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情引导,便能水到渠成

2016-12-19朱明星

文理导航 2016年31期
关键词:课堂实录教学反思语文教学

朱明星

【摘 要】本文通过一节《祁黄羊》的课堂实录,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切不可以“堵”为快,应及时作出理性判断,顺势引导,让学生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成为课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预设更加精彩,让课堂成为充满智慧的殿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岗位,从教约4年了,在这不算长的教育生涯中,我每时每刻要求自己精心准备每堂课,努力上好每节课,用心打造高效课堂,以便孩子们在课堂中轻松的学习到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基础性的语文技能,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习惯性地重视预设性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我的精心设计之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也按部就班的沿着既定思路前行。然而,真实的课堂却是会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情况,尤其是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教师不应一味地重视预设的固有模式,当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倾听学生的想法,也许学生的想法无厘头,与提前预设课堂程序看似无关,然而这正是学生创造力的来源,思维的闪光点。

一、课堂实录

我在四(2)班上课——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祁黄羊》,上的是课文第二节。为了突出“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住对话、朗读、想象以及讨论相结合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留有很多逻辑空白之处,需师生共同解决。在教学时,我就抓住几个值得学生探究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

在学习“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当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让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非常不解,你们觉得解狐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以此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有的说:“解狐知道祁黄羊举荐他的事情后,会说‘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么。”

有的说:“解狐很惊讶,激动地落泪,真心的佩服祁黄羊。”

还有的说:“解狐生病了,不然会像廉颇一样‘负荆请罪的。”

学生的这些回答,井井有条,和课文的中心思想契合,没有超出我预设好的回答。一切都在预想好的步骤中进行着,紧张的内心舒坦了些。正当我要以此引导出“祁黄羊是一个公正无私、外举不避仇的人”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也许祁黄羊是一个装腔作势的人,是一个假好人。”一个平时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说。

“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想法呢?”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疑惑的问道。这时候全班安静了,就等着他怎么回答,或者等着他出洋相呢。“祁黄羊知道解狐不会当这个中军尉的,因为解狐老了,而且生病了,已经不能领军打仗了,说不定很快就要死了。”那位同学胆怯的说道。我很惊讶,不仅仅是他很另类的想法,更是因为他能结合课文背景,想到这一层隐含的可能性。我没着急打压他,没有制止他继续说明观点。看着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我很尴尬。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要是强硬灌输给孩子们观点,会扼杀他们思考的自觉性,思维的创造性,打击他们学习得积极性。我觉得有必要将这个突发的“问题”解决掉,不留后患。我想了一个办法:请大家静一静,我给大家3分钟时间,想一想这个想法合理么?小组讨论。在同学们讨论的时间,我也在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思考,如何有效的解决困局,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分钟很快过去了,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祁黄羊举荐解狐是出于公心,不要胡乱猜测了”。夏明宇同学急切的说。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历史上的人物,我们不得而知,至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的忠臣!”耿明杰应和道。

同学们这样说,心中还是比较窃喜的,也许这些同学是为了维护语文老师的权威,让老师有个台阶下。然而,对这样的解释,我是不满意的,没有直接面对问题,没有解决同学们心中的疑惑。

“祁黄羊的父亲当年是个大官员,他当年违反国法,解狐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才杀了他的父亲。这一点祁黄羊知道的,大王和全国百姓也都是知道的。祁黄羊在国家利益面前,已经忘记了私人情感,他父亲的死,并不是因为解狐的私心,是出于公心。祁黄羊心中已经没有怨恨,正因为如此,在国家需要人才之际,祁黄羊才推荐解狐!”我轻轻地跟同学们解释。我趁热打铁,接着问“还有不一样的解释么?”

……

二、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当中,我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一些个人浅薄的思考与见解。

1.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上课的指挥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了解,相互渗透,共同进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教与学共同成长体”,呈现出一堂真实有效、精彩纷呈的课堂。

2.预设和生成两者相互转化,让课堂充满创造力。生成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并且生成性更能反映出真实的教学环境,具有更多的研究价值。然而平常教学,教师一般以预设为主,提前备课成为教学常态。表面来看,生成与预设貌似是一对矛盾体,不可兼容,其实两者是一个统一体。知识可以预设,情感体验却是随心而发的!因此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更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欢声笑语。

3.学生也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教师要多信任,多感悟,多沉淀。陶行知曾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从教师走上岗位那一刻起,教师的教学素养相对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学生确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时代的脉动,每一样都能在孩子身上得到体现。可以这么说,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个待研究的课题。

以上就是我的课堂实录,以及一些个人见解。我认为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众多的看似杂乱的想法,作为教师不能一“堵”了之,相信学生,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表达力与创造力。在我们合理合情的引导下,学生学得可能更为扎实,不需教师繁琐的口舌说教,让学生发现问题,自我讨论,让他们的思维碰撞,也许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吧!

猜你喜欢

课堂实录教学反思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实录对教师的成长之我见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