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酸粥制备工艺的优化

2020-03-03张悦张川李中媛宋亚囝罗学刚

食品工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酸浆响应值酸度

张悦,张川,李中媛,宋亚囝,罗学刚

1. 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2. 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3. 天津市微生物代谢与发酵过程控制技术工程中心(天津 300457)

酸粥是我国河套地区(内蒙古、山西、陕西部分地带)传统谷物自然发酵食品,蕴含着大量微生物,营养丰富[1-2]。张春林[3]利用PCR-DGGE技术对内蒙古地区传统发酵酸粥中的微生物进行多样性分析,研究发现酸粥中乳酸菌种类居多。Qin等[4]通过宏基因组学检测山西地区传统酸粥中的微生物,发现乳酸菌和醋酸菌为优势菌属,并且研究发现酸粥中乳酸、乙酸、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

传统制作酸粥的最佳原料就是沿黄河一带生长的糜米。流传于民间的做法是将糜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陶瓷罐中,加入酸浆引子发酵一夜,捞出糜米加水煮熟,煮至糜米开花便可食用。将煮米水晾凉补充回酸浆罐中,便可重复使用[5]。但目前,酸粥的制作一般只在家庭中完成,生产工艺各有不同,导致不同家庭的酸粥品质及营养成分不稳定[6]。并且,酸粥的食用安全性难以保证,难于大规模推广生产。

响应面法是先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各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一个回归方程,经分析后给出最优工艺参数[7-9]。目前,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粮油食品、化学化工等方面的工艺配方设计及加工工艺条件的优化[10-13]。因此,试验采用响应面法探究酸粥稳定的制作工艺,优化传统发酵食品风味,为实现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酸浆(山西河曲县)、糜米(山西河曲县)、陶瓷罐(10.8 cm×10.8 cm)。

1.2 仪器与设备

普通生化培养箱(上海科诺希莫仪器有限公司)、电磁炉。

2 试验方法

2.1 工艺流程

糜米→淘洗→沥干→加水→预煮杀菌→冷却→装入陶瓷罐→添加酸浆发酵→加水蒸煮至糜米开花→酸粥成品

操作要点:准确称取30 g糜米作为原料米,淘洗后沥干水分,置于超净台中紫外灭菌,添加180 mL高压灭菌后的水,置于电磁炉上预煮杀菌(65 ℃、30 min),冷却后装入预先高压灭菌过的陶瓷罐内,添加150 mL酸浆作为发酵引子,密封置于32 ℃恒温培养箱中,发酵20 h后,取出置于铁容器中,加150 mL水,蒸煮至糜米开花,即得酸粥成品。

2.2 单因素试验

准确称取30 g糜米,按照质量体积比,根据单因素试验设计,以感官评分为指标,以酸度作为参考。分别考察加水量倍数、预煮杀菌条件、添加酸浆倍数、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蒸煮时加水倍数对酸粥口感的影响。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单因素试验因素水平表

2.3 响应面试验

根据单因素的试验结果,采用软件Design-Expert 8.0.6,选择添加酸浆倍数、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因素进行优化,优化传统酸粥的制备工艺,因素水平见表2。

表2 响应面优化试验因素水平表

根据Box-Behnken设计,建立以添加酸浆倍数、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通过ANOVA分析,对传统酸粥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优化所得结果进行3次平行验证试验,证明所得工艺的可行性。

2.4 感官评定方法

为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探究传统酸粥最佳制备工艺,制定感官评分标准[14],如表3所示。邀请10名本专业学生对蒸煮后酸粥进行综合评定:产品总得分=(风味+口感+色泽+质地)/4,最终得分为10名学生分数加和后的平均值。

表3 感官评分标准表

2.5 酸粥理化指标的测定

对优化后的酸粥进行酸度和总糖的测定。酸度根据GB/T 12456—2008进行酸度滴定,总糖采用苯酚硫酸法[15]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3.1.1 原料米与加水量固液比探究

加水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酸粥发酵后的口感。如图1(A)所示,随着加水量倍数的增加,酸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可能是水在其中起到了稀释的作用。感官评价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加水量较少,酸味过重,感官评分较低;加水量过多,无明显酸味。当加水量为原料的6倍时,酸度适中,感官评价最高。

3.1.2 预煮杀菌条件的探究

为了不影响所购买的酸浆引子中微生物的独特性,在发酵之前将糜米预煮杀菌。如图1(B)所示,当改变预煮杀菌条件时,酸度均在82~87 g/kg之间,酸味无明显差别。但是,当蒸煮温度较高时,米粒的粒形被破坏。65 ℃/30 min作为巴氏低温杀菌常用条件,通常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且经过此条件处理过的样品,酸味怡人,且米汤稠度适中,感官评价最好。

3.1.3 添加酸浆倍数的探究

酸浆为自然发酵谷物的产物,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微生物。如图1(C)所示,随着酸浆添加倍数(接种量)的增加,酸度和感官评价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接种量较少时,酸味不足;当接种量为4倍时,酸度最高,酸味过重,明显遮盖了糜米的香味;当接种量为5倍时,酸度适中,感官评价最好。接种量过高,酸度有所下降,可能是谷物营养成分及罐体空间有限,不利于菌株生长代谢。

3.1.4 发酵温度的探究

发酵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具有很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酸粥的口感。如图1(D)所示,随着温度的增高,酸度与感官评价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温度较低时,菌株代谢能力较差,产酸能力较低,无明显酸味。当温度为35 ℃时,酸味明显,口感怡人。但是当温度升高至40 ℃时,酸度明显下降,可能是高温不适宜菌株的生长,且口感较粗糙。

3.1.5 发酵时间的探究

发酵时间影响着酸粥的口感,不宜过短或过长。如图1(E)所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前18 h内酸度变化明显,但18~36 h之间酸度无明显变化。可能是因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无可利用底物,产酸停止。感官评价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酸度较低时,酸味略浅;当发酵时间过长时,有异味。当发酵时间为24 h时,酸味适中,感官评分最高。

3.1.6 蒸煮时加水量的探究

对发酵后的酸粥进行蒸煮,加水量影响食用口感。加水量过少,酸粥口感过酸;加水量过多,则反之。如图1(F)所示,随着蒸煮时加水量倍数的增加,感官评分先增加后减小。当蒸煮时加水量体积为糜米质量的5倍时,酸甜适中,感官评分最高。

图1 单因素水平优化图

3.2 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

3.2.1 回归模型的建立

采用软件Design-Expert 8.0.6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4。经多元回归拟合,得到以感官评分(Y)为响应值的回归方程:

表4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由表5可知,所得二次方程模型极其显著(p<0.000 1),失拟项不显著(p=0.878 4>0.05),说明该模型能充分反映酸粥发酵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方程的相关系数R2=0.988 1,调整相关系数R2Adj=0.972 8,说明该模型能解释97.28%的响应值的变化。由方差分析可知,一次项因素A、B,二次项因素A2、B2、C2,交互项AB对响应值有极显著的影响;一次项因素C,交互项AC对响应值有显著影响;而交互项BC对响应值无显著影响。3个因素中对响应值的影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A>B>C,即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酸浆倍数。

表5 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3.2.2 响应面分析

响应曲面坡度的陡峭程度说明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其对响应值的变化情况[8];而等高线的形状可反映交互效应的强弱,椭圆形表示两因素交互作用对响应值显著,而圆形则与之相反[16]。从图2~图4中能够看出,感官评分(Y)随发酵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同样,随发酵时间的增长也先增大后减小。然而,酸浆倍数的变化对感官评分(Y)的影响相对不明显。

综合图2~图4响应面图可知,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发酵温度与酸浆倍数的交互作用对感官评分的影响较大。

综合图2~图4等高线图可知,发酵温度对感官评分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发酵时间、酸浆倍数。

图2 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的相互影响及等高线分析图

图3 发酵温度和酸浆倍数的相互影响及等高线分析图

图4 发酵时间和酸浆倍数的相互影响及等高线分析图

3.3 最优发酵工艺的确定和验证

利用软件对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处理,获得最优工艺参数:发酵温度31.82 ℃、发酵时间19.11 h、酸浆倍数5.29倍。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实际操作中取值为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20 h、酸浆倍数5倍。为了验证响应面法的可靠性,取最优工艺条件进行3组重复试验,所得感官评分平均取值为32.8分,与理论值33.0分非常接近。在允许范围内,说明响应面法对传统酸粥制备工艺的优化是可行、有效的。

3.4 优化后酸粥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优化后酸粥酸度:取适量优化后酸粥样品,根据GB/T 12456—2008,优化后酸粥酸度为46.61 g/kg。

优化后总糖:测定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进行3次平行试验。通过Origin Pro 8.0分析,葡萄糖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13.070 99x-0.005 48(R2=0.998 26)。优化后酸粥样品的总糖质量浓度为0.916 mg/mL。

4 结论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酸粥传统制备工艺。方差分析得出影响酸粥感官评分的因素依次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酸浆倍数。其中,发酵温度及其二次项因素、发酵时间及其二次项因素、酸浆倍数二次项因素、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交互作用对感官评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酸浆倍数、发酵温度与酸浆倍数交互作用对感官评分的影响显著(p<0.05);发酵时间与酸浆倍数的交互作用对感官评分无显著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并按照实际操作情况修改得出传统酸粥制备工艺: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20 h、酸浆倍数5倍。在此工艺下,经3次重复试验验证,酸粥感官评分为32.8分,与理论值(33.0分)十分接近,优化效果明显,优化后酸粥口感得到改善,风味独特,口感怡人。利用响应面法得到的传统酸粥制备工艺参数真实有效。优化后的酸粥酸度为46.61 g/kg,总糖质量浓度为0.916 mg/mL。

猜你喜欢

酸浆响应值酸度
酸浆草
基于荧光光谱技术的不同食用淀粉的快速区分
柴油酸度和酸值测定结果差异性研究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初探
紫外荧光法测硫各气路流量对响应值的影响
酸浆苦素B的研究进展
酸浆苦味素B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含量银的最佳酸度条件选择
冻干驴乳粉复原乳酸度分析
酸浆最适自然发酵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