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自贸区(港)语言服务产业生态系统建构初探

2020-03-07杨雅恬程海东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相关者海南语言

杨雅恬,程海东

(三亚学院 a. 管理学院;b. 外国语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海南拥有丰富的语言资源,从建设国际旅游岛到中央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会带来持续不断的、巨大的语言服务需求,进而带动语言教育培训、语言翻译和语言技术等多个领域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产业规模。语言服务产业是一个涉及语言教育、翻译、出版、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产业群,是近年来迅速成长的新型现代服务业态,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符合海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就目前现状来看,海南在语言服务及其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相关业态发展不完善、缺乏语言服务意识、语言服务市场不健全和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基于海南语言服务市场的需求和现状,探索建构自贸区(港)背景下的语言服务产业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国内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现状分析

(一) 语言服务产业的理论研究

语言服务产业的理论研究首先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语言服务产业”这一概念同时使用的术语有“语言产业”“翻译产业”“语言服务业”等。国内较早涉及语言服务领域的学者是张伟和郑中原[1]探讨了国际化城市的语言服务环境,并对语言服务的业务范围进行了初步界定。国内学者黄少安[2]、陈鹏[3]、屈哨兵[4]等都对这一概念及其具体构成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同时,仲伟合[5]2认为对于“语言服务”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屈哨兵[6]提出了语言服务的概念系统,从理论建构上刻画了语言服务研究和语言服务实践可能涉及的范围与界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赵世举[7-8]重点关注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语言服务研究,提出语言服务是“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保障和先导工程,并提出建立相应的语言服务体系。

对语言服务或语言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与建议是理论研究的重点。姚亚芝[9]从6个方面(概念界定、构成、供需、管理与营销、产业化与竞争力、区域性发展情况)分析了语言产业发展的现状,建议未来应侧重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仲伟合[5]1以CNKI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国内语言服务研究的现状、问题和未来,提出应区分宏观和微观的语言服务研究,关注人才培养,从而促进语言服务业发展。张文和沈骑[10]从研究方法、内容、视角、理论建构等方面对国内外近10年语言服务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外语言服务研究立足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方法多样化,重视实证研究,重视跨学科研究,国内相关研究初步走出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生态学等视角对汉语服务、少数民族语言服务、外语语言服务和特殊语言服务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二) 语言服务产业的实践研究

从实践的角度国内学者重点关注了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战略、路径,以及特定领域或行业的语言服务研究。刘浩[11]分析了我国语言服务业的市场结构、发展趋势与路径,认为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要积极进行市场治理的制度创新,加强产业集群的发展,深度开发语言服务产业链。王传英[12]结合战略管理学阐释行业竞争力的“菱形理论”,深度分析了我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建议要加强学界和业界的合作交流和加强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

区域性和行业性的语言产业发展也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贺宏志[13]在第四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上的报告中以“超星发现”为数据来源,分析了有关语言产业研究的地区统计数据,共涉及21个省域,通过比例分析可以看出,相关研究主要分布在北京、山东、广西、浙江等省区,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语言服务产业研究地域分布(资料来源:“语言产业研究”公众号。)

除北京市和山东之外,广西地区的语言产业发展关注度较高,陈颖[14]和莫旻荧[15]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广西语言产业发展策略。部分学者关注了具体行业的语言服务研究。李艳[16]分析了旅游行业中导游语言服务对于城市人文形象构建的作用。李婉丽[17]对中国旅游城市公共交通国际语言服务环境进行了实证研究。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年立项的名单可以看出语言服务产业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相关立项课题从语言学和经济学等多个视角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对语言产业的深入研究有重要价值,如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语言产业安全问题研究(14AYY007)”“国家战略视角下的翻译立法研究(17BYY005)”“‘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贸易中的语言经济价值研究 (17XYY031)”和“区域安全视角下‘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战略研究(15BYY059)” 等。

从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的名单中可以发现语言服务特别是国家重点区域的语言服务研究成为近年来立项重点,如“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语言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17YJA72003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语言服务基础设施需求与设计研究(18YJA740009)” 和“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19YJC740073)”。

从目前研究来看,国内相关研究具有重理论思辨,轻实证研究,侧重宏观视角,缺乏微观视角的特点。区域性语言服务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策略和路径研究,研究思路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跨学科研究的视角。目前国家主要战略地区的语言服务研究成为热点,而随着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港),海南地区的语言服务及其语言产业发展必然成为研究的重点。

二、 海南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与现状分析

(一)海南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海南语言服务的产生和发展与旅游业有着天然和密切的联系,旅游领域国际化语言服务和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目前海南语言服务发生和发展的主要领域,这是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语言服务的特点之一。

自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有关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的问题逐步成为热议话题。海南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建设国际化语言环境也极为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会在未来成为海南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撑。目前与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和语言服务产业未来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文件见表1:

表1 海南省与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

资料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省旅游委官网文件。

通过对相关文件的梳理,我们能够发现,海南省近年来积极推进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持续推出相关政策,政策关联度强,涉及相关责任单位明确,要求逐步深入,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涉及主体逐步由“旅游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到“全民外语普及”,而文件发布者也由旅游主管部门上升到政府层面,这反映了我省在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方面的逐步深入和拓展,也符合新时代海南继续深化改革的要求,适应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需要。而这些相关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会有效提升海南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则为海南在未来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语言服务产业提供持续的政策“红利”,为语言服务业的深入发展和融合提供良好的宏观政策优势。

(二)海南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18]的相关研究,语言产业共划分包括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出版、语言信息处理等九大业态。从海南地区整体的情况来看,相关产业形态主要集中在语言(外语)教育培训和语言翻译领域。语言服务需求,特别是外语语言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涉外旅游服务和主要窗口单位。

语言培训行业目前主要集中在英语领域,其他小语种培训和翻译机构较少,且有很多为非正规培训机构。2018年三亚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活动,公布了93家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其中有大量外语类培训机构,而在认定的白名单中,从培训机构名称上可以确定为专业外语培训机构的仅有10家左右[19]。海南目前急需的高端翻译人才主要以各高校具有较高翻译水平的专业教师或外聘专业翻译团队和翻译人员为主。

旅游业是当前海南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也是语言服务需求较为迫切的领域。虽然有着强劲的语言服务需求,海南外语人才却存在严重的“供给侧”瓶颈。从高校语言人才培养来看,目前海南各高校所开设的外语语种专业或课程,不仅数量少,部分专业水平也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且毕业生流失相对严重。通过调研得知,目前海南高校18所本专科高校开设的外语多为英、日、俄等,仅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设德、法、韩、西、葡等小语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小语种海南尚未开设。 海南高校目前小语种专业具体数据如下:开设俄语的本专科院校 7所;开设日语的本专科院校6所;开设德、法、韩等小语种的院校:1所;其他东南亚语种 1 所,这种状况显然与国家战略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特别是与自贸区未来发展对语言服务的强劲需求相距甚远。

从三亚市旅游行业人才的官方统计数据[20]显示,当前三亚市约有导游1 600人,其中外语导游350人左右,会说多门外语导游的几乎为零,而三亚市2017年1月—11月共接待入境游客61.99万人,这意味着每1名外语导游需要服务1 800名入境游客,这与建设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有着较大差距。语言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海南国际形象和国际游客认可度,进而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旅游领域的语言服务必将是未来海南语言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服务类企业的主要发力点。

从目前的基础来看,在推进自贸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多个产业领域的语言需求已经充分显现,但目前相关语言服务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企业规模上都还缺乏形成产业化的能力。 但从未来发展来看,随着人工智能与语言服务日益密切的结合,海南本土语言科技企业“海南双猴科技有限公司”等诸多语言服务提供商目前已经在积极推进海南语言环境建设和语言服务升级。海南语言服务产业借助相关技术资源,后发优势仍显突出。

三、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海南语言服务产业生态系统构建

(一)海南语言服务产业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目前有关区域性语言服务产业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多数属于宏观分析,对某一地区的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少有运用产业经济学或管理学视角对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而语言服务产业作为一个包含需求方、供给方和支持方等多主体的产业系统,其健康发展必然要考虑到多个主体的需求和利益,即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产业生态系统。

“利益相关者”这一词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84年,弗里曼[21]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而如果要分析语言服务产业,特别是区域性语言服务产业的利益相关者,我们无法直接复制或平移相关理论,必须进行具体细化分析。语言服务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其产生和发展是以语言需求为基础的。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语言服务产业要面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语言服务需求,同时还要考虑满足地区语言服务需求的并非单一企业或个人主体,还包括相关支持方,且在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利益相关者群体是不断发展和拓展的。

基于语言服务产业本身的多主体性,根据目前及未来海南相关产业的语言需求、语言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我们对海南语言服务产业的利益相关者类别进行初步划分(见表2)。

表2 海南语言服务产业利益相关者分析

(二)自贸区(港)背景下海南语言服务产业生态系统初探

语言服务产业本身兼容了文化产业、知识产业等产业的相关特征,符合海南“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也顺应了海南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发展需求,是海南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言服务产业的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国内学者王明新等[22]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语言服务产业链。笔者认为,这是基于狭义语言服务生态(即翻译服务)的视角,而如果将语言服务产业放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框架内,作为一种产业生态去考察的话,我们则需要更为宏观的视角。

李艳[23]提出“语言为核心要素的语言产品”和“伴随式语言服务”,并建议语言产业的研究要将后者进行剥离,我们认为,在不排除核心语言产品的情况下,区域性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以及在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以及语言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所谓“伴随式语言服务”过程之中,因此将“伴随式语言服务”纳入语言服务产业体系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特别是在分析海南区域性语言服务产业生态系统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语言服务产业对相关其他产业(特别是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的助推作用(见表3),才能建构更为完整的语言服务产业生态系统。

表3 语言服务产业对海南省重点产业的融合支撑

资料来源:程海东、杨雅恬《基于海南“十三五”特色产业体系的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载《特区经济》,2018年第11期第38-41页.

我们在本文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建构海南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生态系统,但鉴于目前海南语言服务产业处于起步和形成阶段,还存在很多语言服务产业形态或市场主体缺失的情况,所以我们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划分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另外必须要充分考虑多重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和互动关系,在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行业协会主导三种模式中取得某种平衡。我们对于这一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也亟待结合区域产业经济、产业集群理论、语言战略等相关理论进一步深化研究。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自贸区(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拥有“制度创新为核心”的优势, 在海南未来语言产业发展和生态系统建构中, 要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行动,需要构建一个角色定位清晰、管理分工明确、驱动机制科学的语言服务产业生态系统,才能保证语言服务产业与相关产业发展的融合共生,并逐渐将语言服务产业培育成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猜你喜欢

相关者海南语言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语言是刀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