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再谈

2020-02-27马伟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

马伟伟

【内容摘要】证据意识培养本来也是历史教学的传统,其与当前强调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实际上是同一含义,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背景之下,证据意识的培养有新的内涵。具体到教学实践中,证据意识的培养过程,需要经历证据收集、观点形成、证据意识确立等过程,以此培养初中学生的“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思维意识。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更符合教学的规律,学生的证据收集意识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证据意识  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认识到证据意识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基础。证据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它强调的是反映和过程。证据意识培养本来也是历史教学的传统,其与当前强调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实际上是同一含义,只是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背景之下,证据意识的培养应当还有新的内涵需要探究。

一、证据意识培养的理论思考

证据意识的培养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是有明确的阐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三维目标的知识与能力部分明确指出,“要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这里实际上强调了两点:一是历史观点的形成要建立在证据基础之上,而证据的搜集关键在于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二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首先意味着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的培养。

重视初中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就是重视学生历史证据收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提倡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证据的收集能力就是关键能力,因为只有学生具有了这种能力,他们才能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能够证明某一历史观点的证据,也就是相应的事实材料。历史观点的形成从来都不是空洞的,都是需要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史实材料。史实材料的收集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在一定的目的之下,在一定的证据意识之下,进行的历史材料甄别、判断与选择。认识到这一点,是面向学生进行的证据意识培养的基础。

二、证据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究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证据意识的培养过程,需要经历证据收集、观点形成、证据意识确立等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培养初中学生的“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思维意识。要切实有效的培养这一意识,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且以证据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的主要线索,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利于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程序。

在“文艺复兴运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这场冠以文艺之名的思想文化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时代”的先兆的观点,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收集证据并生成历史观的。

首先,用文艺复兴时代的典型素材引入,如其中的一首诗: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这首诗所反映的生活态度。学生在思考这首诗的时候,往往会有两个思维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根据诗的文字,形成初步的理解,这个理解是经验性的、感性的。某种程度上讲,这一理解也是不具深度的。反过来这一理解也是深度理解的基础,于是这个理解就可以进入深度理解的阶段,也就是透过诗的表象,抵达诗的内核。于是学生就可以透过这些文字,去思考人生观点与人生态度。

其后,明确复兴所采取的复兴古代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又不只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有着继承与创新的观点,然后让学生思考:要确认这样的观点,需要面向哪些方向搜集什么材料(证据)?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收集文艺复兴时代的作品,还有学生想到应当寻找著名人物的作品,于是但丁的《神曲》——当然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介绍该作品的一些简短的解读,而不是作品本身;达·芬奇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这些可以呈现具体的画作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意味。

再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文艺复兴时代人们的思想观点,与此前人们的思想观点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文艺复兴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是革命性的,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文艺复兴时代划入了历史史册。具体说,学生对文艺复兴时代之前观点的理解,与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观点的比较,就可以发现两者的明显不同,这种不同的背后,就是文艺复兴带来的变化,而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这种变化,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形成这种认识,本质上也是让学生基于证据意识的培养,去寻找相应的素材。

最后,引导学生反思关于文艺复兴的历史观的形成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自然认识到所搜集的历史史料即证据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反思性问题提出,学生认识到了证据之于历史观点的形成所起的作用,证据意识的培养也就真正落地了。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客观上也可以让学生在证据意识的引领之下,形成证据收集的能力。

三、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反思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非常必要,可通过课内,课外教学实践的不同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要注意的问题。在面向初中学生培养证据意识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学生的证据意识其实并非一两天就能够养成的,正如同上面所说的那样,证据与历史观之间并非一个线性关系,基于证据的历史观培养,需要学生充分地占有史料,并借助于一些历史分析方法,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推理等。虽然是社会科学内容,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观的最终形成,还是需要借助于基本的研究方法的。

此外,初中学生的证据意识其实比较薄弱,体现在历史学习中,就是学生更愿意接受现成的素材,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形成历史观,这本身是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历史教学方法,但是与此同时要认识到的是,在歷史教学中还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去搜寻历史资料,并努力形成一些自己的观点,等学生有了观点之后,教师再发挥主导作用,这样更符合教学的规律,学生无论是形成的历史观,还是证据收集意识,都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培养。

历史教学及其研究从来就强调“论从史出”,没有“史”作为基础就无法“论”,纵观长期以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发现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是很少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的。当师生共同认为历史学习离不开记忆时,就意味着历史教学已经走入了知识的提供与机械记忆上,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显然无法让学生真正做到“论从史出”,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切实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这也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思路做出一些改变,尤其是要摒弃应试的思想,要让学生在证据意识的驱动之下,广泛的寻找有效的真实史料,然后总结出相应的历史结论。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防止先入为主,也就是要防止先有了历史观点,然后再去寻找史料,这不是真正的证据意识。

考虑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不少的挑战,因此对于像笔者这样的一线教师而言,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形成对证据意识培养的正确认识,其次要在实践中努力的尝试与探究,要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只有做到这些,证据意识的培养,才能在初中历史的日常教学中真正落实。

以上是笔者对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的一些浅显观点,希望能够给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带来有益的思考。文中如果存在一些不当之处,那也是由于笔者才学疏漏、经验不足而导致的,这一点希望专家与同行们能够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与意见。

【参考文献】

[1] 周智荣.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7(6):26-28.

[2] 薛军.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13(01):57-58.

[3] 赵崎. 充分利用课本图片,培养学生证据意识——以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文明》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2011(7):53-54.

[4] 郭震.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1):122-125.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百杏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培养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