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优质新学校的源动力教育
2020-03-04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力行学校王园园
■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力行学校 王园园
2019年8月,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力行学校作为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合作校正式成立。长春市经开区按照可实现的最高标准配备了校舍和设施,成就了物质意义上的现代化新学校。作为传播文明、传承文化的实体,如何在精神层面上定义并建设这所学校,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由此,学校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思考:
力行学校有着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这所春城老牌名校的支持,也要力争办出优质教育。站在时代与时间的节点,我们向自己发问: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什么是优质?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评价一所学校的主要依据是教学质量、升学成绩,名师、骨干教师的比例,学校硬件条件等,很少有人关心学生是皱着眉被迫接受知识还是主动获取知识;面对道德教育,学生是熬着时间一脸漠然还是感同身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活动设计,是为了完成规定动作、满足教师价值认同还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这些都促使我们要重新定义“优质”。
人的成长要学习知识和技能,也有实现心理和谐、养成道德行为、发展个性特长、提升身体素质等需要。学生在学校的角色不仅是参与者和接受者,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传递更应该是互动的。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学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按照学生成长中的需求,把指向生活和生命的真善美一一呈现,创设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样态,鼓舞、引导他们从中认识世界,进而生发出创造的愿望和能力。
二是对“新学校”内涵进行再思考。
教育价值的体现不单是满足学生目前的需要,还要对未来的发展奠基。这个未来既是个人的未来,也是社会的未来。所以新学校的“新”不仅是教学楼的新,还应该是有传承的创新、呼应未来的创新——无论学校创建于何时,学校的教育要一直领先于这个时代。
我们希望,当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时,可以忘记看过的书籍、解释不清特殊三角函数值,也记不住历史事件的具体年份,然而一定要让他们学会有逻辑的思维、清晰的表达能力、民主平等的信仰、诚信友善的品质、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还有发现并尊重规律的意识。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所理解的“新学校”应该是这样的:是富含名校底蕴融合现代思想的“教育+”;是经常审视、诊断、改造自身的行动派;是优化课程形态、尊重学生情态、关注教师状态、和时代同步与未来呼应的共同体;是要从一般意义上的优质走向人们心目中理想样态的成长乐园。
1.3.2 播种与管理 2017年2月11日播种,苗床管理按照广元市烟草公司《漂浮育苗管理规程》进行。4月20日、4月25日及4月30日分3次移栽。各项农事操作与管理严格按广元市烟草公司《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方案执行。各小区烟叶成熟采收,并采取“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统计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并采集B2F及C3F各2kg进行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
因此学校将办学宗旨确立为:为每个生命的成长提供高尚而智慧的源动力。“源”指渊源,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动力,是指唤醒道德自觉和生命自觉的积极力量。学校将近五年的发展核心确定为“激发成长源动力,走向优质新学校”。
为了让源动力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学校从自主构建、自我觉察、使动建模三方面入手,把源动力教育课程化,具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发校本活动课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一)结合实际对部分学科进行校本化建构
遵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劳动”和“综合实践”两门必修课的学科属性,把学生喜欢和需要放在首位梳理出两个学科的共有价值取向,以阶梯式模块化的方式编制教学内容,物化为“生活教育”必修课;对国家鼓励进行探索的美术、音乐课进行整合,形成“艺术审美”板块,实行班级授课制。
(二)根据学生喜好和成长需要开设选修课程
按照学生成长需要,挖掘体育学科教学资源,和阳光大课间、社团活动整合形成“运动健康”板块,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利用社团活动时间开设“科学应用”“资优进阶”两个板块,实行必修+选修的方式,其中选修课程实行走班制。
(三)进行模块化和项目式学习的探索
模块化学习指的是围绕特定主题或者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合理设置课时,让学生通过一个模块的学习整体感知某个系列中一个层次的新知和掌握一套相对完整的技能。项目式学习是将五个板块中的部分课程内容规划成中期或者长期项目式学习内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并展示学习成果。
(四)编制活动手册
编制《活动课程设计及教学指导纲要》(教师用),制定《活动课程学习指导手册》(学生用)。
(五)实行师评与自评相结合
实行师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描述性评价,将评价内容记录到学生成长档案中,帮助学生树立成长的主体意识,承担起自我成长的责任。
二、打造“我与成长”开放空间
四百平方米的“我与成长”开放空间以“觉察、接纳和改变”为目的,分为七个部分,诠释了七个主题:
主题一:我与时光。在这个空间里放置了六个邮筒,学生在入学时,以拍视频、写信、小件纪念物等形式构成“成长约定包”送给六年后的自己,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每年打开一次邮筒,找到自己的“成长约定包”进行填充或者修改,以这种形式帮助学生感受成长的意义。
主题二:我与秘密。学校在这个空间配置了一百多个带有密码锁的抽屉,允许学生将自己的秘密锁在里面,让学生在秘密抽屉里获得属于自己的空间,以此舒缓情绪,学会和自我相处、与自我和解。
主题三:我和他人。在这个空间设置了大小不一的分享格子,学生将想要分享的物品整理干净放到格子里,需要的同学可以临时借用,也可以永久拿走,如果要从分享格子里拿走物品,就要再放入一个物品进行替换。
主题四:我和阅读。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放在开放式书架中,学生在这个空间可以静静地读书,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主题五:我和情绪。设置了一整面涂鸦墙,学生可以在涂鸦世界里抒发心事、释放压力。
主题六:我和幸福。在涂鸦墙的对面是展示墙,可以作为学生个人或者集体展示的专用空间,凡是能进行平面展示的,都可以在这面墙上呈现。
主题七:我和生命。在整个成长空间一米二以上的位置,放置了很多学生自己种植的绿植或者喂养的小鱼小虾,通过这个空间让学生感觉到生命的变化和宝贵。
七个空间随时都在发挥着教育作用,遇有心理课或者需要特殊进行的主题教育课,如团队活动、危机干预、一对一心理咨询,可以在相应的空间里进行,学校希望借用物理空间触动精神世界,让师生在其中成为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三、进行使动式课堂建模
使动式课堂建模的核心任务是探索并形成可推广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工具,以工具撬动课堂,让学生不但成为课堂外在的、可见的中心,也成为内在的、逻辑意义上的中心。力行学校由于建校时间尚短,这部分内容的阐述属于学校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学校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围绕三个领域的十八个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使动语言建模
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出可供参考的使动语言模型,帮助教师恰当提问和引导。比如数学课《一米有多长》中,在组织实践操作之前,教师向学生呈现的任务要求语言模型可以是以下几种,属于分析层次的:请猜测一米的长度并在小黑板上画出来。属于感知层次的:观察教室内的柜子,找到你认为最接近一米宽的柜子。属于组织层次的:比较小组同学的答案,判断谁画的线段是一米长。
(二)教与学的方法建模
在使动式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不同课程内容设计导学模型,促使学生思考,有效指导学习。比如讲解《刘姥姥进大观园》,使动式课堂会从几个重要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或者个人学习,自主构建知识。比如教师出示一张红楼梦人物关系图,正是刘姥姥表演一场“笑剧”之后人们哄堂大笑的场景,教师提出学习任务:请想办法将画中人物对号入座,同时说说你的理由。使动式课堂中教与学的建模就是要研究如何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构建的模式。
(三)使动式课堂教学评价建模
基于前两个方面的研究探索,逐渐形成使动式课堂评价模型,从而不断优化课堂生态,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和课堂品质。
以上源动力教育的三个主体实践的顺利开展,还需要一项工作进行保障,那就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学校制订了专项工作方案,实行分阶制、学分制,从人文情怀、教学表达、专业素养、课堂教学、教研科研、课程开发六个方面加强培训,采用个人研修和集中考核的办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也由此优化了打造源动力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走向新学校的源动力教育,是基于力行学校的校本探索,这项工作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并内化为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平稳健康地实现社会性,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学生自我觉醒、自我生长的信心和本领。
若干年后,希望人们这样描述力行学校:当我从这里走出去,这所学校所给予的,让我受用终身;我无论何时回到这里,依然可以从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