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及康复指导

2020-02-2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高 阳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四医院苏州院区,江苏 苏州 215007)

在临床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桥形手术,手术成功仅仅只是治疗成功的一半,此外还需医护人员的综合护理与正确康复训练指导,这样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行人工髋关节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及康复指导,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8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29:71,年龄37~52例,平均(51.35+4.26)岁;住院时间为16~60 d,平均(34.63+2.47)d;全髋置换者68例,半髋置换者12例;从病种上看,12例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3例为髋关节周围炎,19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为股骨头骨折、24例为股骨胫骨骨折。入组患者都是第一次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并且都是单髋置换。

80例患者中,经过综合护理与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78例患者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2例患者因为股内收肌疼痛、紧张,中间放弃了康复指导。

2 术后护理

2.1 生命体征监测

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体征进行心电监护,确保呼吸道顺畅,若病情变化应当马上告知医生;掌握好输液速度,结合患者反应进行相应调整。此外,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内脏情况,防止肺水肿、急性心衰等。

2.2 体位护理

术后前期,患者移动时应平拖髋关节,不能侧面翻身,不然会导致髋关节脱位。同时,还应当防止患肢内收,基本体位为患肢向外伸展30度,取中立未,双腿间可放梯形的软枕,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发生脱位问题[1]。

2.3 伤口观察与护理

术后患者需放置引流管,对关节腔中的积液、渗血进行引流;术后需保持伤口辅料的干燥、清洁,引流管保持通常,并固定牢固,不能高出切口平面,一定要放置引流管堵塞、扭曲、受压,定时挤压引流管避免血肿形成。如果伤口辅料潮湿,需马上告知医生进行更换,密切关注引流液的性质、量以及颜色等。

2.4 疼痛护理

患者满嘴消失、减弱之后,创面、切口会剧烈疼痛。疼痛会加快机体代谢,蛋白质合成减慢、分解加快,影响切口恢复。若患者不耐受,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药物止痛,并给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疼痛程度[2]。

3 康复训练指导

(1)手术之后的第1 d,护理人员应当定时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并避免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问题。指导患者先从患肢远端锻炼,然后进行全身活动,从被动运动慢慢过渡至主动运动。

(2)手术之后的第2 d,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屈伸踝关节、患肢肌肉等长等张收缩训练,指导患者将脚慢慢向上勾起再向下蹬,每次锻炼间隔时间5~10 min即可。踝泵运动,脚掌向足底、足背进行屈曲,也就是足部的背伸、拓曲运动,每次运动15 s,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缓解肢体水肿问题,提高小腿的肌力,可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手术之后的第4~5 d,医护人员应当鼓励患者在无痛情况下主动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训练,训练时屈曲角度不可以低于90度。进行直腿抬高训练,训练时足跟和床的距离保持在20cm,空中保持10 s之后放下,每日训练4、5次,每次进行30~50次,这样能够训练大腿肌肉,进而避免神经根粘连。同时,医护人员还需指导患者做滑板运动,在患肢下放一滑板,将足跟置于空心圆垫上进行屈伸活动,若患者有疼痛感需马上停止。

(4)术后6~7 d,持续进行上述训练,同时进行坐位训练,患者将手支撑在床面上,健康肢体稍微屈膝,将患肢伸直,患肢下垂到床边;还可指导患者将患肢移动到床旁边,再慢慢放下,然后慢慢坐起,双手向后撑,确保膝关节屈曲程度不高出80度。

(5)术后2周,可开始进行步行训练。术后3周~3个月可逐渐改善患者髋关节活动范围,提高髋部的负重能力与使用力度,促使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总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与正确的康复指导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术后早期需做好体位护理、关节活动与肌力训练;中期应做好体位转移、下床训练、步行训练等康复指导[3]。此外,还应调动患者积极性,主动进行训练,减小术后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