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

2020-03-04

今天 2020年12期
关键词:范柳原倾城之恋白流苏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倾城之恋》是一部比较集中表现了张爱玲爱情观的作品,《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故事,可谓跌宕起伏,同时因自私而畸形的爱情交易,也是一场爱情的战争。小小的家庭,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大的时代,也是张爱玲笔下一个典型的形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中女主人公白流苏的人物形象。

1.白流苏的性格特征

1.1 柔弱。白流苏,虽然她有着白家一样的守旧思想,但是她却又是白家唯一可以接受新思想的“白家另类人”,在一个根本看不到未来的男人面前,她毅然选择离婚,而后回到了娘家,也只能忍气吞声,原文中的开头部分,家里得到电报,一般这种电报多半是死了人,原来是白流苏的前夫死了,三爷也是同样有着传统思想的人,他觉得自己妹妹应该去,便好心相劝,但流苏始终不肯。“六妹,话不是这样说,他当初有许多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全知道。现在人已经死了,难道你还记在心里?他丢下的那两个姨奶奶,自然是守不住的。你这会堂堂正正的回去替他戴孝主丧,谁敢笑你?”流苏气的发抖,哥嫂把她的钱用光了,现在倒还想让她出去再挣些钱给家里用,可流苏气归气,也改变不了什么东西,就这样接受着白家一家人的冷眼和侮辱,,哥嫂更是拿出来法律的条条框框来压她,无条件的接受着家里的一切老规矩。经历的这些挤兑和欺负,也迫使她的性格变得柔弱,低声下气,特别是在四奶奶屡次冷嘲热讽中,她也学会了逆来顺受,无非就是自己的房间里哭一场就过去了。但柔弱不是她性格的全部。也是她被逼无奈的一种性格表现。

1.2 倔强。白流苏柔弱的性格中又带着倔强,在得知前夫去世的消息是,家里上下苦口婆心相劝,其他姨奶奶又夹杂着冷眼嘲讽,三哥更是字字咄咄逼人,但她始终不肯去奔丧,不想让三哥拿着所谓的法律来约束,四奶奶也在一旁添油加醋,笑了一声道“自己骨肉,照说不该提钱的话,提起钱来,这话就长了,我早就跟我们老四说过,老四你去劝劝三爷,你们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姑奶奶的钱哪,没的沾上了晦气,她一嫁到了婆家,丈夫就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看娘家也要败光了。”一字一句都直戳白流苏的心,她气的浑身乱颤,而屋子里的母亲虽是一家之主,可是也从未替她做过主。

她的另一个倔强,是用自己的前途下了一个大的赌注,赌的是自己的命运。最开始同范柳原接近的原因只是因为想给家里的老小一点颜色看看,本就撮合和自家八妹的婚事,白流苏倒自己给自己创造了机会;谁都没想到使她和范柳原有了个不寻常的开始,家里的老的对她多厌恶了机会,见风使舵的小的眼看她就要傍上有钱人家,便对她多恭敬了几分。范柳原的出现刚好满足了她的现实要求,所以她赌了,这个赌她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有什么闪失,在和范柳原相处下来,她内心其实早已经慌了,她肯定范柳原是爱她的,但是她又不能把自己轻而易举的陷进去,什么都不想。因为她要的只是婚姻,而范柳原要的是红颜知己的精神恋爱。心里还存有一丝丝的愧疚,特别在半夜接到他打来的那通电话的时候,柳原道:“我爱你”就挂断了,流苏心跳的厉害,谁知又是铃声大作,柳原在那边问道“你爱我吗?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可是明摆着的是事实,我就是不肯相信,流苏,你不爱我。”在那时准备放弃了,准备就这么算了吧,但命运总是捉弄人,在她从香港回到白公馆,以为就这样结束了,我也以为故事就是这样收尾了。不然,范柳原从香港来了电报,这封电报被白家上上下下传了个遍,最终才落到白流苏手里,他给了白一个平台,这次更加坚定了她的目的,让她不顾一切用自己的前途全部下注,是好是坏,她都甘愿相信命运。大不了就输的彻底,反正她已经一无所有了,所幸就抵上一把。这一来二去的举动把她骨子里的倔强展现的淋漓尽致,不服输的性格,同时也暗示着一场爱情战争的开始。

1.3 自私。纵观他们的爱情,个人角度而言,范柳原是爱她的,这段关系里范柳原一直是高高在上的那方,他嫌弃流苏的算计精明,嫌弃她不高尚不精神之爱,不过是“想要一段长期卖淫的婚姻”,嫌弃她不懂他,不爱他,拿各种话来试探她,更是想让外人看来白流苏就是他真正的太太,从心底里来说,范柳原还是有自己的很大私心的。其实啊两个人对彼此的心思都是心知肚明的,都在暗地里各种揣测。但无疑的是,范柳原也是爱她的。为她的美貌折服,更喜欢她低头时候的样子,在外人对范柳原的了解中,都觉得他是古怪的,但在流苏面前,他却像是另外一种状态。但她哪里顾得这些,换句话说,她根本不相信会有真的爱情,所以在范柳原说尽甜言蜜语的时候,她的心里都是半信半疑的。她在想,他恐怕对所有女人都是如此,她自己又何必当真呢。这里看来白流苏是很自私的,对于她来说,任何东西都不如婚姻来的更加实际,特别是在经历了一次一次失败之后,心思变得更加透彻,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和不想要的是什么。所以,白流苏并不爱柳原,或者是根本不会再去死心塌地爱一个人,她更不敢向他坦露自己的真心,所以这是一场爱情的拉锯战,谁选择认真谁就输了,对方的心里都是折磨的,其实只是想要一张稳定又长期的饭票而已。最后的结局看起来是好的,其实又是可悲的,“范柳原现在也从来不跟着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剩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这句话读起来着实心酸,这不是范柳原原谅了流苏始终没爱上他,这只是俗世中的一对自私男女,解下了盔甲,卸下了面具,彼此谅解,彼此接纳了,想想虽是自私的,但始终是可以被人们原谅的,毕竟很多时候有着太多的苦衷,爱与不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2.影响白流苏性格的因素分析

2.1 时代因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国家,而女性始终始终处于一种受男性支配的弱势地位。封建时代的“三纲五常”,更是给女性制定好了一整套的到的规范,这是男性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女性规定的。男性不仅占据了社会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而且还用许多条条框框来约束女性,统治女性,几千年来的中国一直都是这样的。由此可见,白流苏的悲剧命运在当时是必然的。在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而上海,正是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浓缩地,家族的没落,生活所迫,金钱就是一切,即使在上海这个全中国最开放的城市里,离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所要承受的各方面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依附着男人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始终保留着传统的思想观念,一切按照古老的规矩,把人死死地掌控在这些规矩中。要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嫁个好人家,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白流苏性格的形成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她虽然有着一些其他人没有的新思想,但其实骨子里也依然是传统的,或者说一次婚姻的失败,让她变得更加传统。

2.2 环境因素。“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整个家族都仿佛脱离了轨道,一个跟时代完全脱轨的家族,即使离婚后回到家里,也已经和出嫁前不一样了,她再也不会融入这个家庭,充其量只是一个客人,而家中的哥嫂,更是自私自利,只会向着钱靠拢,只要有钱,就算是把妹妹给卖了也值得。他们恨不得多几个这样的妹妹,好让他们的白家继续撑下去。所以,白流苏是更加不能依靠他们找到立足点。前夫的突然去世,给她虚伪的家人了一个驱逐她的冠冕堂皇的理由,长久住在娘家,这是什么事,嫁出去的女儿,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丈夫都死了,人家让你回去以原配夫人的身份主丧,是多大的面子和多好的机会,还是回去吧。在这种环境下,柔弱女子为自己撑起来背后的强悍。她的另一个妹妹宝络,家里想法也是一样的,但相比较起来,比她的处境要好太多,毕竟这个妹妹没有离过婚。而她,本为柔弱的书香之家的小女子,连老母都不能为自己做主,她也就只能自己站起来,为自己做主。一切东西都只能依靠着自己,想尽办法离开这个家,过上好生活让家里所有人都看看,都不再嘲笑她。而白流苏却刚好有着自己的新思潮,新观念。这样一来,环境也是她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命运因素。男权社会在生命历程中,张爱玲经历了从繁华到萧索的贵族文明的没落,体会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生活的冷酷无情,她对浮华之后的衰亡有着更深的理解。她笔下的白流苏,命运的造化,男权为主的社会是造成白流苏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早年遇人不淑,经历了婚姻的不幸,让她成长的同时,也有了一个新的爱情观,她开始费尽心机抓住了婚姻,赢得了物质生存保障,可她却失去了自我,沦为生存得精神空虚者。只有稳定的感情,舒适的生活,才是她想要的吧,同时她也选择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特别是在她和范柳原一来二去的波折中,她下的赌注让她更加相信命运的安排。也是张爱玲笔下演绎出悲凉的“传奇”,也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角的孤独无助的女性世界,而命运的不幸也彻底改变了她这个人,注定着这一路的不寻常,同时她的追求都随之改变。

2.4 性格因素。离婚后的日子里,在娘家受尽冷嘲热讽,自己仅剩下的钱也被哥嫂统统哄骗光。婚姻的残酷就像是受伤换血的机会,她的坚强就是“新血”,柔弱就是“旧血”,这就形成了她坚强背后柔弱的矛盾性格,而通过这些也让她更加深刻的领会到,保全自己的重要性,需要的是一张长期饭票来养活自己,换句话说,即使遇到的那个人不是范柳原,换做别人,她也会如此,这些便形成了后来自私的性格,在那个金钱至上,传统腐朽的时代,特别像白公馆这样的没落家族,可想而知金钱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再加上周遭人对她的闲言碎语,说她死乞白赖留在娘家,靠娘家养活。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高娟在《倾城之恋》解读中写道“对于流苏,很多人将她视作情场的赌徒,是个以婚姻为职业,借‘谋爱’来‘谋生’的恶俗女人”。[2]男人对于她来说,只是她的经济保障,这也就体现了她最突出的世俗形象,性格也就成了造就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张爱玲说:‘我认为这样写是更真实的,我知道我的作品里缺少力,但既然是个写小说的,就只能尽量表现小说人物的力,不能替他们创造出来力来。而且我相信,他们虽然不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白流苏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是那个时代下所有女性的缩影。《倾城之恋》中的倾城二字不是说这段感情看起来有多漂亮,而是这座城市的倾覆只是解开了他们彼此算计的心墙,使他们获得了“一刹那的彻底谅解”,这也是乱世中唯一守得住的,现实的温暖。放到现在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在这个看颜值看势力的时代,有钱就是王,大家都喜欢尤其是年轻人都喜欢在各个社交软件开启“炫富”模式,所有人都变得越来越现实,攀比心理也越来越严重。其实每个女孩都会有个“傍上高富帅”梦想,一辈子吃穿不用愁。白流苏这个女人放到如今这个时代,一定程度是正常的,一种现实的生活态度罢了,只是想要生存得好一点而已。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吧。

猜你喜欢

范柳原倾城之恋白流苏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以范柳原和白流苏为例
倾城之恋
——张爱玲认为的真正的爱情
你若懂得,我便不再孤独
《倾城之恋》:掀开传奇的华丽之袍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中隐喻的认知探析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论《倾城之恋》中的悲与喜
我和你一直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