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间教室的力量

2020-02-28李莉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感性班集体育人

李莉

我国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在一间间教室里学习、生活。不大的教室空间,它绝不是了无生趣的物质空间,而是一个个生命成长的生态园。学生的精神气质,学校的育人目标,都需要在这一间间教室当中去成就。我校牢牢抓住一个核心,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人是最高价值”,力求通过三个融通,开展情感性班集体建设,看见成长,成就生命,彰显一间间教室的力量,在润物无声中达成师生的向美共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情感性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通

班级文化是班级核心竞争力之一。因而,情感性班集体建设,一定需要建设情感性班级文化。它是班级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气氛,蕴含着一种气质、内涵,展示着一种积淀和文化的传承。而这种文化建设,一定是基于学校文化的熏陶。学校以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了文化凝练,重构了文化理念系统,提出了“和而不同,向美共生”的办学理念。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自立、乐群、自律、乐学、自信、乐观 ”的和美少年。它们是分年段有所侧重,又螺旋上升培养的。在进行情感性班级文化建设时,强调关注学校文化,学校情感性班级文化建设也应该是“向美共生”下的“和而不同”。

如情感性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班名设计。我们强调它的命名一定要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关注学生情感素养提升,体现班级建设愿景。以三个学段的三个班级命名为例:

低年段:小太阳中队——善意、温暖的集体(班级愿景);乐群(育人目标);善意感(情感素养);太阳:温暖的意象,象征和谐、美好。

中年段:琴鸟中队——好学、书香的集体(班级愿景);乐学(育人目标);乐学感(情感素养);琴鸟:幸福读书的意象,出自法国诗人雅克的诗《做一只琴鸟》。

高年段:七巧板中队——智慧、灵动的集体(班级愿景);自信(育人目标);自信感(情感素养);七巧板: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象征智慧、有趣、灵动。

这样的班名并不是一开始就由班主任定的。如七巧板中队的班主任是位数学老师,她在班级组织讨论班级命名时,班上那段时间正在开展以七巧板为主题的学科活动,于是就有孩子提出了这个命名。经过讨论,大家觉得非常符合大家希望的班级特质,“七巧板中队”就应运而生了。就这样,班级命名也成为情感性班级文化共建的过程,平凡的教室因为这样的命名被赋予了一种精神力量。情感性班集体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都遵循以上原则。我们希望情感性班级文化是多元的、个性的,通过与学校文化的融通,成为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成就教师、学生美好的生命状态。

二、情感性班级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融通

情感性班集体的建设其实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组成育人共同体,以情感素养提升为先导,关注每一个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建设一个良好的育人场域。班级愿景是班级文化顶层设计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它是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隐性文化。如何让它转化为显性的行为文化,在师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落地呢?我们努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的融通。

1.用情感孕育

在情感性班集体的建设中,我们希望每个班级愿景要与一至两个情感素养提升连接,形成文化主题词,再将这种精神文化具象化,指向良好习惯的培养,形成一条条符合儿童认知、浅显易懂,可以操作、践行的行为准则。

以二年级小太阳中队为例。在以指向善意感提升的班级愿景——成为温暖、充满善意的集体确定以后,班主任罗老师将“尊重”确立为情感性班级文化主题词,因为尊重本身便是善意的代名词:善待自己——尊重自己,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如何以“尊重”为主题,形成哪些行为准则呢?罗老师与年级组老师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确立了以“三个尊重”为经,以“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为纬(在教室、在走廊、在卫生间、玩耍时间、外出活动)的习惯培养框架。具体的行为准则,我们建议罗老师通过班会时间让孩子们参与讨论,我们相信这份准则以孩子的口吻来约定,便会深入人心,而且浅显易懂。低年级孩子们的建议虽然非常稚嫩,思考也难以全面,我们坚持进行这样一个过程,是让孩子们知道,这些规则不是老师强加于他们的,是大家共同商定的,它是一份“公约”,大家要共同努力做到。它是可以不断修正、完善的,教师、学生都是班级文化的共建者。

有人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以学生在教室和在走廊的行为规范为例,我们以正向思维引导学生习惯养成,告诉他们该怎样做,而非不要怎样做。在行为文化的建设中,我们不仅关注行为习惯,也关注思维习惯的培养。再让孩子们以图配文的方式,自己设计“公约”,张贴到教室内或相应区域的醒目位置,进行提醒。结合丰富的主题活动和各种情感教育课程,让每一条约定内化为孩子们真正的良好习惯,力求无痕润泽。总之,情感素养助力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断促使学生情感素养的提升。

2.用故事感悟

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办一所因故事而动人的学校。我们鼓励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用美好的情感和动人的情怀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在情感性班集體建设中,鼓励教师用教育叙述来进行儿童研究。不同学科教师撰写了许多情感教育故事,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但我们发现,在这些教育叙事中,学生状态往往以群貌呈现,缺乏对学生个体生命状态的细节描述,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真正地走进儿童、关注每个儿童。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实践的启发,在情感性班集体建设中,我们开始了学生个案研究。我们招募了一批种子教师,组成学生情感素养个案研究小组,从实验班级选择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先对应六大情感素养板块22个情感素养点开展前测,找到研究学生的起点。再通过关键事件的记录、分析、教育手段的介入等,观察教育效果,每学期进行一次情感素养提升的阶段性测评,一年以后再进行后测,从而找到更符合儿童认知的情感素养培养方式。如此改变以后,我们在教师的教育叙事中,看到了更多的细节,教师能更真实地发现儿童、关注儿童的特质。

3.用温情守候

在情感性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我们记录成长,当教师们看到那一条条起伏的情感素养发展曲线时,有时候会有些气馁。我给教师们读《安的种子》,共同感受教育一定是慢的艺术,要学会等待。我们的情感性班集体建设记录本便取名为“温情守候”。我们需要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用宽容博爱,用专业坚守,用研究的视角让学生和自我的生命在当下都意义非凡。

三、教师与学生情感素养提升的融通

人们都说,教师自身打开了,才可能有一间教室的辽远。在情感性班集体建设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定位为既是文化倡导者,更是终身学习者。教师需要丰富情感教育理论。我们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要相信孩子》,通过读书会和定期的文字分享,丰厚相关理论。教师需要熟知情感素养内容。我们倾听吴盘生、陈萍等专家的讲座,学习情感素养的具体内容,为研究找到方向。我们更鼓励班主任深入情感班级研究,以研究的视角发现儿童,成为儿童研究者,在“做”中成长,提升学生情感素养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素养,实现教师与学生情感素养提升的融通。如此,教育一定会遇见更美的景致。

李 莉   湖南省湘潭市九华和平科大小学执行校长,高级教师,湖南省首届教学名师和青年精英教师培养对象。湘潭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导师、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曾荣获湖南省优秀中队辅导员,湘潭市优秀教师、十佳班主任等荣誉。

猜你喜欢

情感性班集体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几大要素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人心齐,泰山移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温暖的班集体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