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体会*
2020-03-04王晓燕孔令霞张艳梅
鲁 斌 王晓燕 孔令霞 张艳梅
1 概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儿童生长发育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神经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常以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自控力差,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和认知障碍,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特征[1]。据调查我国儿童发病率为4.9%~6.6%[2],对患儿的学业成绩、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造成广泛影响,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了一定的痛苦。现代医学治疗多动症常选用盐酸哌甲酯,但6岁以下儿童禁用该药[3],加之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制约了临床上对该药的选择。王晓燕教授从事中西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现任郑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为河南省及郑州市首届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在中医临床防治儿童多动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中国古代各医家对于多动症并无专门记载,现代中医各医家根据其多动多语、冲动不安,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将本病归属于“脏躁”“健忘”“失聪”“瘛瘲”“慢惊风”及“抽搐”等疾病的范畴[4]。《素问·灵兰秘典论》[5]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指出了人的精神行为主要与心、肝、肾有关。《小儿药证直诀·原序》[5]云:“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提出小儿精神行为的异常与其生理特点有关。《证治要诀·不寐》[5]记载:“大抵惊悸、健忘、怔忡、失志、不寐、心风,皆是痰涎扰心,以致心气不足。”提出该类疾病与痰涎扰心有关。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多动症(修订)》[2]中提出了儿童多动症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建议,指出该病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心肝系疾病范畴。本病常在12岁以前发病,以学龄儿童居多,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其表现与同龄儿童发育水平不相称,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冲动任性三大核心症状。本病常伴学习或工作困难、情绪和行为方面障碍,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可有家族史。本病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不当导致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其主要病变在心、肝、脾、肾。《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多动症(修订)》[2]中将本病分5型,即心肝火旺、痰火内扰、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脾虚肝亢,提出本病治疗按泻实补虚、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基本原则进行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候,分别予以清心平肝、清热豁痰、滋补肝肾、养心健脾、扶土抑木等治法。心肝火旺证治以清心平肝,安神定志;选用导赤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火内扰证治以清热泻火,化痰宁心;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肝肾阴虚证治以滋阴潜阳,宁神益智;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心脾两虚证治以养心安神,健脾益智;选用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脾虚肝亢证治以健脾和中,平肝定志;选用逍遥散加减。同时,还可以配合头皮针、耳针等外治疗法进行治疗,应注意结合对患儿进行教育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及感觉统合训练治疗。
2 学术思想
王晓燕教授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提出本病病位为心肝脾肾,发病原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产时或产后损伤,或后天护养不当,病后失养,忧思惊恐过度而成。本病病机关键是脏腑阴阳失衡。在心则为心气不足,心神失守;在肝则为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在脾则为脾虚失运,气血不足,或生痰化热;在肾则为髓海不充,脑失所养,相火妄动。以上病变导致肝肾阴虚、心脾不足、痰热内扰、肝亢风动,引生一系列神志精神相应的病变。
王晓燕教授治疗上多以八纲辨证为主,结合脏腑辨证,以调和阴阳为基本治疗原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虚实夹杂者治以攻补兼施,标本兼顾。脾虚肝旺证治以健脾疏肝,宁心安神,方选逍遥散加减。痰火内扰者证治以清热泻火,化痰宁心,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肝肾阴虚证治以滋阴潜阳,宁神益智,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心脾两虚证治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方选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若兼见湿热、瘀血等证,分别佐以清热、化湿、祛瘀等治法。丝瓜络是丝瓜的果实的维管束,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等功效。王晓燕教授认为其有通络开窍之作用,常与石菖蒲、郁金同用治疗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多动症、脑瘫等。
3 验案举隅
李某,女,8岁。以“上课小动作多,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1年余”为主诉于2019年1月5日来诊。患儿自小一直动作过多,未引起家长重视。上学后课堂上小动作不断,注意力不集中,平素多语易怒,急躁任性,缺乏自我克制能力,贪玩,伴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查体精神可,咽稍红,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胀,未及包块,舌红苔黄,脉弦细。家长诉患儿出生时早产,羊水少。门诊查微量元素、脑电图正常;Conners儿童行为测评,评分标准参照常模,多动指数1.9。中医诊断:多动症(肝肾阴虚)。西医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法: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颗粒剂):熟地黄12 g,山萸肉12 g,枸杞子10 g,茯苓9 g,山药12 g,牡丹皮9 g,菊花9 g,龟甲10 g,钩藤12 g,炒白芍10 g,枳实10 g,石菖蒲10 g,炒麦芽15 g,煅龙骨20 g,煅牡蛎20 g,丝瓜络10 g,郁金10 g,炙甘草3 g。7剂,日1剂,冲水300 ml分次温服。嘱患儿家长多陪伴孩子,加强沟通。
2019年1月12日二诊,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多语易怒较前好转,五心烦热消失,腹胀减轻,仍有盗汗,大便稍干,守上方加浮小麦10 g,柏子仁10 g。14剂,用法同前。
2019年1月26日三诊,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多语易怒症状明显减轻,盗汗基本消失,大便正常,守上方不变巩固治疗,14剂,用法同前。
2019年2月9日四诊,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多语易怒症状基本消失。嘱调情志,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按:本患儿先天禀赋不足,元阴亏虚,脑髓失养,水不涵木而发病。精血不充,脑髓失养,则注意力不能集中;肾阴虚则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见急躁易怒,冲动任性;阴虚火旺,则五心烦热,盗汗,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细为肝肾阴虚之征。王晓燕教授以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本病。杞菊地黄丸为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来。六味地黄丸见于儿科鼻祖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是滋阴补肾之代表方。《麻疹全书》在此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清肝明目,名杞菊地黄丸,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之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此方恰合小儿肾常虚、肝常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所以,王晓燕教授常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多动症、抽动症、癫痫等疾病。加龟甲滋阴潜阳,煅龙骨、煅牡蛎平肝潜阳、镇静安神,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石菖蒲、丝瓜络、郁金通络清心、开窍醒神,炒白芍养肝柔肝,顾护肝之阴血,炒麦芽醒脾消积。服上药后患儿肾补、肝平、热去,症状大减。二诊患儿仍盗汗便干,故加浮小麦以敛汗固涩,柏子仁以养心安神,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