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整合性医疗与传统急诊科滞留时间对比
2020-02-28牛美霞于闻天王欣悦
牛美霞,于闻天,王欣悦
(巴彦淖尔市医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2017年巴彦淖尔市医院率先进行了急诊与ICU和CCU的整合,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整合院内的医疗资源,将3个抢救力量集中的科室整合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急诊科的就诊模式更改为“入院即专科”的就诊模式,将各专科医生固定于急诊科值班,一级护理及以上级别的患者进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各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鉴于此,探讨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现如今的就诊模式下,患者就诊时间与以往传统急诊科就诊模式下在急诊科滞留时间是否减少,急诊手术以及各时间窗内需要介入患者在急诊科滞留时间。
关于急诊患者合理的滞留时间究竟应该为几小时,目前国内外仍然没有统一标准。但国际蓝十字会规定患者滞留时间小于6 h是急诊质量的标准。否则医院将受到处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6月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患者(包含急诊手术、急诊介入、卒中、胸痛及创伤患者)。
通常导致患者在院内发生滞留的情况较为普遍,在多因数的干预下很难得到有效控制。而为了更为清楚了解产生滞留的原因,在美国学者Aspli等研究人员的合作下划分出了三项患者的流动模式。包含有急症患者流入(在院患者会消耗急症资源,不同年龄段患者与住院时间的差异也会影响在院滞留时间)、处理(在对患者进行对应治疗措施时,不同经验的医护人员存在着治疗时间长短差异,且过量的借助检查仪器也会增加滞留时间)以及流出(由于每个医院的条件不同,在没有足够的住院床位及护理人员看护情况下也会产生滞留情况,从而认定医院床位利用率与病人急诊滞留时间密切相关)。
1.2 方法及资料对比
研究资料为2017年1月~6月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患者(包含急诊手术、急诊介入、卒中、胸痛及创伤患者)与2018年1月~6月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患者(包含急诊手术、急诊介入、卒中、胸痛及创伤患者)作对比。
1.2.1 资料对比
2017年1月~6月急诊科共收治患者5230例,其中男2876例55%,女2353例45%,男女之比1.2:1;患者年龄0~85岁,平均53.8±20.6岁,滞留时间范围为3~77 h,滞留时间中位数为17h。2018年1月~6月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共收治患者6421例,其中男3981例62%,女2440例28%,患者年龄0~98岁,平均57.4±19.6岁,滞留时间范围为0.5~27 h,滞留时间中位数为7.75 h。
1.2.2 不同就诊时间段的红区患者滞留时间比较
6421例患者中,在8:01~17:00时间段就诊的患者数量最多,有3450例(53.72%)17:01~24:00就诊的患者有2175例(33.87%),滞留时间最短,在0:01-8:00就诊的患者数量最少,有1629例(25.38%),滞留时间最长。此外,不同季节就诊的患者中冬季就诊的患者滞留时间较长,为3.2 h,夏季就诊的患者滞留时间较短,为2.6 h,在滞留过程当中发现,13%的患者家属在商量和等待过程等客观原因当中导致急诊科患者滞留时间延长,24%的患者因没有家属或在等待家属中等待滞留过程延长,而绿区或黄区患者在进行医疗处置后行留观较多。
2 讨 论
综上所述,2017年在传统急诊就诊模式下患者滞留时间从几小时乃至几天不等,其涉及多方因素,在2018年整合院内抢救及床位资源力量之后,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至少节省了10 h,在院内整合医疗情况下,患者在等候医生处置时间会降低[6]。在收入院及手术情况下,在整合后,急诊PCI患者及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时间窗内行有效介入治疗,快速进行患者分流,使重症患者,急症患者得到最快及有效的处置。
急诊滞留会导致急诊科工作压力增大,在国内外研究发现,滞留超过6小时会导致医疗纠纷以及医疗安全问题,整合性医疗可以缩短红区患者的滞留时间,一些患者仍存在诸多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诸如事故纠纷,经济赔偿以及外伤报警。
3 结 论
整合性医疗资源对于急危重症抢救患者会提高入院效率提升患者的救治质量,整合院内急救抢救力量综合起来,进行专科专诊专治疗,二级护理及三级护理收归病房。在有限条件下整合医务人员的人力资源,集中到一个中心对患者进行救治。减少普通患者于急危重症患者在医疗资源上的冲突,在EICU的模式下,暨将急诊监护室转为正式的监护病房,将一些老年患者或收入病房有风险的患者转入EICU进行监护1~3天,病情转轻后转入病房,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保证了医疗安全,减少滞留时间。
本文指仍存在有诸多的局限性,在数据采集及分析方面,仅针对于本院就诊的患者,能否代表效果一定有效还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