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善行,唤醒善念,鼓舞善心

2020-03-02颜海英

文理导航 2020年7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道德与法治研究

颜海英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对核心素养的探讨成为热点话题,公共参与是政治学科中的一个核心素养,也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在实践层面的最终落脚点。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展开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公共参与意识;公益活动;研究

公共参与意识不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应该渗透“实施善行,唤醒善念,鼓舞善心”的思想,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公共参与的意义,进而形成公共参与意识。下面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方式。

一、融入公共参与案例,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生活气息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素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所选择的素材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并没有办法有直观的感受,也不利于学生理解例子中所蕴含的道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鲜活的公共参与例子,以促使教学内容更具生活气息。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关爱他人》教学为例,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关爱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关爱他人,促使学生形成无私奉献的思想精神;展开《关爱他人》课程教学工作,不仅符合了德育教育要求,也满足了当前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现实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一些例子,如班级的集体活动、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社区的关爱老人的公益活动、爱心公益团体的慰问贫困户活动等活动,用善行的实施,来唤醒善念,鼓舞善心,让学生了解到上述这些公共参与活动的组织意义和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推动学生将这种善行发扬下去,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二、组织课堂讨论环节,营造良好的公共参与的讨论氛围

在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维,过于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有效的课堂讨论,无法充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缺乏足够的积极性,理论无法结合实际,也不能服务于实际,这样就无法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和认知能力,对外界的事物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如果教师不及时挖掘学生的想法,则将会让学生养成懒惰的思维习惯。那么在公共参与意识培养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效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讨论时间,以营造良好的公共参与的讨论氛围,使得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以《服务社会》教学为例,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章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懂得服务社会,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学会主动参与到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之中。学生透过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体会到公共参与的意义,进而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那么在展开课程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课堂时间,组织课堂的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讲解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服务社会事件,并联系《服务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感受,又或者让学生们分工去收集一些热点的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新闻,并在课堂讨论环节上进行分享,以深入挖掘这些公益活动中存在的善行和善念,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互相分析服务社会中的人和事,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对各种服务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从中体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义;而学生意识到服务社会的意义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进社会、产生公共参与的意识,这也有利于学生实施善行、唤起学生内心的善念。

三、结合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切身体会公共参与的意义

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是一件漫长的教学任务,而在此过程中,应该讲究学生个性的发展,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但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讲授知识的方式比较枯燥,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情境来展开教学,让学生仿佛置身真实的公共参与场景之中,從而亲身体验公共参与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加深对公共参与的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以《做负责任的人》教学为例,可以借助一些教学道具来铺设一个开放式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情境中的内容,并向学生提出相关的公共参与课程研究问题,以供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比如,引入一段爱护环境的影片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出来,以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分析这些影片中存在哪些社会责任,从而鼓励学生以公共参与的视角去分析影片中的社会责任。这时学生可以换位思考,去想一想如何做才能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的爱护环境的善念,鼓励学生心存善心,去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我们不能只专注于课堂内的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欲望,来拓展和延伸课程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多样化需求,而这也是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继续延伸相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公共参与渠道,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

从校园到社会,我们曾带领学生与仙游县爱心公益团体善心团共同参加慰问贫困户的活动,走访仙游的一些贫困户。对于衣食无忧的孩子们,来到了贫困户家里,看着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看到生命的宝贵与不易,他们学会了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看到因儿子赌博入狱,家里就剩两个老人老无所依的画面,他们懂得了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孝亲敬长已然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看到即使家里一贫如洗,可是孩子满屋的奖状让学生也懂得了自立自强不只是课本中提到的知识点,而是真真实实地展现了自立自强让青春奋进的进步永不停息,也让学生懂得要勇敢战胜挫折,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通过此次的公益活动,更让学生懂得要学会关爱他人,心怀善意,也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期待,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将来有更大的能力来回馈社会。一次公益之行,不仅唤醒学生的善念,鼓舞学生的善心,让课本的知识点在现实中展现它的魅力,让学生在人文情怀的感悟中孕育理性精神的萌芽,深刻体现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公共参与意识。

五、结束语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时代里,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应注重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更好地姿态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庄清清.试论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J].求知导刊,2018,27(32):40-41

[2]刘瑛.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J].师道:教研,2017,10(35):41

[3]谢小健.公共参与意识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18,13(23):589

(基金项目: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学生公益活动的设计与研究》(PTJYKT18122)阶段性成果。)

(仙游县私立第一中学,福建 莆田 351200)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道德与法治研究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