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益气汤治疗二尖瓣脱垂验案1则*
2020-03-04刘卜瑞薛寒梅任晓芳
刘卜瑞 彭 梦 薛寒梅 任晓芳
二尖瓣脱垂是指心脏收缩期二尖瓣瓣叶脱入左房,伴或不伴二尖瓣关闭不全或返流,继而引发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一种疾病[1],世界范围内人群发病率为2%~3%[2]。目前二尖瓣成形术已成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首选治疗方法[3]。但是因其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费用昂贵,对于未能顺利进行手术治疗者的生命构成较大危险。任晓芳主任医师跟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震教授学习20余年,继承并研究相火气机理论,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治疗二尖瓣脱垂可从气机角度出发,通过调节心脾功能,补益心脾之气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运用调中益气汤加减方治疗此病,疗效可观,现将其病案及治疗思路分享如下。
1 病案介绍
患者陈某,女,54岁,农民。2019年5月18日初诊,主诉:持续性气短半月余。现病史:患者半月前因过度劳累出现气短,呈持续性,稍作活动后则气短难续,不能平卧,伴胸闷、心慌。10 d前于某大型三甲医院就诊,查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前瓣脱垂伴关闭不全(多考虑小腱索断裂所致);全心大,以左房左室为著;彩色血流示:二尖瓣下血流速度加快,瓣上大量返流。诊断为“二尖瓣脱垂”,建议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因其费用昂贵且惧怕术中风险,为求进一步治疗,于我院门诊求诊,现症见:持续性气短,稍作活动后则气短难续,不能平卧,面色晦暗,伴胸闷、心慌。无头晕、头痛,无乏力、多汗,无口干口苦,四肢无明显不适等。纳食可,夜休差,甚则彻夜难眠,二便调。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涩。既往史:既往体健。诊断:中医诊断:心悸,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二尖瓣脱垂。治法:调中益气,活血化瘀,宁心安神。方药:调中益气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黄芪24 g,党参12 g,炒苍术12 g,陈皮12 g,木香6 g,升麻6 g,北柴胡6 g,炙甘草6 g,桂枝10 g,茯苓15 g,桃仁10 g,赤芍12 g,牡丹皮15 g,生牡蛎(先煎)30 g,合欢皮15 g,琥珀(冲服)3 g,服用7剂。用法:每日1剂,每剂400 ml,分2次温服。
2019年6月19日复诊:患者自觉气短较前改善,仍不能平卧,轻微胸闷、心慌,纳食可,眠差,二便调。调整方药为:调中益气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紫菀、紫苏子、泽兰等,服用14剂,用法同上。
2019年7月16日三诊:患者自觉气短、胸闷、心慌有所缓解,可平卧,面色稍有改善,精神欠佳,纳食可,夜休2~3 h,二便调。继遵循上法用上方加酸枣仁汤,服用14剂,用法同上。
2019年8月3日四诊:患者自觉气短、胸闷、心慌感基本消失,面色改善明显,纳食可,夜休4~6 h,二便调。遵循上法调整方药为:黄芪24 g,党参12 g,炒苍术12 g,陈皮12 g,木香6 g,升麻6 g,北柴胡6 g,炙甘草6 g,鸡内金10 g,泽泻15 g,生牡蛎(先煎)20 g。服用14剂,用法同上。
2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未再继续治疗,诉其无明显不适感,精神可,夜休5~7 h,且已恢复家务及务农能力。
按: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长期过度劳累,久劳成疾,致中气不足,故出现持续性气短、面色晦暗无泽,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天人解》中载:“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致心血不足,心脉空虚,气虚血瘀,表现为胸闷、心慌;气本不足,久卧伤气,故平卧时气短难续;日久气血不和,阴阳不调,则夜寝难安。舌红苔白腻为内有湿邪之征;脉弦细为气血虚弱之征,脉涩为脉道不充,血流不畅之象。综上,患者病位在心、脾,病机为中气不足,血行不畅,湿邪内生,阴阳失调。故治法应为调中益气,活血化瘀,宁心安神。方以调中益气汤为主,桂枝茯苓丸为辅,宁心安神药物为佐。君用黄芪、党参以补心脾之气,臣用炙甘草、桂枝以温心阳、补心气,炒苍术、陈皮、木香以防木不疏土,脾胃气机壅滞,赤芍、桃仁以破血行瘀,佐用升麻、北柴胡以升举阳气,茯苓、牡丹皮以泻水渗湿,使用合欢皮、琥珀、酸枣仁等宁心安神药物,气短明显时加入紫菀、紫苏子等降气平喘。诸药合用,共奏补益心阳、柔肝健脾、养心安神之效。
2 讨论
中医虽无“二尖瓣脱垂”之名,但现代中医医家根据其症状、发病特点等将其归纳为中医“心悸”“喘证”“虚劳”等范畴。心悸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病以虚实夹杂为多见,中医学强调“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根据其虚实的主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案例中患者二尖瓣脱垂,出现器质性病变,导致气机受损,故可以从气机角度看待问题。气机是气的运动机制,气机运行的物质是气、血、津液、精、髓。气机的运动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失畅的病机则是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导致的病理变化。气机病临床上常分为气分、血分及津液失调三大类,其治疗大法也相应为:气病调其气,血病调其血,津液病调其津液。患者气机失畅,气虚无力且无法推动血行,致其运血无力,日久必瘀,如《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气机不畅,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不和导致阴阳不调,日久扰乱心神。因此,该案治疗方法应从调畅气机、补气活血入手,从而解决湿邪内生、心神不宁等问题。
调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金·李东垣著,文中主治“肢节烦疼, 难以屈伸, 身体沉重, 口失滋味, 腹难舒伸, 大便泄泻, 不思饮食”之证,具有益气健脾、和中祛湿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中部分医者用其治疗胃肠疾病及妇科杂症等[4-7],而在本案中取其调节脾胃气机升降功效以调畅气机。麻瑞亭先生认为:“心肾为升降之根,肝肺为出入之本,脾胃居中州,斡旋气机,交通水火,为升降出入之枢”。桂枝茯苓丸本为妇科要方,在本案中用其活血缓消除癥功效治疗血行不畅之证。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劳伤解》中言:“盖血中温气,化火之本,而温气之原,则根于坎中之阳。坎阳虚亏,不能生发乙木,温气衰损,故木陷而血瘀……而肝血不升之原,则在于脾,脾土滞陷,生气遏抑,故肝无上达之路”。两方合用,既可修复气机之损,又可化解血行之瘀。气机畅通,脾胃升降功能恢复,湿从中化。元气充足,血行无阻,气血正常运行,阴阳相和,心神便不再受扰。
该案患者因手术费用昂贵,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单用西医内科药物治疗又难以控制病情发展。任晓芳主任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方药,对症治疗,使得患者主观症状得以明显改善,终使患者免于手术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