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
2020-03-04辽宁省喀左县蒙古族幼儿园郭凤丽
■辽宁省喀左县蒙古族幼儿园 郭凤丽
幼儿阶段是品德塑造的重要阶段,抓住他们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关注幼儿的言谈举止,并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和启发,不仅可以提高品德启蒙教育的效果,也能让幼儿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世道理,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幼儿教育改革将德育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地位,为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落实指引了方向。品德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把品德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的重点,整合幼儿教育资源,抓住幼儿教育中的品德教育时机,为幼儿提供品德素质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在道德品质塑造以及身心发展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一、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的作用
幼儿时期是受启蒙教育的时期,这个阶段对幼儿来说是非常基础而又重要的阶段,如果可以在这一阶段打牢基础,那么幼儿也会走上更宽广的发展道路,所以幼儿教育应该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并在启蒙教育中运用科学化的教学策略,改革教学指导,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培养幼儿素质,尤其是抓好品德教育。品德教育的效果关系到幼儿的道德素养发展,也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幼儿阶段除了是幼儿提高认知水平的阶段外,还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发展良好道德素质的基础阶段,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品德教育的关键期,关注幼儿的道德成长和身心发展,让每个幼儿都能在科学化的品德教育指导下获得进步。如今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与其他长辈的溺爱,导致幼儿的品德发展不健全,也无法达成促进幼儿全面综合发展的目标。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关注品德教育,并把品德教育贯穿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通过品德教育渗透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品德素养,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共同进步。
二、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的有效方法
(一)组织游戏活动渗透品德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儿阶段主要的活动。通过参与游戏,幼儿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增长技能,还能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让品德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幼儿的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和理论指导相比,他们更青睐游戏,更喜欢在游戏活动中得到亲身体验,并在游戏中收获经验和深刻的思考。所以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大力推进游戏化模式,用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人,在游戏中补充品德教育的内容。例如,为了对幼儿进行团结合作精神的教育,改变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教师不必进行机械性说教,而是可以组织开展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等考验团队合作能力的游戏活动,并让幼儿在游戏活动后进行思考和总结,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在之后的活动中把团结合作落到实处。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结组,思考怎样才能获得游戏的胜利,激发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品德教育水到渠成。
(二)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水平是比较有限的,想要让幼儿了解做人的方法和道理,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进行优秀道德品质的内化,就需要给他们提供生动直观的情境,在情境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让他们能更好地锻炼个人素养,认识到养成良好品德对于未来生活和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需要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运用幼儿接受度较高的情境和案例,保证幼儿的参与,优化幼儿的整体学习体验。例如,在对幼儿进行维护公共卫生的品德教育时,教师不必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说教,而是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一些幼儿扮演丢垃圾的人,另外一部分幼儿扮演清理垃圾的人,在看到他人丢垃圾时要立即制止,并告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再如,在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展示遵守交通规则的场景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场景,让幼儿对比井然有序以及混乱不堪的场面,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无形之中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品德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顺利达成品德教育的渗透目标。
(三)挖掘传统文化渗透品德教育
传统文化资源是开展品德教育的重要素材,高尚品德一直都是中华文化追求和讴歌的主题。品德教育中,教师可以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幼儿在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传承意识的同时,品味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美德。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无疑是品德教育创新的有效措施。不过在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时,要尽可能选择不同的形式,增强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讲解一诺千金的传统文化故事,并以此为突破口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重信守诺的重要性。教师可先从字面上解释,一诺千金指的是一个承诺价值千金,说明承诺有着很高的价值。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幼儿阐释故事的由来,并在这之后给幼儿提出思考题:为什么季布所说的话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幼儿认识到只有言而有信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组织和传统文化主题有关的活动,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运用。比如在国庆节组织为祖国庆贺生日的活动,培养幼儿热爱国家的优秀品质,激起幼儿长大后报效国家的积极情感。
(四)开展主题活动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教师在品德教育中运用简单的说教方法,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幼儿对于品德的认知层次相对较低,在接受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不能抓住并理解教育主题,这些都给品德教育的渗透带来了阻力。为了消除这些阻力,提高幼儿参与品德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明确活动主题,并积极表达自己针对主题的理解和感知,让他们从活动中吸收精神营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感恩主题活动中,为了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把感恩的种子埋到幼儿的心里,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讨论并积极回答:爸爸妈妈上班很累了,你应该怎么做?你是否给爸爸妈妈洗过脚或者做过家务?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幼儿在畅谈感受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学会感恩,认识到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为了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升华,教师还可以在活动最后给幼儿列举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幼儿对感恩这个主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启迪幼儿思维,帮助他们深入理解。
(五)利用家校共育渗透品德教育
在幼儿教育改革中,家校共育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而且家校共育的独特作用也越来越受认可。家庭是幼儿成长进步的第一场所,父母也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促进幼儿道德素质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长的言谈举止和教育方法会影响到品德教育的质量,也影响着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衔接。在家校共育中,除了要加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动,保证信息交互和教育衔接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开展一些亲子实践活动,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成为幼儿品德教育的资源,体现出家长的特长。例如,邀请家长来校参加家庭运动会,在亲子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享受亲情时光,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价值,潜移默化中渗透品德教育。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把家长邀请到幼儿园,开展亲子共做粽子的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幼儿感恩的情怀,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父母浓烈的爱,用爱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品德素质的熏陶。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开端。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关注度的提高和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品德教育得到了各方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素质成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品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幼儿得以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建构品德教育体系,把品德教育贯穿幼儿的学习生活中。考虑到品德教育关系到幼儿园教育体系的运转,影响着幼儿园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的教学时机对幼儿进行品德指导,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良好的品德熏陶,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道德体系,提高品德教育的发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