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M教育,浅议促进化学深度学习的“一线四阶"课堂教学设计

2020-02-28曹建明周春露陆庭銮

化学教与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曹建明 周春露 陆庭銮

摘要:概述STEM项目学习教与学的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沪教版九年级上册“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为例,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划分STEM项目不同版块进阶的不同水平。STEM每一版块,内层孵化项目素养,中层践行学习目标、策略,外层彰显学习效果。结合“一线四阶”模式,课堂教学版块设计转换以学习目标进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观念),驱动学习策略的进阶(自主建构、实践反思、逆向多问、整合迁移),引领学习外显成效的提升进阶。

关键词:STEM项目设计;深度学习;“一线四阶”实践型课堂模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2-0011-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02.004

21世纪,在美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术语——STEM,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通过项目式STEM学习法来完成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学习。

项目式的学习主要是由内容、活动、情境和成果四个因素构成的,项目学习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目的是为了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学生是项目活动的主导者和实践者。项目化的STEM学习培养学生的科技工科素养,保持创新的激情和不竭的竞争力。

深度学习相对于浅层学习。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停留在识记和理解层面,深度学习的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知识和规律,并将其整合汇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知识迁移至新的情境,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阎乃胜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对信息予以深度加工,深刻理解和掌握复杂概念的内在涵义,建构起个人情境化的知识体系,以知识迁移推进现实任务的完成”。化学深度学习培养四种素养:信息素养、专注本领、学习能力、批判精神。化学深度学习具有自主性、调适性、关联性。

自主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根据元认知理论,一旦学生拥有高的自我认知和调控水平,且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理论的培训,意识到自我意识和主观调控的重要性,可以积极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调整,提升学习效率。

调适性: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让隐性的思维显性化,看到自己思维的不足,再进行归因、分析、矫正。引导学生主动养成自我纠错的习惯,优化思维过程。深度学习要求思维是严谨的、同时也是灵动的,并充满情趣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应用与综合,识记与理解,迁移与应用,反思与评价。

关联性: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已知概念与新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比较和分析中认识新概念。深度学习从深度思维出发,充分灵活巧借异常实验现象,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实际情境中,探索意外自主解决问题,解释自然现象内在关联。

“实践型”课堂以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目的,以教材内容为课堂教学主体,学习方式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学习新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包括课堂的前置性、翻转性的实践学习活动,课后延伸的实践学习活动,具有课前伸、课后延的多向性、一体化特征。

一、促进深度学习的“一线四阶”STEM项目化设计构想

STEM教育要将能“引燃”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实践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中参与、合作、创新、分享,培养学生动手、合作能力、探究意识、思维、表达沟通能力。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初中化学大多数课堂教学设计,都可以分为四项目版块,贯穿探究主线,形成促进深度学习的“一线四阶”实践型课堂教学设计(见图1)。

一阶:从科学问题出发,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建构化学基本知识和原理,引发深度学习;

二阶:用技术手段体验,开展实验探索,训练化学基本技能,触发深度学习;

三阶:拓工程生产应用,进行工艺流程研究,形成化学基本方法,激发深度学习;

四阶:融数学思维方式,跨学科联系与整合,成化学学科基本思想观念,活化深度学习。

二、促进深度学习的“一线四阶”STEM项目化“实践型”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以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为例。

1.一阶起识:用发现的眼睛,在质疑问难中探究

此版块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科学素养即运用化学学科知识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过程。项目运作变形换式:收集信息、览图片会意境、读懂表格、分析各种因素…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认知方式,进行化学基本知识和原理自主性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根植于真实情境,强调反思和元认知的学习,形成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深度意义学习的有效方式。

課前自主学习:学生收集整理金属的冶炼方法。

情境图片:我国大型铁矿基地,这些铁矿基地有哪些种类的铁矿石?

师:介绍常见的铁矿石。矿石主要成分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还是单质的形式存在?属于氧化物的有哪些?资料信息,见表1。

思维活动:表1中矿石不适宜用来炼铁的有哪些,原因?

生:黄铁矿。同纯度矿石黄铁矿含铁量低,其中的硫会产生有毒的SO2气体。

讲述:使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

思维活动:对比Fe2O3与Fe的组成上的区别,如何实现从Fe2O3到Fe的转变?

生:Fe2O3和Fe的组成上均含有Fe元素,不同之处在于Fe单质少了O元素。

思维活动:要使Fe2O3转变成Fe,可从哪些方面人手?

生:(1)可在一定条件下,使Fe2O3直接失氧,转变成铁;

(2)可加入某类物质,让其与Fe2O3中的氧元素结合,主动夺取Fe2O3中的“氧”元素,使Fe2O3转变成金属Fe。

学生汇报:金属的冶炼方法。

热分解法:有些不活泼金属仅用热分解法就能制得。

电解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钾、钠、钙、铝等几种金属的还原性很强,这些金属都很容易失去电子,因此不能用一般的方法和还原剂使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而只能用通电分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冶炼。

热还原法:多数金属的冶炼过程属于热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焦炭、一氧化碳、氢气等。

金属铁的冶炼,是把它们的矿物跟易得氧的物质一起加热反应,以夺氧的方式还原铁的氧化物。

思维活动:我们以前所学过和接触过的物质中,哪些可以和氧结合,形成新的物质?

生:Mg、H2、C、CO等物质可实现以上变化。

师:金属铁的冶炼通常使用的还原剂是CO,依据是什么?

交流: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安全生产等角度,工业实际生产一般选择cO。

设计意图:此阶段项目的主题是:金属矿物冶炼金属原理。依据初中阶段认知要求,资源情境图片的呈现,引导从物质存在启迪物质分类,引向组成区别,指向得氧失氧角度,导向氧化还原反应,学科物质元素观、分类观,变化观…逐步生长,建立在真实情境的认知和思维活动基础上的基本知识原理学习,引发学生深度学习。

2.二阶炼能:执思考的意识,在观察比较中探究

此版块项目以技术素养为核心,也就是使用、管理、理解和评价技术的能力。化学是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践性是学科的基础属性,因而可以通过实验平台项目化操练技术技能,形成技能认知。实验效果提升依赖技术项目更新,为深度学习提供技术支撑。学生根据实验探究过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通过对比、归纳、演绎等技术手段,产生新的问题,引发思考疑问,进入高阶思维深度学习。

播放视频:制取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演示视频。按照课本所给的装置来完成,CO直接在实验中制取。

思维活动:

(1)实验中为什么要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Fe2O3?

(2)实验结束前应如何操作?

(3)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尾气处理?尾气如何处理?

(4)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实验中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Fe2O3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O与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实验完毕后继续通一氧化碳的目的,让灼热的铁在CO的环境中冷却。

小组讨论:如何验证实验中产生了铁?

交流分析:炼铁产物的复杂性和验证方法。

设计意图: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核心,实验设计的起点和依据,遵循可靠性、简洁性、安全性、可行性原则,符合实验的目的要求。采用引导一探究范式,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情境引入,调动孩子感观兴趣。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步骤,抓住实验方法要点和关键顺序。从单一走向融和,从发散走向聚合,感性认识理性融通,从理性判断散发出诱惑力驱使学生发展高阶思维,训练思维深度。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几次实验后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装置多仪器复杂、耗时很长、用气量大效果差、有污染等。对这个实验。我校化学组老师与“绿色风暴”STEM社团学生一起,运用项目化模式,综合各方面知识,尝试将装置改进为如图2所示。改进后的装置与原装置相比有哪些优点?

交流总结:在使用后,有如下的优点。

评析:实践性是STEM教育根本属性。

一是实验用品是生活常用品,变废为宝,装置中储气瓶、导管、酒精灯、铁架等实验用品是生活中日常物,物品都是资源可再用;

二是改进后反应物变色、石灰水实验现象明显;

三是节约药品,实验过程安全、污染小,反应前不需要先通CO,實验后不需要继续通人气体,CO用量和排放到空气中的少,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四是微型化。装置简单,组合利用,实验过程短,学生插入必要的实验基本操作辅以必要实验技术,学生易于操作。

设计意图:STEM教育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分析问题,学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完善方案,更能依据探究目的优化实验方案或改进实验的设想,在质疑和批判中提出问题。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是项目化学习的特色,对照课本装置设计方案,对比分析实际操作实验效果,教师借机挑起认知冲突,由“冲突点”扩大到“冲突区”。从原料、现象效果、操作、环保、简洁…多维度创新改进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促进深度学习。

3.三阶实效:鼓实践的勇气,在矛盾冲突中探究

此版块项目核心工程素养,即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STEM教学倡导模拟真实的应用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角度分析解决生产、生活或实验室中的问题,体验学科原理观念在化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而当学生发现知识的实际价值和社会意义时,他们是最想学习,他们的学习最有深度。

播放视频:关于高炉炼铁的演示过程。

课堂开放实践活动:新建一座炼铁厂,如何着手?炼铁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资料卡片:焦炭是把一定品种的煤在炼焦炉中隔绝空气加强热——干馏,而得到的一种坚硬多孔性固体。高炉炼铁时使用焦炭,一是用作热源,焦炭在燃烧时放大量热;二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焦炭反应得到还原剂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使铁矿石还原成铁。焦炭硬度大、多孔、在高炉不易压碎,容易使气体通过,且发热量比煤大,所以高炉用焦炭而不用煤。

生:写出高炉炼铁中焦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师:石灰石的作用?

CaCO3=CaO+CO2↑

CaO+SiO2=CaSiO3(炉渣——可用于制水泥)

思维活动:进料口、进风口、出渣口、出铁口…安装在高炉的位置?

图片展播:法国画家卡米耶·毕沙罗的《蓬图瓦兹附近的瓦兹河》,画中有画家引以为傲的家乡附近表现城市和工厂的高炉烟囱。

师:尾气主要成分?如何达标处理排放?

课后学生拓展训练:画高炉图形。标注高炉设备各部位名称(进料口、进风口、出渣口、出铁口…),并在各区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后学生创意物化:绘制炼铁厂工艺流程图,开展模型认知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以炼铁厂负责人的角色进行生产规划,从生产设备、原料选择、工艺流程…多角度谋划,跨学科知识交错呈现。从质变、量变、能量角度判断生成物;关学角度:高炉弧形外壳,高度确定;物理密度,出渣口、出铁口位置,热学角度高炉内膛材料;环保效益:厂址选择、尾气处理、炉渣再利用;历史文化:画家名作,学生像工程师一样做产品。主题体验式STEM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思维进阶,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思考,自然是丰富的,改造自然的方法和过程,可以是艺术的。各学科知识、社会生活“邂逅”,彰显学科价值。

4.四阶创新:拥思想的新境,在问题解决中探究

此版块项目的核心是数学素养,也就是学生发现、表达、联系与迁移多种情境下的问题的解释和解决能力。定量观是高层次基本思想观念。让学生在躬身操作、亲身体验、有感化悟中构建化学定量观。凸显项目化教学综合性、创造性,融多学科、多角度、多形式于同一平台。STEM的精髓在于沟通交流、协作,明辩性思维。教者要突破学科的单一性,将多学科知识与教师、学生的经验、学科价值结合起来,学生尝试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在相似情境中举一反三,新情境中分析、判断差异,并将原思路模型迁移运用至新情境。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否定,自我建构的逻辑思维进阶生长的过程。

生:工业上用含氧化铁480t的赤铁矿为原料炼铁,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求(1)氧化铁质量,(2)纯铁的质量,(3)生铁的质量。

设计意图:STEM教育不是简单的数学计算,是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量的理解,依据化学基本理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质组成、结构、变化中“量”的问题的能力。

合作交流:已知在不同的温度下,CO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C02。现利用图3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过程中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4。

注:图3中的仪器甲是一种加热仪器,图4中A、B点的固体组成分别是FeO、Fe3O4中的一種。

(1)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400-500°C,酒精喷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800-1200°C。实验室要利用图3来制取金属铁,仪器甲应选用的加热仪器是(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图3装置明显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2)利用图4显示的相关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①在O~400℃温度范围内,管内固体质量不变,其原因是

②图中x=__。

③试据图计算并推断A点固体的合理化学式__。

设计意图:对炼铁原理总结,操作流程反思,装置的美化优化创新,借助坐标数据,同步呈现生产实际,厘清可测量与目标量的量化关系,理解实验原理,或从有关的数据坐标图标中找出推论、分析、解释结论所需的信息,综合应用分析训练评价,提升创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STEM项目化教学的质效,不仅体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更体现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反思中。通过这种反馈,学生不断调整认知,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交互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凌驾于学科之上的未来职业和终身学习所需的能力和素养。

(指导老师:泰州市教育局教科所高兴邦)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