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革命战斗精神的培育研究

2020-02-24蔡宗坚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强军心理素质国防

蔡宗坚

(广州工商学院 军事理论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850)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侵略战争,更无法实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1]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防的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国防并非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而是关系着每个普通民众的生存发展,与每个普通民众息息相关。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更应该关注国防,参与国防建设,尽国防之义务。高等学校全面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实施军事理论教育,是新时代习近平强军思想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指导建设强军伟大实践中孕育的科学思想体系,揭示了强军制胜的根本规律,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是指引强军事业发展进步的科学指南。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我军推动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实现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国防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在高校国防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需要开展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而开展革命战斗精神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培育革命战斗精神的意义和重要性

革命战斗精神是我军建立以来逐步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制胜法宝,而且不断发扬光大。革命战斗精神,是由军人崇高的理想信仰、深厚的爱国情怀、顽强的革命意志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等浓缩和升华而成的一种强大的战争力量,也是战场上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我军一直传承的一种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培育这种精神,无论是对于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还是对大学生本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图谋在遭到挫败以后,并没有歇手,企图用“颜色革命”手段,在高校争夺和腐蚀青年一代。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引领,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开展培育革命战斗精神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通过学习军事学的新理论,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主义思想,使高校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达到和谐统—。同时,更有利于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2]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戴,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国防教育中的革命精神培育,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赤诚奉献的爱国意识,自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形成不畏强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必胜的英雄主义气概,忠贞不渝、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处变不惊、沉着果敢的心理素质。这些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精神,正是大学生要学习和具备的。革命战斗精神培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培育大学生革命战斗精神的路径

高等学校在国防教育实践中实施大学生革命战斗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把体现我军革命战斗精神的相关内容贯穿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课堂练习、军事训练、政治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都要和革命战斗精神培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吃苦耐劳、连续作战、勇于拼搏的战斗作风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的实施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国防教育,这是培育大学生革命战斗精神顺利开展的保障。一些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仅停留在新生入学军训上,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较少。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还没颁布之前,由于“军事理论”课师资力量配备不到位,基本上都以慕课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有的仅以一两次讲座的形式,就算完成了军事课程教学任务。培育大学生革命战斗精神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非常重视国防建设工作。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3]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加强国防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工作,解决制约国防建设的体制性缺失问题,重视大学生革命战斗精神的培育,巩固高校这一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将培育大学生革命战斗精神贯穿于军事课的教学全过程

2019年2月,为加强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改革,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大纲》规定了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4]。普通高校通过军事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国防观念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我们结合该课程的定位、性质和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培育大学生革命战斗精神贯穿于军事课的教学全过程。

在讲授“军事理论”课程中,重点讲析新时期革命军人战斗精神的内涵和特质、作用和意义,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讨论分享,撰写心得等。重视新媒体信息技术和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教学。让学生多体验军人平时的训练科目,如条令条例的学习,队列动作的训练: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的主要内容和掌握队列动作的基本要领,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军事素养,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令行禁止、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过硬作风。在射击与战术的训练中,可使大学生了解轻武器的战斗性能,掌握射击动作要领,学会单兵战术基础动作,了解战斗班组攻防的基本动作和战术原则,培养学生的战斗素养。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筑革命战斗精神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思想政治教育是军队培养革命精神,启发官兵思想政治觉悟,提高认识能力,激发战斗意志的有力武器,是团结全军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党对军队的思想政治领导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革命战斗精神的培育显得更加重要。首先,要强化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必须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有了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才能有追求,才能有主见,才能有担当,才能形成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也揭示了新时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各种纪念场馆,组织大学生参观学习,了解党领导人民和人民军队的革命史。一部革命战争史就是一幅中华民族用鲜血铸就的奋斗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革命战争历史,大力弘扬战斗精神,坚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学习科学理论和实践中迸发出新的革命战斗热情。

(四)传唱嘹亮军歌、观看爱国影片,激发大学生革命战斗意识

军歌能激发军人的战斗意识,坚定其战斗信念,强化其战斗意志。因此,可以组织学生把战斗歌曲唱起来,以激发大学生革命战斗意识。如引导学生传唱《长征组歌》。《长征组歌》以艺术形式再现了万里长征的艰难历程,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先进性本质。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通过学习《长征组歌》,大学生可以在深邃凝练的歌词和清新优美的曲调中,深深感受到红军历尽艰险、浴血奋斗、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认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激发他们高昂的战斗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融汇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革命素材和革命风格,把历史、知识和情感、艺术融为一体,生动、直观,感染力强,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民族气节和大义,不畏强权、坚定不移的民族信念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飞夺泸定桥》,在讨论分享时,很多同学都写出了深刻的感受。通过观看爱国影片,使学生真实地认识到,正是因为我们有这些勇敢的红军战士的无私奉献和牺牲,我们现在才拥有这美好的生活。长征是一部由无数红军用生命和鲜血书写成的英雄史诗,每一个字、每一行诗都闪烁震撼灵魂的光辉。红军战士这种革命战斗精神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激发学生勇往直前和英勇无畏。

通过传唱红色革命军歌、观看爱国影片,可以让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革命战斗精神和热情,并将这种战斗精神融入到实现强国强军梦中。

(五)锻造大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构建坚不可摧的心理防线

过硬的心理素质是革命战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军人过硬的心理素质。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就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6]也就是说,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智取,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古人很早就重视心理战,通过心理战迫使对手投降,达到兵不血刃的效果。可见,过硬的心理素质也会对战争进程产生影响。未来的信息化战争,高精尖武器广泛应用于战场,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对手将会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宣传,严酷的战场态势强烈地刺激军人的感官,有可能出现焦虑、急躁的精神状态,这对军人心理素质将会是一个巨大挑战。审视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缺少忧患意识,犹如在温室中成长的花朵,未曾经暴风雨的洗礼。一些学生在面临复杂问题和严峻考验时,显得措手不及和举步维艰,最终选择逃避、放弃,缺少一种战胜困难的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当今,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大学生是重要的后备兵员,锻造大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构建坚不可摧的心理防线,势在必行。高校国防教育应明确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应进行重点的引导、调节、凝聚和激励,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学和信息化战争中心理战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从而使大学生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

(六)开展军民共建活动,部队与高校协同培育大学生革命战斗精神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根据国家“军民共建”的相关规定,部队、高校需开展协同培育大学生革命战斗精神的工作:一是部队定期派官兵进校给学生宣传军旅文化、励志文化,为培育大学生战斗精神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高校定期组织学生进军营,实地参观军营的内务建设和军人实战训练,学习军人优良作风和钢铁纪律;三是组织大学生参观部队的军史馆、荣誉室,使大学生学习革命传统、塑造军魂和使命担当。高校国防教育中部队与高校共建,不仅使军人的爱国情怀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感染熏陶学生,还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在军人眼中,祖国的尊严永远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永远重于一切,一旦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和国家统一受到挑战和侵犯,每个将士都将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展现出大无畏的英勇果敢精神,用热血生命续写新时代精忠报国的胜利华章。“军民共建”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的军魂意识和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革命意志。

猜你喜欢

强军心理素质国防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强军路上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