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中脏腑)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0-02-25邹勇周慧张虹
邹勇,周慧,张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75)
中风之中脏腑在临床上以骤然昏仆、 半身不遂、舌蹇不语、口舌歪斜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猛的特征。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该病多与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内伤积损等因素有关。 其基本病机是风阳上扰清窍,机体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致使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症状改善明显。 现就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中风之中脏腑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对中风之中脏腑的认识
1.1 中医对中风之中脏腑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于中风之中脏腑的认识和治疗论述颇多。 有关中脏腑的记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黄帝内经》中对于中风的称谓甚多,有“薄厥”“大厥”“仆击”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在文中提及中脏腑的半身不遂、但臂不遂、等症状,即中医后世所称谓的“中风”,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率先提出中风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类,此论点基本上指出了祖国传统医学对中风病特点的概括。 隋唐时期中,在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两本医学书籍中, 记载了对于中脏腑治疗的大量方剂,其中《外台秘要》引许仁则论中风之因中提出“男女”“思虑”“饮食”“劳役” 等都是引起中脏腑的病因。金元时期,“内风”的论点为众多医家所接受,其中寒凉派代表刘完素认为“心火暴甚”,补土派代表李杲力主“正气自虚”。 清代王清任在其著作《医林改错》中论述中风病因为气虚血瘀,并且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制补阳还五汤,该方对治疗该病颇有效验。 在近代,各医家对中风的认识有了一个新高度, 医家张伯龙、张山雷、 张锡纯三人对于中风病因认识颇有相同之处,三人均认为中风发生的主要病因为肝阳化风、气血上逆、直冲犯脑。
1.2 现代对中风之中脏腑的认识
中风之中脏腑,西医称之为脑卒中,是因脑血管局部阻塞、破裂而导致一系列的脑部病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脑血流循环障碍、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甚至可能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主要分为5 个亚型,分别是: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心源性脑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其他明确病因所致的脑卒中、不明原因脑卒中。 治疗上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类,其中内科治疗一般为降低颅内压、调整血压和血糖以及积极治疗消化道出血症状等,外科治疗则主要为减压、清除抽吸脑部血肿,且待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宜在最短时间内开始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改善今后的生活质量,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2 治疗方法
2.1 温针灸
温针灸疗法用治中风之筋急在很早以前就有文献记载,如在杨继洲的著作《针灸大成》中就有论述关于中风内容的记载:“中风筋急不能行, 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 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即充分运用了针刺的治疗效果,也充分运用了艾灸的疗效,此外,针刺更是使得艾灸更渗透,艾灸亦使得针刺更渗透,加强了临床对于中风疾病的治疗效果。 刘超蕾将60 例中风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头部、上肢、下肢腧穴艾灸,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达86.7%; 黄宗菊等在临床康复训练、Bobath 技术干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40 例,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神经缺损、上肢肌张力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 许氏运用温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偏瘫30 例,除去主穴外曲池、臂臑、梁丘、足三里4 个穴位行温针灸,基本恢复5 例,显著进步8 例,进步8 例,稍微进步5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89.66%。
2.2 头针
头为诸阳之会,且众多经脉循行或经别均与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对头部特定部位进行针刺治疗意义极大,即针刺的近部治疗作用。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指针刺刺激头皮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赵宁等将30 例中风患者分为头针组、 低频rTMS 组、头针联合低频rTMS 组,治疗2 周后,观察患侧内囊后肢前部CSL 的部分各向异性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头针联合低频rTMS 能更好地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皮质脊髓束微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更明显。 丁氏运用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80 例,辨证选取相应穴位,下肢瘫痪为主者,选取对侧运动区上1/5 及足运感区,下肢瘫痪为主者,选取对侧运动区中2/5,完全治愈22 例,显著改善38 例,治疗有效14 例,治疗无效6 例,总有效率92.5%。
2.3 醒脑开窍针刺疗法
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教授对于针刺治疗中脏腑研创的“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对于中脏腑患者的治疗效果极佳。 石学敏教授认为中风的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即脑脉痹阻不通,气血不能上荣脑窍,故出现相应神志症状,遂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创立了治疗中风“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的治则。石学敏院士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治疗组选取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金津、玉液、上廉泉,予以醒脑开窍针法,实验结论显示治疗组有效率87.5%, 对照组常规针刺有效率为53.3%,且对于“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介入时间而言, 石学敏院士的一项研究表明介入越早,预后越佳;熊氏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选取人中、内关、三阴交、等7 个穴位,2 次/次,1 周12 次为1 疗程,共4 个疗程,观察组56 例患者中,显效31 例,占55.36%,有效23 例,占41.07%,无效2例,占3.57%,总有效率96.43%。 杨氏[13]等运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35 例,痊愈6 例,显效21例,有效7 例,无效1 例,有效率97.1%。
2.4 张虹教授治疗中风临床经验
吾师张虹教授长期从事于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方向的科研、临床30 余年,在大量临床科研以及临床实践中,张虹教授对于针刺治疗中风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吾有幸跟随张虹教授门诊学习,获益匪浅。 张虹教授认为“内风乃人体阳气之变动”极其简约的总结了中风的病因病机,体内阳气变动,化为内风,阳气虚损,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发为本病。 在治疗方面,张虹教授习惯先以“盘龙针法”针刺华佗夹脊穴不留针,以振奋督脉、膀胱经经气,通调五脏六腑气血,疏通经络以激发人体正气,其次予以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疗法”以及张虹教授经验性用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绝骨等),再者针刺头穴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 线、顶旁2 线,最后予以艾灸以及断续波电针刺激,临床疗效极佳。
3 评述与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针刺、艾灸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治疗中风之中脏腑临床疗效可观, 推荐强度大,而且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艾灸三者结合起来是治疗中风之中脏腑的有效途径。 虽然针刺手法、艾灸量等可变因素较多,但总结而言,治疗效果都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但是,现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抽样误差的存在对于客观反映各种疗法的真实作用有一定影响;不同试验的作用机理差异以及疗效评价标准的不同方法。 我们应完善这些针灸结合推拿对中风之中脏腑的有效使用, 加强对针灸结合推拿诸多因素的研究,优化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让针灸结合推拿在治疗中风之中脏腑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