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关节突关节角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020-02-28张尧
张 尧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本次研究将100例配套完整的成年人脊柱骨骼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测量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0例配套完整的成年人脊柱骨骼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骨骼人类学性别鉴定标准为依据,其中男性脊柱骨骼标本为57例,女性脊柱骨骼标本为43例,共计2300对、4600个椎骨关节突关节角。
1.2 椎骨关节突关节角测量方法
使用青云机械厂生产的、精确度为1°附着式量角器对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进行测量,将椎体上终板作为水平面,于后缘两凸点处进行连线,并于上关节突关节面前后两端点的连线处做一延长线,两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即为椎骨关节突关节角,其中尾端向背外侧为正角,向腹外侧则为负角。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应有两名工作人员共同开展工作,每一个角两名工作人员均需分别进行测量一次,之后记录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使用x2、t进行检验,使用n(%)以及(±s)进行表示,P<0.05时,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颈段(C3~C7)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
对于颈段来说,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最大的就是C3,其角度为2 0.8°±1 5.2°,其中角度为0°以下的为36(18.00%)例,角度为-20°~-40°的为18(9.00%)例;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最小的就是C6,其角度为-2.9°±13.3°;C4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主要在-10°~10°;C5~C7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呈现出了显著的由正变负的趋势单,且角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大;C3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在性别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且其与C4--C7具有显著差异。
2.2 胸段(T1~T12)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
在T2~T12,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为-13.3°~-15.8°,平均角度为(-14.5°±0.8°),可见能够发生的变化较小;T1和T12均属于过渡型角,并且其与T2~T12的均值相对较小,其中T1为4.0°左右,T2为21°左右。
2.3 腰骶段(L1~S1)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
L2、L3为腰骶段椎骨关节突关节角的最大角度,至S1角度逐渐缩小,L3~S1)之间的差距在5°~8°;腰段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均在45°以上,其中最接近45°的为L5。L2~L3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之间不具有显著差异,但是L1、L3以及L2、L3之间、L4以及L2、L3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L5与L1~L4、S1之间同样具有显著差异。
2.4 C3-S1整体变化特点
L2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最大;T12~S1的角度变化呈山峰形;T2~T11的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最小,仅为(-14.5°±0.8°),其变化情况几乎呈直线。颈段椎骨关节突关节角角度主要介于胸段和腰段之间,并且从整体上看,其变化趋势为由正变负。
3 讨 论
椎骨的关节突关节角属于椎弓部分,主要功能是对脊柱的稳定以及运动起到重要的维持作用。目前对椎骨关节突关节角的形态、方向、角度进行观察以及对其相关疾病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L3--L5的局部位置,且主要于CT片上进行测量。从事实上来看,椎骨关节突关节角具有变化角度大的特点,同时骨性结构能够对其产生一定的遮挡作用,所以对脊柱关节突关节角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显示,C3椎骨关节突关节角最大,为20.8°±15.2°,该角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C4与C7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T2~T11之间椎骨关节突关节角变化幅度较小;L2、L3为腰骶段最大椎骨关节突关节角,且L1与L2、L3以及L4与L2、L3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综上,脊柱关节突关节角在总体变化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可应用于对患者的脊柱病变情况进行临床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