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息化管理的实效与落实

2020-03-04李守晶

教育观察 2020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李守晶

(西京学院至诚书院,陕西西安,71012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各个领域,为社会提供了多元发展路径。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有效助力了高校教学改革工作,也为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创造了条件。在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融入信息化元素,可以让学校根据自身基本发展状况及学生的基本需求,为广大师生提供较为全面的管理服务。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学生基本信息、教学管理及校内生活进行全面管理。而传统管理方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虽然起到一定成效,但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高校进行管理改革的新模式,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突破传统管理方式的限制,通过构建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实现智能化学生管理。

(一)有利于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有一元制、双元制、多元制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中注入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学生日常事务、教育教学等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以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当前信息技术已经遍布高校校园各个角落,人脸识别、智能考勤等信息化管理方式已被逐渐运用于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为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因此,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完善教学管理方式,还能提升实际管理学生的效率。[1]

(二)有利于师生即时互动交流

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塑造健康思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逐渐面临发展困境。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单向传输及管理的模式,实现了师生双向沟通的互动模式。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可利用微信、QQ等智能软件进行学习及工作沟通,确保在线即可完成教学任务下达、作业的布置及其他管理工作的开展,极大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此外,信息共享的方式还便于师生进行有效沟通,学生难以与教师面谈的问题可通过互联网形式匿名请教教师,教师为学生解答,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三)有利于彰显高校教育的公正性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现有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如分工不明确、管理意识淡薄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高校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高校学生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利用校园网络开通智能监测技术、一卡通管理技术及面部识别技术等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高校管理中的问题,实现智能化管理。高校信息化手段一般体现在学生信息化服务平台,比如校园一卡通、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室等,这些信息化方式的出现为大学生管理提供了综合性平台,实现了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目标。[2]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息化管理现状

在多样性、开放性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中,高校运用信息化学生管理模式有助于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但是,传统管理模式仍然占据校园管理工作的主要位置,导致高校不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管理方式及内容也较为单一,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阻碍。对此,高校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为之后提出针对性建议打好基础。

(一)学生思想意识受到冲击

当前,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及使用适应时间较短,信息化时代为高校学生信息传递及共享带来了多元化途径,同时也给学生思想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比如,互联网的普及使高校学生能够接受更多样化的信息,其中就有大量负面信息涌入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甚至在网上发表不实言论或者发泄不满情绪,给校园网络带来了不良风气。同时,大学生虽然思维活跃、敢于创新,但生活学习中也存在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宿舍贵重物品丢失、校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同学之间互相猜疑,从而影响校园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高

当前,信息技术不仅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逐渐显现出其重要价值,需要高校管理人员强化学生管理工作,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目标。但是,在当前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较低,还未意识到信息技术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管理中未使用信息技术,如学校为节省信息化资源,校内部分区域监控经常处于关闭状态。部分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传统管理方式足以应对学生管理工作,采用信息技术与否并未有多大意义。此外,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在校年限较长,习惯于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校引进的智能考勤、校园网站智能软件操作不够熟练,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管理功能。[3]

(三)缺乏信息化管理机制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多个工作部门相互配合。但是,部分高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如学生会工作中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平时学习和管理经验较为有限,由于缺乏校内完善的学生会信息化管理制度,微信、QQ管理存在模糊化,造成学生“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发生,使校园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衔接。另外,由于当前部分高校还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制,校内各部门间无法实时交换信息,对校园一卡通丢失、校园暴力等问题处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出现重复管理或者管理漏洞现象,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信息化管理方式较为单一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给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施加了较大压力,但是高校在信息化学生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管理工作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仍然采用集中班会形式或者以班级为单位通知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未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其他方式,即便利用互联网技术也只是将校园重大事件发布到校园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中进行通知,而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高校这一形式过于集中化,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学业紧张或者在外实习,无法及时接收校园信息,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进行。[4]

(五)信息化管理内容较为单一

为确保管理工作有效惠及广大师生,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内容进行详细规划。但是实际管理中,部分高校过于重视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缺忽视了学生生活、娱乐方面的管理,未设置这方面的信息设备及信息软件。比如,社团、学生公寓等场所缺乏智能电子设备,导致学生社团及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并未融入信息化技术,时常出现管理问题,学生信息化管理仅局限于教学范围,难以促进高校管理信息化的普及。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息化管理落实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存在不稳定性,会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为确保高校学生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需要从创新信息化管理工作方式入手,强化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拓宽学生管理内容,以适应现代高校学生管理要求。

(一)加强学生正确思想引导

高校大学生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意识导向。具体而言,高校管理人员可在校园内传播积极健康的网络信息内容,借助校园广播、学校网上心理社团及微信宣传站点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辨别不良网络信息的能力。同时,在当前的高校校园中,学生既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传播者,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需对校内各个网站及社团传播内容进行严格管理,通过这些平台对大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以及思想言行进行引导,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5]

(二)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离不开高校管理人员的辅助,因此,高校需要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助力。首先,高校可定期开展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活动,提升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教学设备的基本维护工作、图书馆电子设备的基本操作及校园电子设备的安保工作等。此外,学校还可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到高校组建信息化学生管理团队,分别负责学生公寓、档案、教学等日常信息化管理工作,强化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其次,高校在招聘管理人员时,需要注重业务能力考查与综合能力测试,从根源上选拔高素质管理人员,充实高校管理队伍。高校还可要求管理人员做好外部调研工作,到其他院校参观交流,引进钉钉打卡、校园一卡通定位等先进管理技术,合理开展本校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健全信息化建设制度

高校各项教学和管理活动也逐渐开始采用信息技术,为确保今后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校园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制度,比如创建校园信息管理部门,选拔校内学生工作者与高校管理人员配合开展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主要负责高校学生网上请假审批、校园大事发布及学生到课情况管理,创建校园网上自助管理模式,为学生管理提供良好条件。同时,高校还可借助信息化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网上学生干部作用,提升学生智能管理效率。比如,学校可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定期要求学生干部组织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研究活动,针对校内还未普及信息化的场所设置共享互联网功能,扩大校园网络覆盖面。学生干部还可在网上征求学生对校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促使其及时调整信息化管理制度。[6]

(四)创新高校信息化管理方式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开始出现智能选座、智能考勤等信息化方式,对高校广大师生教学和生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一现象,高校需要继续创新信息化管理方式,为广大师生及管理人员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高校需引进数字化技术,改进学生管理方法,如在图书馆建设中,可完善图书馆电子管理方式,引入人脸识别、人脸选座等方式,有效避免占座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活动中,高校可创建信息化考勤管理办法,要求学生利用手机GPS定位系统进入考勤软件,录入自己的基本信息并进行绑定,让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随时查看考勤状况,有效提升管理质量。

(五)拓宽学生管理内容

当前,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管理内容较为分散、管理领域较为狭窄等方面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在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拓宽学生管理内容。首先,就目前而言,高校管理人员可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将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信息化管理内容,并设为学生考核指标之一,确保学生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高校还可利用钉钉软件等管理软件对假期期间以及返校阶段的学生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学生安全返校。其次,高校管理人员还需利用信息资源将学校各个的内容及优势在校园官网中详细呈现,为学生择校提供客观准确的校园智能管理信息。比如,学校可将专业课程设置、未来就业趋势及岗位等内容上传至校内官网,让学生详细了解学校办学基本情况,为学生择校提供完善的信息。[7]

从当前素质教育角度考虑,高校开展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明确强调高校要改革自身管理系统,将信息化技术引入高校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以学生思想素质和综合技能提升为原则,强化高校教学和管理功能,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构建完善的大学生信息管理体系是必然趋势,需要高校借此机会推行校园信息化服务管理工作,优化管理内容,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