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的有效路径

2020-03-04陕西省神木市教育中心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道德

■陕西省神木市教育中心 魏 洁

道德与法治历来都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是帮助学生认知社会、形成法治理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关键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是如此。要想有效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融合,需要对二者的融合理论基础及重要意义进行准确把握,并尝试从统一目标、对接内容、创新和拓展教学方法、优化德育工作、创建德育实践基地等方面,对融合路径展开全方位的探索。

做好德育工作逐渐成为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部分,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范,更是为了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德育工作本身实践性较强,需要系统化的理论基础进行支撑,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保障德育效果,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极为合适的理论基础课程,有必要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意义

(一)理论基础

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德育工作的融合过程较为漫长,同时涉及诸多领域和大量事宜,相应的融合难度较大,需要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基础作支撑,否则融合过程很容易陷入一片混乱,融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具体来看,融合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教育大纲。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实现智育、德育、体育、劳育、美育等的充分联系与结合,更要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落实。而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重要的德育及智育课程,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与学校德育工作联系紧密,二者的结合更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育要求和规范。其二,思想道德规范。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无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还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以思想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思想道德规范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了解、学习、掌握和践行的重要道德体系,基于其形成的课程教学以及德育工作,自然而然地存在紧密联系,这也为二者的相互融合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其三,专家指导。如前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融合,并非简单地将二者放在一起,而是要构建起科学化、系统化的实践体系,而且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大量专家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与探索,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二)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融合具有互补互促的作用,对二者的优化与完善均有积极意义。首先对教学工作而言,学校德育工作是教学的重要实践条件和必要的实践环境,让广大学生能够在强调良好思想道德及品德规范的校园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更能在实践中深化认知与感受,大幅改善教学效果。其次对德育工作开展而言,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健康的思想观念,同时强化他们对德育工作的理解,让他们能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及具体措施的落实,提高德育水平。总而言之,课程教学和德育工作的结合,能推动“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过渡及发展,进而以更加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进行高效教学,引导学生实现学习和生活的高度统一。这对强化学生思想认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所产生的作用不容忽视,是培养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路径。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统一目标

要想促进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首先应当确保二者在目标层面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力往一处使”,从根本上避免二者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在此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剖析,明确相应的课程内容主题,围绕不同主题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与相关人员展开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目标的适当调整与优化。这意味着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应当更具层次性,不再是统一、单调的基础性目标,而是要以年级作为基本划分单位,针对不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更加贴切的目标,真正实现课程教学与德育工作在目标上的一致性。例如针对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进行剖析,重点要从“班级管理”“关心父母”“信息世界”“绿色环保”四个方面对相应道德及法治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以贴合学生身心特征的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基于这四方面优化德育工作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孝敬父母、正确认知和辨别有害信息、爱护环境等良好道德品质,促进课程教学目标与德育工作目标的深度契合,让二者能够有效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

(二)对接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与德育工作内容的对接,能够连通课内外,为学生构建一体化的良好德育环境,避免课程教学与实际脱节,同时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教学效果改善和德育工作效果优化。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应当主动承担对接课程及教学内容与学校德育工作内容的任务,积极与学校德育工作人员展开交流,共同研究教学和德育在内容上的联结点,积极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例如在教学“美好生活哪里来”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余,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人员联系,向后者介绍教学情况,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围绕“美好生活”“感恩的心”等打造相应的德育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针对班级学生的“学会感恩”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感恩意识,要求学生以感恩的心对待父母、教师以及各个行业的劳动者。

(三)创新和拓展教学方法

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教师主动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现,同时也是一改传统的讲解式教学、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措施。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充分考虑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积极响应和配合德育工作开展,同时以更加丰富化、生动化、趣味化的方式优化教学,以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感悟的方式构建高效率课堂。例如在教学“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相关内容时,学校正在围绕责任感开展德育工作。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集体责任感,在引导和组织学生形成通过民主方式选举班委和协商决定班级事务意识的基础上,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讲述一个个富有班级责任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实现课程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四)优化德育工作

相关人员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当主动参考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针对性地规划工作,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作目标与方案,尽量以契合课程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德育人员需要做好校园调研工作,准确把握各个年级与班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的具体情况,同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从而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德育方案并加以落实。例如德育工作人员发现有不少班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都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便决定在短期内尽快组织开展校园内的相关主题德育活动,并在充分了解学生身心特征与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制定了“红歌演唱比赛”的活动方案。

(五)创建德育实践基地

创建德育实践基地是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深度结合的一大途径。德育实践基地是将课堂教学、学校德育以及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其引入的校外实践既为课堂教学和学校德育的实践提供了基础支持,也很好地延伸与拓展了对学生的深度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当在德育实践基地中发挥主导作用,基于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综上可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改善德育工作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立强烈的德育结合意识,主动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水平。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道德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