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活动创新设计

2020-03-04魏岭镁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新城分校353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数学知识情境

魏岭镁(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新城分校 353000)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和教育是交叉融合、紧密相连的统一体,强调用各类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课堂教学张力,使课堂教学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度剖析“生活即教育”理念内涵,加强对生活问题、生活原型、生活现象等数学教学素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创新数学课堂活动的设计角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不同维度的认知体验,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创设真实情境,亲近教学内容

教师立足生活资源真实性的基本属性,以创设情境的形式,为数学学习活动和学生生活体验搭建联系桥梁,消除学生对数学新知的陌生感,使学生更加亲近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创设情境是小学阶段常用的教学手段,数学课堂可选择的情境形式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灵活选择情境创设的切入点,确保情境活动贴近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得到充分体现。

真实情境的创设要尽量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在尊重教材编排设计的基础上,给学生参与情境学习留出必要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对数学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购物小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的一节内容。教师展开课堂导入环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购物小票图片,让学生指出这些购物小票中存在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启发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小数加减法运算的问题作为探究课题,切入新知演绎环节。

教师配合信息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素材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自主设计数学问题,在课堂一开始就唤醒了学生问题意识,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投入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联结生活经验,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有意识地连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对简单易懂、真实具体的生活素材进行数学化处理,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情感共鸣,使学生主动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和分析数学知识,激发和保护学生活动学习热情。教师要从正向、逆向两个角度运用生活经验,既可以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预先体验”,引导学生以生活经验作为思维的生长点,循序渐进地深入探索数学新知,也可以巧妙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认知误区,采取故意设置错误、陷阱的方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

数学知识多蕴藏于生活现象中,而不是直接呈现的。教师联结生活经验时,不妨从一些简单问题出发,层层递进地将生活资源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展现出来。例如,在《认识分数》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从一些简单、常见的生活现象出发,启发学生思考: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2 个人该怎么分?用简单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再对题目进行针对性的变式,把问题改成:将1 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该怎么分?在学生回答出“一半”的答案后,引入“分数”概念的讲解。

生活经验能够为学生理解数学新知找到合适的思维切入点,降低数学新知建构难度。教师联系学生熟悉的“分苹果”生活场景,用递进式的问题设计,将学生数学思维一步步引向“一半”这个非整数的特殊答案上,顺利引入核心概念内容的教学,也让学生感受到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形式,是建立在“平均分”这一关键条件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对“分数”相关概念理解的准确性。

三、增设应用课题,感受数学价值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同样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切身参与数学实践应用活动,准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才能彰显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落实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是个漫长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按照一定的计划,逐步增设数学应用课题,为学生动手操作及生活实践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以此不断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认知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灵活性。

应用实践课题不见得数学知识本身一定要与学生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只需对活动方式、活动内容进行恰当的调整,即可充分体现数学活动的生活气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数据告诉我”小节学习结束后,教师创新课后作业内容,以实践活动取代习题训练,要求学生从人口数量、粮食产量、我国GDP 变化等主题中任选一个课题,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图书馆等渠道,收集和统计这些相关数据。根据数据内容,记录自己的想法,并仿照相关资料的统计图,尝试画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数据告诉我”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万、亿等大数的感知与理解,培养学生数据收集的意识。教师提供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组织学生参与数据收集分析的实践活动,相较于习题训练形式,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印象,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意识,而且使学生初步尝试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为之后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拓宽活动视角,解放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要体现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学思想,即解放学生头脑、眼睛、双手、嘴、空间和时间,放飞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学生的“生活经验”属于他们的独特认知,弄清、尊重学生的经验认知,才能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拓宽数学活动设计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哪些生活素材能够激活学生更深层次的数学思维,哪些活动形式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综合把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灵活筛选和巧妙穿插不同的活动形式,打造多元化的数学活动教学模式。

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有效参与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例如,教学《对称、平移与旋转》单元内容时,学生在轴对称、平移、旋转三个数学概念的学习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几何图形的对称美、规整美、变化美。教师着重强调了三者的异同点后,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课堂时间,让学生结合对称、平移、旋转的相关知识,自主设计图形内容,使学生可以放飞想象力,释放数学学习的潜能。

小学数学本就是一门处处体现生活气息的学科,在贯彻“生活即教育”理念时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教师要把生活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项必备的课堂教学技能,在深入研读“生活即教育”理念核心的基础上,灵活有序地投放生活教学素材,寻找合适的活动形式作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载体,为学生打造多维度、深层次的数学活动学习平台,解放学生数学思维,触发学生深度学习,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数学知识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