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环境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2020-02-28高敏
高敏
摘要:近年来,“移动学习”概念逐渐在教育教学中流传,无线网络技术以及移动设备不断更新,将iPad运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因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品质的提升这一特点也越来越受一线教师的欢迎。文章阐述了尝试结合“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移动环境;自主学习;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2-003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i.issn.1008-0546.2020.02.010
一、“移動学习”的内涵
从认知学习的角度看,移动学习因具有情境性、移动性等特点使其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从目前iPad移动设备在正式学习中的教学实践来看,笔者比较认同的是黄荣怀教授对移动学习给出的界定:移动学习不仅仅是使用可便携设备的学习,也应该强调是发生在情境中的学习;移动学习不是孤立的学习方式,应该同其他的学习方式混合;移动学习不应该仅仅意味着向小屏幕呈现或输送内容,也要关注对于学习发生的促进。
2016年10月29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江城武汉举行的“2016年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应用成果展示活动”,展示的课例“开启化学之门”(人教版)荣获初中组全国一等奖。下面就以这节课为载体和大家交流一下笔者基于移动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实录与思考。
二、教学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是知识教学,因此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是怎样更好地教知识。近些年来,虽然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教材也在不断改进,但是仍有部分课堂出现所教授的内容远离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导致学生学习了很多惰性的、无法迁移的知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怎样扭转这一局面?“结合网络,巧用移动环境”的设想不失为一种好思路,“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的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教学中突出以下特征:
1.以移动环境为媒介
移动环境具有开放性,基于网络技术的课堂移动学习,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更加多元、利用移动环境,学生的学习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学生可以从网上查阅资料,进行交流讨论,进行自我反思,进行观摩改进。这些学习不再只发生于课堂,利用APP等终端设备,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同时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方式更加自由。
2.以实验为引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按照以往教学经验,初学化学的学生在完成给固体加热的实验时,往往会在选择仪器、搭建装置方面遇到较多困难,如果放手让学生探究,课堂时间不允许,老师若直接给出正确装置,又与自主学习理念不符。在移动环境下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虚拟实验室组装仪器,连接装置,师生互动讨论装置,确保所连接的装置无误后再自选装置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观察、积极交流、及时反思、进而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力得到了保障,同时又确保了实验的安全,还节约了时间。
3.以思维为核心
资料收集、展示分享、交流讨论、信息筛选、方案设计、实验实施等过程中,老师适时以问题为情景介入,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4.以学生为主体
化学教育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地自主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等理念。始终让学生的学走在老师的教的前面,倡导多学少教,以学定教,“尝试”贯穿课堂的始终。在此理念的引导性下设计教学,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过程
1.55用移动环境,做好课前准备
利用移动环境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地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途径查阅资料,为课堂探究作好前期准备。
环节一:课前准备独立自学
[课前准备]利用网络收集物质“碳酸氢铵”的相关资料,并尝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及时上传在网络平台“我的作业”中,在网络平台“讨论区”与同学积极交流,并在网络平台“困惑与建议”中提出疑问。
2.利用目标导学,揭示探究主题
美国著名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捷尔(R.F.Mager)曾说过;“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优良的教学目标,学生就可以经常自己学得会”。这句话强调了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环节二:释疑解惑目标导学
[教师]今天咱们的课题是“开启化学之门”,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接触化学这门科学两个月了,大家进入化学之门了吗?我们先来看看化学国家课程标准是怎么说的?
[投影]国家课程标准中对“化学”定义的描述。
[教师]物质的结构比较复杂,在后续学习中讨论的比较多,初中阶段我们主要从组成、性质、用途这三方面来研究物质。
[板书]物质组成性质应用
[教师]打开网络平台“困惑与建议”,展示学生课前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内容提出的问题等信息,并及时解答评价。
[教师]打开“我的作业”版块查看学生上传的资料,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海量资源。
[学生]对大家上传的海量资料尝试从组成、性质、应用三方面进行分类。将属于同一类的在iPad上用相同颜色笔圈出并及时推送给老师。
[投影]展示学生推送上来的碳酸氢铵的组成、性质、应用三方面信息。
[教师]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研究碳酸氢铵。
3.大胆对话交流,实验探究问题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基于实验展开研究是学习化学的最鲜明特点,化学实验趣味中蕴含哲理,平淡中充满神奇,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总是充满热情与好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引人实验,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教师演示实验时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在实验中研讨解决问题。
环节三:问题研讨合作群学
问题研讨1:关于碳酸氢铵组成方面的研讨。
[投影]从某生上传的资料中提取的关于碳酸氢铵组成方面的资料。
[学生]写碳酸氢铵的化学式,并尝试结合化学式进行计算,提取挖掘有关碳酸氢铵组成方面信息,及时利用iPad拍照上传。
问题研讨2:关于性质方面问题的讨论。
[投影]从某生资料中提取的关于碳酸氢铵性质方面的资料,选取“受热易分解”这一点进行验证。
[學生]设计方案验证碳酸氢铵受热会分解。
[学生]利用平台上的“虚拟实验室”,连接组装仪器,形成需要的实验装置,并将组装好的装置及时推送给老师。
[投影]逐个展示学生组装的装置。
[师生互动]积极评价大家上传上来的实验装置,评选最优装置。
[教师]利用大家评选出来的最优装置,演示加热碳酸氢铵实验。
[投影]大屏幕同步直播教师演示的实验。
[学生]观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研讨3:关于用途方面问题的讨论。
[投影]从某生提供的资料中提取的关于碳酸氢铵用途方面的资料。
[学生]结合同学上传的资料,尝试说出碳酸氢铵的用途。
[投影]知识应用:某仓库里堆放了一袋敞口放置的碳酸氢铵化肥。某个夏天傍晚,管理员发现仓库里有明显刺鼻气味,部分敞口放置的化肥袋里的碳酸氢铵少了,地上也未见化肥洒落,也没有人进入仓库开袋取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学生]抢答:解释化肥消失的原因。并总结碳酸氢铵保存方法。
[教师]化肥袋上的数字都是真实的吗?
[学生]利用极值思想判断化肥袋子上数据信息是否正确。
[学生]通过计算寻找化肥袋子上的数据错误,利用抢答器抢答。
[教师]刚刚我们研究了碳酸氢铵的组成、性质、应用,这也是初中阶段研究物质最常见的三个角度,其实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启蒙学科,其功能主要还是为大家开启化学之门,今后学习还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延伸。
4.构建知识体系,及时总结提炼
课堂总结是对一节课所学内容的提炼及升华,它可以深化认识,也可以激趣求思,绝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应该是经过精心整理和科学概括的再创造。及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课堂所学,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下一节化学课的期待。
环节四:构建体系总结提升
[教师]我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研究碳酸氢铵的哪些方面内容,过程中用到了以前学过的哪些单元的哪些知识?
[学生]今天研究了化肥的组成、性质、用途、保存。在研究物质性质的时候还研究物质的制备等方面内容。
[总结提炼]今天我们重点利用了课本1.2.4三个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用到了第一单元的实验基本技能、第二单元制取氧气装置选择,第四单元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1.2.4单元的相关知识技能又进行再次复习巩固。
[作业布置]用相同的方法研究物质碳酸氢钠。
(1)碳酸氢钠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2)研究碳酸氢钠有哪些性质?
(3)食品加工时经常用碳酸氢钠作膨松剂,是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
四、教学反思
以ipad为技术支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在移动技术支持下,结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教互动”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ipad,作为一种理想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工具,能够让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互动形式由单一变丰富,课堂效益得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个别学生对平板电脑操作不算太熟悉,导致课堂时间略显仓促,有些内容展开的不够深入。另外,平板电脑教学如何保护学生视力、如何管控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使用、如何避免学生养成网络依赖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当然,教育教学是一个反复的、复杂的过程,没有哪个新技术能解决其中的所有问题,技术只是用于寻求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工具而已。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把技术更好地整合到教育教学中。基于移动环境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真实的学习系统,是我们触摸教学本质、改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又一种可能性的尝试,希望这种尝试能促使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提升自身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也希望借本节课为大家提供交流的素材、思考的方向、探索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