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发展:“素”而“养”之以成“人”

2020-02-28胡春美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素质素养

【引子】

梁思礼:我国火箭控制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是研制捍卫疆土、扬我国威的“东风导弹”主要负责人。

林烨:华人科学家,才华横溢,公费留美后,选择留在美国研制军事武器,研发美国民兵洲际导弹“瞄准中国”。

何为素养?学富五车,视通万里,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积累,那是素养;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具有艰深的专业技能,以独立的思考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那是素养;思维缜密,多维辩证,大胆假设并能小心求证,那也是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认为,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礎”“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在这些全而满的素养要点中,哪一种素养才是最根本、最重要、最迫切的,是“全面发展的人”的生长根基和土壤?

也许,我们可以从梁思礼和林烨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发。据悉,两人曾是同学,有同样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却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身为炎黄子孙,不禁为林烨发出一丝哀叹:他的素养构成里,究竟缺失了什么?

一、道德修养:素养发展之基石

《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不管素养的内涵有多么全面、多么丰富,立于“人”的中心,作为各种素养之根基的,首先是一种道德修养,一种以炎黄子孙、华夏民族为自我认同的价值传承。

完善的道德修养,首先是作为“人”的一种自觉:仁者爱人。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这“仁”是对天下万物的尊重与热爱,是对生命的慈悲与敬畏。以仁存心,方能将他人的生命同样视为珍宝,将人类命运视为一体。

完善的道德修养,也是对“义”的遵从与追求。“舍生取义”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当代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应该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有信仰,有追求,有责任,忠恕信勇,爱诚敬善,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万钟之俸,妻妾之侍,众人之追随,都不足以改变对“义”的追寻。

完善的道德修养,更是一种“达”的气度,一种坦荡的胸襟,一种豁达明净的慨然。“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面对得失成败时,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强不息而不以名利为意;“君子不忧不惧”,扪心自问时,无愧天地,坦荡自如,气定神闲。唯有内在的“达”,才能实现外在的“慨”。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新时代的青少年,思维开阔,视野宏大,他们的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能力远远走在时代前端。但是,“百行德为首”,道德修养,是素养发展的基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才能谈得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青少年精神引领者的班主任,需要有这样一种自觉:发展学生素养,应以“德”为先、以“德”为基、以“德”为本。

二、养成评价:素养发展之导向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学生素质发展不同于零件生产,其发展水平如何,难以用工具测量,难以用数据评估,也不可能在一张试卷上得到具体呈现。同时,养成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素养发展的方向,这就意味着班主任需要以更大的责任、更多的自觉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也意味着班主任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隐性素质的评价和引导,更意味着班主任需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育出发点,注重其素质长远发展的规划和培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当下,班主任需要思考如何建立动态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班级层面落地,并以评价导航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综合素质评价的要点,不仅仅在于学生获取了多少张证书、赢得了多少场比赛,更要注重其日常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如果一个获取了钢琴十级证书的孩子却厌恶钢琴,在获取证书后从不弹奏钢琴,甚至“言琴必鄙”,这样的孩子,只能说他具有音乐技能,而离“音乐素养”“审美素养”还有一段距离。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班主任需要“观其言,察其行”,注重学生日常素养表现,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为着眼点,重形成性评价,更重过程性评价,并以日常的评价促进其思想、改进其行为。对于学生素质发展的某些隐性要点——比如道德水平,我们也许可以采用更为贴切的方式。比如,以陈述性评价代替总结性评价,班主任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客观记录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的某些言谈举止,用以呈现学生的真实状态,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的反思和修正,引领学生向“更完整的人”过渡。

三、期待生长:素养发展之关键

班主任老师不仅仅是学生素养的评价者,更是学生素养发展的指导者、培育者。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作为班级精神的引领者,班主任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学生的素养发展,不是空中楼阁,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由平素养成,在琐碎而真实的教育生活中造就。而课堂,是学生素质发展的第一基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发展的眼光组织课堂,在课堂上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创新精神,是“立德树人”的不二选择。这就需要班主任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节课,特别注重美术、音乐、劳技等课程,将“课程育人”落到实处。班主任要善于激发和鼓励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化外在的要求为内在的自觉,主动追求全面生动的发展。班主任也要善于同任课老师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不同课程的学习情况,吸引和帮助任课老师共同关注学生的“素养发展”。“气不素养,临事惶遽”,班主任更需要在所任学科和班会课上融合、渗透德育因素,奠定素养之基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一个孩子离开学校的时候,他忘记了所学的一切,留下来的,才是教育。”每一个走出校门的学生身上都会留下学校的烙印,甚至留下班主任的烙印,这烙印会直接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其一生。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指导,尤其需要我们站在“终身发展”的角度,用3年的付出,让他们拥有幸福生活30年的能力。班主任应该清醒地知道,人生的黄金20年中,什么是支撑起家庭、社会责任与使命完成的关键因素——不是分数和考试成绩,而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即参与社会工作、组建和谐家庭、营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与素养。班主任需要创设各类班级活动,以实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核心能力;班主任需要发掘各类教育资源,密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系,构建有效的素质发展网络,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素质发展的可能;班主任需要充分展现自我人格魅力,以理想信念、以道德情操、以扎实学识引领学生素质发展,以仁爱之心给予其生命的温度,增加其生命的厚度;生命的素养无法速成,班主任需要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不急功近利,留给学生素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学生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学生个体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动,更离不开班主任的努力创建和积极引导。作为班主任,“传道”是我们的首要责任,传为人之道、传理想之道、传责任之道,是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注重“素”之“养成”,方能成就学生的未来“素养”!

胡春美   江苏省启东市折桂中学班主任、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第一梯队培养对象,南通市骨干教师,启东市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初中语文)大赛一等奖、长三角班主任大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素质素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