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探讨
——以大班艺术区活动为例

2020-02-23石家庄学院教育学院刘淑颖冯瑶瑶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双面胶粽子区域

石家庄学院教育学院 刘淑颖 冯瑶瑶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喜欢的区域材料和区域类型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和伙伴进行的互动获得学习与发展。近年来,区域活动在各级各类幼儿园中普遍开展,已经成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为探究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发展及教师支持的情况,研究者对某幼儿园大班艺术区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观察,记录教师在区域中如何指导和支持幼儿的发展,希望通过具体的案例,总结区域活动中有效的教师指导策略,从而提升区域活动的质量。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凸显的问题

(一)教师多关注区域内容、操作方法,忽视区域材料的操作性指导

[案例一]在端午节活动期间,A班艺术区域活动的任务是制作“粽子”,五个幼儿参与活动。教师首先为幼儿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活动任务安排,然后向幼儿展示材料包——双面胶、流苏绳、纸片、剪刀,并询问幼儿是否了解材料的名称及其作用。接下来教师拿出一包材料为幼儿做示范,将纸片按照原有纹路折成“粽子”的雏形,把流苏绳穿入“粽子”雏形中,并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告诉幼儿接下来的步骤是用双面胶固定“粽子”雏形并用彩色铅笔为其表面填涂颜色。最后,教师把材料发放给幼儿,并提示幼儿拿到材料后即可开始操作,活动时间为半小时。

幼儿收到教师的指示后,便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纸片进行制作。一开始,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拿到材料后就迫不及待将纸片按照原有纹路折成“粽子”的雏形,并将流苏绳穿入“粽子”雏形中。但是在活动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多数幼儿不知道如何使用双面胶固定“粽子”雏形,花了较长的时间研究如何使用双面胶。他们抱怨或寻求帮助:“老师没有告诉我们如何使用双面胶,我不会弄,双面胶太黏了,我总粘到手上。”“我的双面胶好像一粘就掉,你帮我弄吧。”幼儿操作期间,教师偶尔巡视幼儿区域材料的使用是否安全,对于区域材料的使用并没有太多关注。活动时间结束后,研究者发现五个幼儿中有三个幼儿没有完成“粽子”的制作,一个幼儿进行到涂色,一个幼儿进行到用双面胶粘“粽子”雏形,一个幼儿中途放弃了这个活动去玩其他的区域材料。在区域成果展示环节,只有个别幼儿主动举手。教师请一个幼儿上前展示并简单询问幼儿是如何制作“粽子”的,幼儿讲述自己制作“粽子”的方法。教师发现多数幼儿没有完成任务后,提示他们下次注意时间,加快速度。

制作“粽子”符合端午节的节日主题,能够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并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但在区域活动的指导方面,教师简单地制作完“粽子”雏形后,只是口头告诉幼儿接下来要怎么做,并未深入观察幼儿的材料使用情况。教师未能考虑幼儿对任务要求的理解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导致幼儿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幼儿面对新事物和新情景时,若让他们独自摸索和学习,他们极易感到活动的困难,自信心受到打击,进而降低自我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应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不仅要关注幼儿使用区域材料的安全问题,还应关注幼儿对区域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案例一”中,教师在示范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应把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给予幼儿精准的支持。依照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小步子塑造”理念,教师可以将双面胶的使用方法和固定“粽子”的行为分解为若干比较简单的步骤,让幼儿掌握后再逐步学习复杂的动作并加以强化,直至熟练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

(二)教师提供较为丰富的区域材料,却提出“限制性”建议

[案例二]在某次艺术区活动中,蓓儿看到新材料——石头和贝壳,于是她想用新材料制作一个“美人鱼”的作品。当教师看到蓓儿在拿石头、贝壳时便询问蓓儿要用这些材料制作什么作品,蓓儿回答说:“我要做一个美人鱼。我需要的材料有轻黏土、石头、贝壳、卡纸、亮片,还有许多材料。”教师听完后便对蓓儿解释说:“如果你使用石头、贝壳这些材料制作美人鱼的话,制作完需要把使用过的石头、贝壳放回原处,这些材料不能一次性使用,不过如果你选择轻黏土、亮片、卡纸这些材料的话,你可以把作品直接带回家或者留在班级里展示给其他小朋友欣赏。”蓓儿听到教师的解释后,似乎有些失落,打算放弃“美人鱼”的主题。

馨馨在区域活动中想画一幅画,她拿了画纸和丙烯颜料准备画画。她在画画过程中不小心把自己的衣服以及画桌弄脏了,且各个颜色混为一体。教师在巡视过程中看到了这一幕,便让馨馨去盥洗室洗画笔。教师对馨馨说:“馨馨,下次别用丙烯颜料画画了,会弄脏艺术区,而且区域时间就30分钟,你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打扫,只能麻烦老师帮忙打扫,还容易错过区域成果展示环节。”馨馨听到后,便一个人生气地坐在榻榻米上且不理会任何人。

在艺术区,教师通常会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活动材料,并会时常更新材料以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为幼儿在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物质前提。在“案例二”中石头、贝壳的投放使蓓儿萌生了创作“美人鱼”的想法,但是教师在指导材料使用时却提出“限制性”的建议,如石头、贝壳材料使用后需归位,使得蓓儿的选材过程受到外界影响,易挫伤她的积极性,影响了蓓儿探索性学习的发生和开展。蓓儿知道石头、贝壳使用完后需放回原处,便放弃了原有的创作意图。馨馨知道自己下次不能再使用丙烯材料后,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应该全面开放所有材料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使用需求,不能因材料的数量、成本、管理等问题以及幼儿对材料的操作较不熟练而对材料的使用加以限制,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促进幼儿探索性学习的发生和发展。

(三)教师多为“保姆型”指导,忽视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案例三]在父亲节活动期间,艺术区活动的任务是为爸爸制作奖杯,并在家长会上亲手送给爸爸。为了使活动更环保,主班教师建议活动材料为硬卡纸和废旧的一次性纸杯。为了节约时间,副班老师负责将每个幼儿的两个纸杯底部拼接起来用胶带固定,并用卡纸剪成两个半心形图案作为奖杯的扶手材料。教师做完简单的奖杯模型后便分发给每个幼儿,幼儿拿到奖杯模型后的任务则是将奖杯涂色后装饰,并把半心形的卡纸粘在奖杯上,等到父亲节时每个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奖杯亲手交到爸爸手里。

教师组织的父亲节制作奖杯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强亲子的情感关系,而且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案例三”中,教师为幼儿的活动提前做了一些“保姆级”的准备工作,如拼接纸杯、剪出奖杯“扶手”等,有利于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任务主要由教师完成,幼儿只是进行简单的绘画装饰和粘贴。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节省了操作时间,降低了幼儿的工作量,却限制了幼儿动手操作,没有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将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而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替代幼儿活动。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深入幼儿区域活动全过程,灵活运用多种指导方式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确实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教师就应适时介入,通过提问、提供类似经验、提出可供选择的建议等方式,对幼儿的探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点拨,或以活动伙伴的身份为其做出表率和示范。但示范不等于替代,是给予启发、诱导,正如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中提倡通过语言暗示、图文暗示、动作暗示等各个方面去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全面开放区域,允许幼儿对材料进行自由探索

教师应鼓励幼儿自发地与环境进行互动,自主地发现知识。教师应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与现实世界直接互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许卓娅认为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可以刺激幼儿从事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不同色彩、形状、质地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表现力,蕴含不同的情感特质,能让幼儿体验到灵活和丰富。逐渐地,幼儿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区域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媒介,是影响整个区域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给予幼儿表现探索的机会。教师应合理规划和布置区域材料,对幼儿使用材料不加以限制,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自主地选择材料,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

(三)遵循“教师主导,幼儿主体”原则,适时、适当、适度指导

组织区域活动,需要遵循“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原则,即教师为幼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各个区域,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必要、适宜的指导。幼儿在区域中通过活动、操作与区域材料发生互动,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认知事物的特质。顾明远认为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扮演观察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而非一手操控的导演角色。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机会,在鼓励幼儿自主操作活动时可以进行适时、适当、适度的指导,依据幼儿当下的活动情况、行为表现、个性特点、时间场域等,灵活采用多种积极正向的鼓励性指导策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

三、总结与反思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的重要环节,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作为幼儿的指导者,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有效开展区域活动,教师应深入观察幼儿区域活动全过程,灵活运用多种指导方式,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全面开放区域材料,允许幼儿自由探索,并对其进行适时、适当、适度的指导。

猜你喜欢

双面胶粽子区域
好吃的粽子
熏衣草
A Useful Calendar实用的日历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端午节,粽子香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我的“双面胶”老师
端午节吃粽子
B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