。

(二)关注养成,内化规则

【案例8   《我们不要乱扔》】

教师结合本课“在公共场所能保持公共卫生,养成文明习惯”的教学目标,设计了“我是公共卫生小使者”评价卡,按周进行评价,学生选择一个月或两个月的挑战期限,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规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过程,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因此,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应关注课后践行规则的习惯养成。课后的践行评价表,有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指导、督促、评价、反馈、改进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规则的行动,最后达到内化规则、践行规则的目的。学生的规则意识就在“充分认识—主动践行—不断内化”的循环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滋养和磨砺,最终演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引领提升,升华规则

【案例9   《大家排好队》】

学生明白了要按先后顺序文明排队的道理后,教师出示“叔叔挤不上公交车就会迟到,要求插队”的情境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要不要让叔叔插队呢?教师顺势提问:“在排队候车时应该遵守怎样的规则呢?”经过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乘车时要守规则,先到先排,不能插队;如果要照顾有急事的人或特殊群体不排队或插队,须经队伍中所有相关人员的同意。

规则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认知灌输和机械的行为限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德”与“法”的辩证关系。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不仅要主动地克制自己违反规则的行为,而且在面对熟人、有特殊需求的特殊人群时,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灵活处理。既不能因为人情违反规则,也不能忽视中华民族礼让特殊人群的传统美德。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规则与道德实践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这样的价值引领,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达到统一,规则意识得以夯实。

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主动理解规则、内化规则,实现规则意义的建构,最终在日常行为中践行规则,实现刚性规则的柔性落地。

参考文献:

[1]李敏.儿童游戏:德育的重要载体[J].中小学德育,201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浙江省杭州市德胜小学   310014)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