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研究
——评《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研究》
2020-03-03张瑞
书 名: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研究
作 者:张忠民 著
ISBN:9787562055105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01
价 格:¥45.00
随着现代生命科技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供给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转基因食品在提升农作物产量、改善食品品质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转基因技术的推广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风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无法通过当前的技术手段进行确定。随着近年来一些消极事件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均制定采取了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仍较为滞后,对我国社会公众生命健康及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极大威胁。为此,构建健全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市场管理,保障公众合法权益,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研究》一书从转基因食品带来的问题着手,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对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议题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研究》一书紧扣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展开系统研究,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的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了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食品问题、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的正当性基础等内容;第2章,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的比较法和国际法考察。分别阐述了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的比较法考察、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的国际法考察等内容;第3章,转基因食品研发试验的法律规制。论述了转基因食品研发试验法律规制的重要意义、我国转基因食品研发试验法律规制现状考察等内容;第4章,转基因食品生产加工的法律规制。阐述了转基因食品生产加工法律规制的必要性、我国转基因食品生产加工法律规制现状考察等内容;后两章分别论述了转基因食品流通消费的法律规制、转基因食品突发事件的法律规制等内容。该书内容翔实,分析深入,在各章节讨论中都将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融入进具体问题中,反映了本书的实用性。同时,该书结构清晰,对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在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还便于读者进行分类应用。
《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研究》一书所指的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转基因食品微生物以及以其为原料或者为媒介的生产加工而来的食品,不仅包括具有活性的转基因食品,诸如转基因番茄,还包括丧失活性的转基因食品,诸如大豆油。因为基因工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转基因食品的有利性、风险性特征。首先,转基因食品有着其他普通食品所不可比拟的有利性。在农业生产方面,转基因农作物生命力强、生长迅速,可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业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农业食品供应水平,满足社会大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在食品制造方面,转基因食品可提高食品的品质、口感以及营养价值;其次,转基因食品还有着与其有利性相对应的风险性。对于人体而言,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食品具备的营养物质构成影响,例如,转基因食品大豆虽然可更为耐受除草剂,但同时原本大豆中含有的黄酮营养物质也相应减少了。同时,转基因食品还可能会导致食品中衍生出一些微量毒素,或使得食品中相关性质发生转变,造成使用者出现过敏或中毒等情况。此外,就生态环境而言,转基因食品的推广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例如可能出现因转基因物种没有天敌而无限繁殖的情况。
目前,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法律体系不完善。对于一项法律体系健全与否的评定,需要结合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内容。其中,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因为法律体系建设有赖于科学适用的立法用以支撑,同时法律体系由哪个部门制定颁布,对其效力位阶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重要反映了其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现阶段,我国转基因食品立法包括由国务院及其部委出台的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即便相关主管部门颁布了有着较高立法层次的《食品安全法》,其中也包含有一些适用于转基因食品的相关规定,但很明显转基因食品与该法律文件所主要规制的传统食品是存在显著差异的。由于转基因食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诸如生产、加工、检验、销售等环节都要对其作特殊对待。所以,不可将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概而论,《食品安全法》也无法实现对转基因食品所面临各项问题的完全保护与规制。随着转基因食品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其立法的不完善必然会对国家、社会公众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制定一部独立配套规制转基因食品的法律已迫在眉睫;其次,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不完善。食品标识是在食品上做标记,进而向受众传递食品的生产、流通过程及其形状等信息。全球各国制定有各式各样的食品标识制度,一方面,这一标识可为人们提供包括食品的属性、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此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这一标识上记载的执行标准代码可为相关主管部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了对食品标识工作的重视度,然而因为我国传统社会中食品标识意识不足及面临一系列现实困境,使得转基因食品标识发展成效并不显著。从理论层面而言,由于转基因食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性,所以更应当对转基因食品作明确的标识。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对于转基因食品便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并对其实施强制性标识制度。相比较而言,我国则缺乏完善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对于转基因食品规制的范围不够宽泛,由于未对转基因食品作明确的规定,造成实践中很大一部分转基因食品未被纳入进标识制度管理体系中;再次,监管部门相互间存在利益冲突。在转基因食品监督管理中,相关部门相互间存在利益冲突致使出现立法重复、立法空缺的情况。现阶段,我国还没有独立的综合性转基因食品立法,也没有设置独立的议事协调机构,由此造成各监管部门难以获取全面有效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信息,进一步致使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造成转基因食品市场混乱,行政管理难以有序开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合作,各部门在对同一事务开展监管时总是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进而造成监管效率偏低;最后,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保证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交往理性,不仅可提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意识,还可提高转基因食品监管的透明度,进一步有效发挥社会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作用。然而在我国目前转基因食品监管中,各部门在信息交流方面缺乏紧密联系,同时,在转基因食品监管中存在透明度不足的问题,这便造成转基因食品监管缺乏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
鉴于转基因食品的特殊性以及当前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缺失情况,为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现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首先,制定独立配套的转基因食品法律。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公众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必须要制定配套的法律制度来对转基因食品市场予以规范。在现行法律法规完善的前提下,还应当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一些与当下现状相符的规章制度,或针对实际问题制定具体解决对策。例如,不同于传统食品在食用后,倘若有不适症状往往会迅速呈现出相应的机体反应,而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潜伏期则十分长,可达到10~20年,甚至更长,所以针对转基因食品的特殊性,务必要制定独立配套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以保障消费者的切身权益。
其次,建立完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标识制度有助于解决转基因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所以,应当设置一个明确阀值对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作有效区分,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选择信息的同时,弥补技术层面存在的不足。同时,应当完善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内容,尽可能做到全面、详细,以此保证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此外,将转基因生物目录与转基因市场发展状况进行有效匹配,适时更新产品信息,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同时促进转基因食品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
再次,制定转基因食品保障制度。制定追踪制度,可有效反映转基因食品在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而为监管部门对转基因食品开展监管工作提供有力依据。然而,现阶段我国缺乏完善的转基因食品追踪制度,由此加大了监管部门对转基因食品的事后监管难度。所以,相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严格的追踪管理措施,实现对转基因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的有效追踪、监控。如此一来,一旦出现有转基因食品对消费者产生安全隐患或危害,相关主管部门便可及时获取转基因食品的流向信息,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责任人,并实现对问题产品的及时处理。
最后,建立完善转基因食品监管公众参与制度。由于转基因食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在监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同样要注重发挥社会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作用。通过引导社会公众加入到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队列中,不仅可控制执法部门的执法成本,提升监管效率,还可实现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有效约束,提高其违法成本,进而促进转基因食品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一方面应当加强转基因食品立法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为社会公众参与立法及监管标准的制定创造便利,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一过程可利用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使社会公众参与到转基因食品监管的法律、规章制度制定中来;另一方面应当制定转基因食品标识说明制度,以此保障公众有权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成分、特性等,进而调动起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监管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完善转基因食品公众举报方式,构建健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确保主管部门能及时向公众公布转基因食品监管的相关信息,并接收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监管的意见、建议。
综上所述,转基因食品的不断发展对改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在解决粮食供应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借助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制,如此方可保障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促进转基因食品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研究》一书通过对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为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实践工作提供有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