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招生育人”的价值功能及实践路径
2020-03-04李清源
苏 力,杨 阳,李清源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南京,210088)
招生工作要助力教书育人,要服务国家战略,要力促教育公平,要维护学校声誉,要实现多元选才,要确保质量规模。提高农村生源比例、扩大中西部招生比例、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是国家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工作中的重要导向。本文将从“招生育人”的价值以及育人实践路径上分析在独立学院施行“招生育人”可行性。
一、“招生育人”的价值
(一)平衡学科大类,提高生源质量
“招生育人”可以平稳推进大类改革,也能够让生源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独立学院通过“招生育人”可以使招生生源基本恒定,有效防止各个专业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保障独立学院的工作流程不出现较大的调整。即使出现些许问题也是在可控范围之内,基本通过专业微调就可以解决问题。
施行“招生育人”之后,各个学科之间的大类所招收的学生数量基本恒定,并且所招的学生也是根据自身喜好而报的相应的专业。这类学生对专业本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已有相应的学习计划,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规划自己的学业,从而使得生源质量有足够的保障。“招生育人”基本是根据学生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所录取的。
对于生源的追求,各个高校都有偏向性。它不仅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基石,而且是彰显学校整体实力的底气。在生源选择上各所高校都会选择性地重视学校核心学科部门的建设,而忽略其他学科的建设。这样的举措是不合时宜的,高校不能根据核心学科部门的要求而制定总体招生策略,而是应该在综合评定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生源报选学科的数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划分招生重心,从而使得高校学科大类招生分布较为平衡,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高校的发展。
(二)寒门学子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招生育人”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录取学科内的学子。一般情况下,多数寒门学子对专业的理解、选择更多地是遵循家长的倾向和建议,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结合自身的意愿综合考虑,总是一味听从家长或者亲朋好友的建议来选择和报考专业。“招生育人”则不同,它更多的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所以给寒门学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当学生没有根据自我兴趣和喜好选报专业,他们就会在步入大学的学习生涯后茫然失措,尤其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讲更加严重。在我们的日常认知当中,寒门学子较少接受过社会大环境的历练和洗礼,对社会环境朝夕之变缺乏应急对策处理,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的目标和大方向,从而得过且过、随波逐流。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降低了独立学院优秀人才的塑造率,而且对寒门学子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寒门学子往往背负着家族兴旺的期许,不仅有家长的殷殷期盼,而且有教师的谆谆教诲。这类学生若在学习期间没有取得出色的成绩,回到家之后往往会抬不起头,更有甚者会出现心理问题。
“招生育人”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通过兴趣和爱好的引导,寒门学子会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以及在学习中逐步确立自己的自信心。这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本身的发展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只有高度关注寒门学子才可以让高校的发展经久不衰。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农村学生所受到的科技教育是严重不足的,但是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高校在教学上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统筹式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这对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加大,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再次思考学习,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寒门学子的成才之路走得更加蜿蜒曲折,学校的人才塑造率也备受挑战。
(三)让更多的学生关注独立学院
“招生育人”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针对性地选择学校、选择专业,这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与时俱进的,独立学院施行“招生育人”的策略之后,会让更多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独立学院,从而使得独立学院在广大学生关注之下得到快速的发展。
(四)“招生育人”使得专业分流和导师高度融合
大学的专业分为多种,这也导致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如果不能“兴趣相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必然产生更宽、更广的鸿沟。学生和大学教师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势必增加教学难度,并且存在诸多变数。例如,有些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是高校在招生录取时按“志愿服从调剂”确定的,他们在大学学习初始阶段又没有采取良好的办法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这部分学生对该专业教师的好感度始终上不去,造成学习生活不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从而在整个大一阶段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是,基于父母对子女强烈成才的愿望,他们又不得不学,又因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是很融洽,所以他们内心充满矛盾,其真实想法难以被人了解,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招生育人”可以有效避免厌学的情况发生,当学生对这个专业感兴趣,自然而然地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就更进了一步,会积极和教师探讨专业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难题,教师也能从本专业出发,直接有效地给出意见,供学生参考。同时,“招生育人”可以快捷有效、高效地实现专业分流,防止学校的一些专业填报人数过于密集:到达一定上限之后,这个专业就不招收学生了,会根据学校的专业分流具体政策将学生分到其所报的第二专业志愿或第三专业志愿。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校专业人数过多或不足的情况出现。
二、独立学院“招生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多元选拔机制,促进科学选才
对于“招生育人”在独立学院的实践路径,要建立健全学校的选拔机制,要从多元、多方位着手,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被所填报的前三个专业志愿录取,从而促进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选拔。在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多元选拔机制的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坚持综合评价,不以单一的参照点作为人才选拔的基准;第二,坚持多元择优,选取更加优秀的人才,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第三,坚持因材施“招”,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辨别学生的可塑造性;第四,坚持公平施“招”,最大程度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招生。
第一,坚持综合评价,这一点很重要,是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主要举措,可以避免学生单一特性给独立学院的教师带来假象。尽人皆知,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成才的关键,亦是学校和专业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常言道,在一个领域很出色的人才,在其他领域的可塑性也是很高的,但是针对这一领域,很多教师往往会被学生的学习成绩所误导。并不是学科成绩高就代表他们的学科专业可塑性高,而是要综合对比、评判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物理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参考学生的高考物理成绩,而且要参考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化学成绩,因为“数理化”是不分家的;再比如会计专业不仅要参考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而且要参考学生的英语成绩、历史成绩,这样不仅仅可以保障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可塑性,而且可以保证该专业的生源质量。
第二,坚持多元择优,选取更加优秀的人才,这是每所大学选取人才的基本标准,也是保障专业人才塑造率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因材施“招”,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这些都可以在学生高考电子档案之中查到)选定人才,前文提到过学生在一个领域的成绩很优异则其专业可塑性是相对较高的,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的风险,但是从学生的成绩可以看出一定的端倪,这对专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举措。人才的可塑性是不同的,学生是哪种人才也是不同的,只有在招生的过程中精准评价学生属于哪一类人才,才能让这个专业的人才塑造率大幅提升。就好比有部分学生明明文科更强,但是被分到了理科,这对学生的影响不小,不过,这对于能够及时转变思想的学生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转变思想,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导致该专业的人才塑造率受到影响。更有部分学生因为不能适应而选择辍学,这对专业的影响很大。
第四,坚持公平施“招”,这是建立健全多元选拔机制的核心关键点。当前,虽然说不能做到绝对公平,但是相对公平不仅是一所独立学院应当追求的,而且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追求。若大学都没有做到相对公平,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排斥的情绪,更有甚者可能传播不利于独立学院发展的负面消息。
(二)改变班主任的选配模式,夯实“招生育人”的基准点
以往,大学班主任(又称导师)的选取往往是学校指定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将“招生育人”的功能和价值降到了最低。比如某位大学导师原本是从事文科专业的,而学校把他安排到了理科专业,这样他在“招生”的过程中难免以之前的文科评判标准去评价人才、选取人才,导致很多优秀学生被埋没。所以在班主任的选取上应该根据导师具体的职位以及从事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最大程度切合本专业选取人才的标准,将以往“要你干”的模式转变为“我要干”,夯实“招生育人”的基准点。
班主任对学科分类、专业人才的选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目前我国众多高校而言,导师这个职位的选取直接决定了人才选取的优秀程度。只有从事该专业工作的教师才能胜任导师一职,才能在人才选拔中提供有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导师对人才的评价更多的是站在学科专业基础之上,这是对学科专业的发展负责,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所以在班主任的选配上,独立学院一定要引以重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三)以社会责任为溯源点,落实“招生育人”的前期社会调查
社会责任是一所高校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溯源社会责任,我们会发现在一些地区很多学生的实际学习条件和学习成绩不成正比。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很多地方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性的阻碍,所以这些地区的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了些许问题。但是通过溯源社会责任,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现有的学习条件下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实属不易,所以高校对这些地区的学生可采取针对性的加分,提高他们步入大学的可能性。在我国一些地区,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小,所以独立学院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社会情况展开调查,不放过每一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践行社会责任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而且可以为更多的学子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学习平台。所以独立学院在践行“招生育人”的过程中,要充分将自己学校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做到极致、做到实处,这不仅是对所有学生负责,而且是学校价值观之下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践行。
综上所述,本文对独立学院“招生育人”的价值和实践路径展开分析,对“招生育人”做了充分的说明和表述。“招生育人”是近年来才被众多高校所重视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对学校和学生的价值和意义。在独立学院“招生育人”实践中,学校要建立健全多元选拔机制;要改变以往班主任分配的机制;要以社会责任为学校发展的溯源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引领下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专业学习,从而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更全面、更多元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