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产业若干发展方向探讨
2020-03-04钟伟
钟 伟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31)
[作者简介]钟伟,博士,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一、民办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条,民办教育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各学段民办学校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显示:我国有民办高校749所,本科在校生40万余人,专科(主要为高职高专)在校生230万余人;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021所,在校生210万余人;有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328万余人,初中在校生636万余人,普通小学在校生885万余人;有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共2640万余人。当前,我国还有大量的各种民办培训机构,即《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条所指的“其他教育机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五条确认“本法所称的民办学校包括依法举办的其他民办教育机构”,第五十一条确认“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这是民办教育市场机制激励的法律保障。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8月19日所载智研咨询的报告,民办学校办学经费从2007年的80.9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87.66亿元,保持长期高增长的态势。截至2017年,全国民办学校数量达17.76万所,占全国比重34.57%。2020年中国民办学校市场规模将达5500亿左右,办学经费突破400亿元。可见我国民办教育市场的巨大规模和迅猛增长的趋势。民办教育产业是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中一个积极活跃的领域,民办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受到国家的积极鼓励,即《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提到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开始以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技术革新、产品换代、产业升级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教育优先战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教育投入,为民办教育提供强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撑。
二、民办教育产业发展的争议
我国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其民营的属性和一些功利的现象,也引发了社会的讨论。例如中小学段的各种课后辅导班就被冠以“应试教育”的评价。而在教育需求的视角下,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相应增长具有合理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今知识价值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投资成为我国社会千家万户最优先的选择。当父母觉得子女课后还有余力、可以通过“额外的投资”增长更多知识或者某种特长时,各种课后辅导班、兴趣班就兴旺起来了。这是大众理性的需求,也是中华文化亲子爱幼优秀传统的继承,具有坚实的内核。因此,尽管民办教育存在一定功利性和市场需求导向性,但并不影响其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经济功能。民办教育发展应扬长补短,依法管理。各级政府应治理乱象、打击违法行为,依法要求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保护合法经营;应加强引导各层次民办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鼓励优质的民办教育机构和民营资本参与教育事业。
三、基础教育向精品目标攻坚
当前,学区房逐渐成为城市的优质资源。这说明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优化基础教育环境提升基础教育品质,除了公认的社会效益,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将民办教育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在基础教育领域向精品目标攻坚的客观基础。
地方政府应在城市成片的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中,委托专业机构调查评估市场对高标准中小学和其他青少年教育机构的需求,以及民办教育资本进场的条件。之后,政府再依据评估结果,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并通过招标引入民营资本和民办教育机构参与高质量教育项目建设。该类教育建设项目以打造城市及社区“名片”的精品项目为宗旨,如引入民营资本共建高标准、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八条“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民办教育机构提供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可以积极运用金融和资本市场工具,引入优质资源,创新教育的投资办学模式。地方民办基础教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助于完善城市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打造宜居城市、优良投资环境以及人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高等教育向产业发展倾斜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指出,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是促进就业的必要条件,被突出至关键地位。这个文件还指明:“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可见,民营资本和民办教育机构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培训机构建设,是未来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现代产业高速发展与迭代,民办教育机构以其灵活性和市场导向性,以多种形式合作共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优化专业设置、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升级实习实训、突出专业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培养,以契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和特征。这是新时期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极具吸引力的通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社会全面进入“互眹网+”时代,电子商务以不可阻挡之势兴起,实体商店销售渠道日渐式微,商品从出厂至抵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发生巨变。这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能够迅速和及时地调整、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而随着人工智能AI进入各个产业领域,高等职业教育不但要适应新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更要协同各方力量加快调整和新设专业,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导致的就业结构变迁等问题。随着现代产业飞速的发展、迭代,技能型人才培养已然成为系统性、多维度的全新课题,民办教育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有益补充。
五、民办教育参与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赋予了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4月,总书记亲临我区视察时,对我区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自治区党委、政府落实“三大定位”“五个扎实”各项要求,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区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对区域发展千帆竞发的态势,结合广西实际,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提出“思想再解放”“创新再提速”“开放再扩大”的方针,旨在破除广西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制约阻碍因素。2019年5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和《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确定了八大重点任务共37项,全面涵盖我区全方位开放谋划大格局“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各项工作,贯彻落实三大定位五个扎实要求。《实施方案》要求“深化粤桂劳务协作……深入实施‘贫困家庭职业教育+就业’对口帮扶项目……加强粤桂两省区结对共建职业院校”。这是把加大产业转移对接和加大扶贫协作结合起来,是为我区对接大湾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精准施策。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强调“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和“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等举措。
民办教育在广西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及扶贫协作中将大有作为: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需要培养大量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广西对接大湾区《实施方案》提出加大产业转移对接,共有实施全产业链承接产业转移和构建三大承接带等8项,由此产生大量高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及产业发展机会。广西对接大湾区《总体规划》提出:“支持引进大湾区国际化教育资源,深化高校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探索建立粤桂劳务合作试验区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教育园区,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在产教融合改革方面,对于经过政府主导审批的项目建设,国家财政性经费可以探索进入民办职业院校的途径,民办教育资本也可以探索与公办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其风险和权益按合同条款执行,依法受法律保护。在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方面,由公办学校和民营企业合作共建,公办学校可以将其作为具有生产功能的教学设施,民营企业则可以将其作为具备培养技能工人功能的生产车间。该模式对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高科技技能型人才孵化器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设结合教学和生产两种功能的培训基地,民营企业的参与十分必要。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在落实“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时,应引入助学金制度,对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一视同仁。对于经过政府审定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各地扶贫部门审核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培训生,政府主管部门应视其为公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在校生,给予他们申请助学金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