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研究:“三课三助”式学校教科研整体构想
2020-03-07陈芳华
陈芳华
【摘 要】“群落”研究是当下教师喜欢参与的一种研究方式。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紧扣学校办学理念,以“群落”研究方式构建“三课三助”式教科研整体框架,通过课程研究,助学校发展;通过课堂研究,助学生成长;通过课题研究,助教师成才。“群落”研究是学校教科研顶层设计的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群落”研究;“三课三助”式;顶层设计
“科研顶层设计是学校课改和教改的导航仪,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是学生发展的脚手架。”因此,每所学校都会紧扣办学理念建构教科研整体发展蓝图,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引导学校教科研工作。但观察当下学校教科研实际情况,教师课题研究与科研顶层设计相脱离的现象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研究问题分散,各自为营,以自己的实际问题为主;研究路径不清晰,缺乏有效引导和过程监测的学校机制;研究成效浅表,低水平重复研究明显。
剖析上述诸多问题发现,也许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认的一个原因是当下科研顶层设计缺少与之匹配的实施路径。顶层设计要落到实处,不仅要从内容上整体规划,更要寻找与学校、教师、课程相匹配的实施路径。
实践证明,“群落”研究是当下教师最喜欢参与的一种研究方式。所谓“群落”研究,是指有共同问题或共同倾向的教师,以网络群体为聚集地,在“群落族长”的召集下,自发结合在一起进行相关研究的方式。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教研组和课题组有本质区别。后者是学校行政干预下的研究组织,人员、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都是固定不变的。而前者是教师自发组织,没有行政干预,人员、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都是机动的,其“群落族长”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能吸引其他教师自动加入,开展线上研讨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混合研究,在进行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的同时,同步开展课程引领和课堂实践的鲜明特征。
因此,以“群落”研究方式构建“三课三助”式教科研整体框架是学校教科研顶层设计的一条可行之路。
一、紧扣“智慧”理念,厘清“三课三助”研究理念
学校紧扣“培养有智慧的人”这一办学理念,以“群落”研究方式厘清并构建“三课三助”式教科研整体框架。这里的“三课”是指“课程、课堂、课题”,“三助”是指“课程助校,课堂助生,课题助师”,也就是说,通过智慧课程研究,助学校发展、助学生成长、助教师成才。学校建立了与“三课”相对应的课程、课堂、课题三大“群落”,每一群落下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子群落”。三大群落研究所呈现的成果形式各不相同,“课程群落”的研究成果是学校精品课程,“课堂群落”的研究成果是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案例等,“课题群落”的研究成果是科研报告。学校结合各项评比(优质课、论文、双高课教学能手等)和校本培训等对“群落”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展示和推广(见图1)。
二、落实“群落”研究,搭建“图表框架”式研究支架
“三课三助”式智慧教科研,在具体操作中还必须借助“群落”研究建构课程研究图谱、研究方式、研究路径,作为教师课程开发参考的支架。
(一)以“工作坊”为集结令的“网红课程研究群落”,建构课程研究图谱
課程的研发与设计必须依靠有一定课程设计能力的名师或骨干教师。由他们牵头成立课程“工作坊群落”,依据课程研究图谱,以固定的格式、体系化的内容、群落化的传播方式共同研发课程。课程的研发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学生。
1.以教师为主的“微课工作坊群落”,实施传授和指导类课程开发
一些以传授知识或指导帮助为主的课程开发,一般以教师为主。课程多为实例讲解或微视频演示,通过“工作坊微信群落”传播给家长和学生,以达到传授知识、指导学习的作用。每个课程会依据实际需要,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图谱。比如,以辅导学困生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数学拓展课程,是针对学困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设计了板块课程图谱:用100字故事引入问题情境—播放2~4分钟微视频讲解重难点内容—完成1道练习题,以检测当日学习效果—播放1~2分钟微视频进行错例讲评,以查漏补缺(见图2)。图谱格式为“微课工作坊群落”的每一位教师开发传授和指导类课程提供了支架。
2.以家校合作为主的“德育工作坊群落”,实施德育和心育类课程开发
“德育工作坊群落”由家长和教师组成。他们分别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视角,发现学生成长中的各类问题,通过研讨,寻找针对性策略,共同研发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因此,其课程图谱带有明显的问题分析与策略指导的特征。由于问题往往来源于教育学生的过程,为家长所熟悉和困惑。他们将同类问题归结在一起,在班主任等德育导师的指导下,共同研发课程并提炼出课程图谱。以学生完成作业存在拖拉问题为例,课程图谱分为“家庭教育,再现问题—导师在线,分析问题—班主任支招,解决问题—教育回音壁,问题跟进”四个板块(见图3)。德育和心育类课程通过空中课堂传播,不仅帮助学生正视自身问题,就此化解心结,养成好习惯,也为家长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教育问题支招。
3.以亲子研发为主的“好奇工作室群落”,实施探索研究类的课程开发
一些探索研究类课程因开展时间较长,学生往往无法在课堂内全部完成,需要依靠家长课外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形成了以亲子研发为主的“好奇工作室群落”。此类工作室人员相对比较自由,感兴趣的家长和学生随时可以加盟课程开发。融合数学和科学学科的综合课程“数学实验室”就是此类课程的典型代表。其课程图谱分为“实验主题—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结论”这四个环节(见图4)。实验主题就是创设情境,提出真实的研究问题,通常用文字呈现;实验器材,是指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呈现实验器材,说明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包括文字呈现实验猜想和视频呈现实践验证两个部分;实验结论是指用图表加文字的形式呈现实验报告和研究感悟。这些课程上传工作室平台后,可供其他学生线上学习交流,线下实践研究。
(二)以“公众号”为集结令的“网络课堂研究群落”,建构课堂研究方式
“网络课堂研究群落”是指以某个公众号为课堂研究的集结地,利用“群落族长”的网红效应,吸引有共同需求的“粉丝”加入研究讨论,进行教学设计,然后通过线下课堂开展教学实践。这样的“线上研讨改进+线下课堂实践”的研究方式须经过好几轮,课堂教学在螺旋上升式的推进中不断提升,直至最后定稿拍摄成录像课,发布在公众号上,以便其他教师学习和实践。
“网络课堂研究群落”的课堂研究方式与传统教研方式相比,优势非常明显。以数学课《直线、射线、线段》为例(见图5),教师不受场地限制,省去路上奔波的时间,只要借助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参与研讨。参与研究群落的人员打破了校区、地区的限制,可以广邀省市区名师甚至全国知名专家加盟;群落人员借助网络课堂提出质疑、碰撞观点,避免了面对面发表意见的尴尬,又能分享学习成果,与名师专家对话,获得专项指导。
“网络课堂研究群落”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课堂研究的新模式,是问题引领下的课例深度研究,具有高效、便捷、即时的优势,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在助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以“微信群”为集结令的“网群课题研究群落”,建构课题研究路径
“网群课题研究群落”是在学校核心课题的引领下,根据研究需要成立相应的“微信群”,依据学校课题研究路径,围绕课题中的某一环节或内容开展研究、交流、展示。例如,学校以省级立项课题《“学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组建“课题研究群落”,召集课题组成员、学科教师加入微信群,依据学校“双导·六阶”智慧课题研究路径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见图6)。
“网群课题研究群落”的具体实施分“线上群落召集”和“线下学习实践”两个环节,循环往复推动课题研究向前迈进,直至最终形成研究成果。此外,“网群课题研究群落”通过“两讲一存”的方式实现成果推广运用。“两讲”是指讲一堂课,做一个讲座;“一存”是建立教科研成果保存和教育教学运用机制,以便教师可以共享研究成果资料。
“网群课题研究群落”集中了学校科研的力量,在领先的课题、清晰的研究路径指引下,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利用微信群和学校机制有效引导、记录和监测教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避免了低效的重复研究。
教科研顶层设计对学校发展具有先行性引导作用,也是对学校办学特色的重点聚焦发展。因此,科研顶层设计也必须用前瞻性的眼光引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用聚焦性的方法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因而适应网络时代的“群落研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赵福庆.中小学教育科研顶层设计理论体系建构[J].现代教育,2018(8).
(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 3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