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
2020-02-28钱小丽
钱 小 丽
(六盘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化进程加快,社会对专业外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很多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还不尽如人意,这与相对比较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不无关系。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各高校基础阶段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风向标,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效。以往比较单一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对学生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明确大学英语应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生修完课程除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能力之外,还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广的国际视野。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充分发挥课程考核评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1]同时,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少专业学生在高年级还要继续学习专业英语,阅读英文文献以促进其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因此,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课程考核评价等需要因时而变以适应学校乃至社会发展的需要。应从以往注重终结性考核逐渐走向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更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利用各种信息化教育资源和手机APPs将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训练融入过程性考核,从而引导学生注重过程性学习以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二、大学英语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考核大都是采取平时成绩加上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即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各占一定比例计算所得最后综合成绩。其中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上课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只占较低比例,一般为30%,考核的内容也很局限,很难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而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比较高,一般为70%,只采取笔试,形式比较单一。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未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的测试。而有些高校直接用学生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评价依据。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平时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所体现之外,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能力很难有相应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部分学生忽视平时的过程性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仅限于刷题,只做与应试方面相关的准备,这种过于注重期末考试成绩的导向使得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特别不注意英语口语方面的训练,导致出现“哑巴英语”现象。
六盘水师范学院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之前亦采取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虽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但主要还是以终结性笔试为主,侧重考核学生的记忆性知识。其中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出勤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终结性考核只有一次笔试考试,很少涉及听力或口语评价与测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这种比较单一的考核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不关注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除此之外,自2018级开始《大学英语》课时压缩,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保障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大学英语课程全体教师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语言学习平台以及手机APPs等,不断改革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过程性评价机制,以考核方式改革引导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课后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语言学习与听说读写译等都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科技发展迅速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应的考核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做题以尽量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或是等到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或刷题等通过考试,而不注意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过一至两年基础阶段大学英语的学习,能基本读懂英文文献,能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而目前大学英语考核方式无法监控和评测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甚至会对部分学生产生误导。这种侧重终结性考试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需要,也不能完全达到考核学生实际水平的目的。因此,应对现有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特别要注重平时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将网上教学资源和手机APPs等学习目标融入过程性考核要求,以加强学生的平时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六盘水师范学院自2019年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以来,取得较明显效果,不少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很多学生愿意并积极参加各类演讲比赛、写作大赛等。目前,六盘水师范学院正进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调整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比例;二是调整优化考核内容和方式。首先在考核比例调整方面,将以往的平时学习考核由占综合成绩的30%提高到50%,期末终结性考核由以往占综合成绩的70%下降到50%。过程性考核除了平时考勤、随堂作业和课堂表现以及网上提交作业、英语课堂演讲等占30%保持不变之外,另外增加的20%主要是参加学校语言实训室学习和测试练习以及通过手机APPs进行听说训练等,着重对学生的听说等应用能力进行训练与考核评价。过程性考核中的随堂作业、课堂参与讨论等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网上提交的作文、翻译、阅读等作业的成绩由系统直接给出;另外,学生参加语言实训室测试练习以及利用手机APPs进行口语训练的成绩也由系统直接评分。这样系统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来检测并及时反馈出综合评价结果和单项任务评价结果,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其后续学习。六盘水师范学院除了加重过程性考核比例之外,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生可以随时利用手机学习的便利,增加了过程性考核的内容。除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布置适量的任务之外,学生自己也可以根据其基础和兴趣爱好自行利用手机APPs等进行口语、写作、阅读等方面的专项训练。过程性考核方式改革的新途径突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加强过程性学习的风向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体会到借助手机软件进行过程性学习与系统及时反馈所带来的学习成就感。
针对过程性考核方式的改革,终结性考核内容等也作了一定的调整,大大减少来源于教材上习题占比和单纯记忆性知识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对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由于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课时适当缩减。这样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大学英语教学相互融合渗透。
另外,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过程性考核涉及到随堂作业、课堂教学设计尤其是情景话题等都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检测和补充,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教学目标和信息技术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此外,网上提交的作业形式也要尽量多样化,如写作、英汉互译、阅读理解训练等既要考虑学生备考四六级需要,又能让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另外,利用手机APPs进行听读练习的训练题需要教师提前准备,选好材料,并能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和各项学习任务得分情况等适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并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是听说方面训练,让学生有的放矢。同时,网上提交作业及在手机APPs上进行听说训练,系统直接给出相应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亦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让学生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四、结语
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一门基础必修课,其考核方式对日常教学有着较强的导向作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应包括对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课程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确定一个分数,而是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丰富的考核内容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把重点集中在关注和引导学生加强平时的过程性学习及其中的表现,让更多学生能通过过程性学习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各学校应该根据本校课程教学改革实际情况和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需达成的目标以及满足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设计符合校情的科学系统的综合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多样化考核评价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融教学考核评价为一体,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从而达到促进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后续的专业英语学习及跨文化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