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统一战线与人民政协工作
2020-02-22吉秀华
吉秀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1]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始终与统一战线的发展互相依存,共同成长。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外部环境、内部构成、主要特征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必将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带来深刻影响,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和职责使命。
一、新时代统一战线新变化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
(一)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领域范围更加广泛,对于人民政协的团结凝聚功能提出新要求
新时代统一战线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把“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进统一战线性质,使统一战线第二个范围联盟覆盖面更广;把“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等新兴社会群体统称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并作为一个单独方面列入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进一步从深度上实现了统一战线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拓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依托,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实践载体,统一战线思想和原则逐步提升到全人类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战线开放性、国际性更加彰显,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相互影响日益加大。
统一战线领域和范围的扩大对于人民政协团结凝聚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特征。如何适应统一战线领域和范围的扩大,增强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政治代表性、包容性,扩大团结面,最大限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成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二)新时代统一战线政治性更加突出,对人民政协党建工作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新时代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三个重要法宝”的新论断深刻揭示了统一战线与国家兴衰和政权安危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统一战线不是简单的治理之术而是内在的执政之道。新时代的统一战线更加突出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使命。
人民政协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渠道。新时代统一战线政治性的增强对于人民政协如何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夯实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对人民政协如何发挥政协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和加强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新时代统一战线社会性更加明显,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提出新要求
新时代的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统一战线的经济社会基础发生重要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网络和新媒体的崛起深刻改变着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统一战线成员正在经历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职业身份不同、利益诉求各异、思想观念多元增加了统一战线内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以留学人员、新媒体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代表的“新三类人”成为统战工作的重点,凸显了社会结构变化给新时代统一战线带来的影响,并呈现出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进一步扩展的发展态势。统一战线的工作内容从政治领域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领域延伸,经历着从政治向治理的转型,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调整利益、整合社会的要求更加凸显。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同时还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承担着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的重要功能,对于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统一战线社会性的增强对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推动实现广泛有效人民民主和国家治理成为新时代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新时代统一战线网络化更加凸显,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新要求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促进了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一批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和依托的新兴经济和社会群体,不仅影响了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和关系,而且影响了统一战线成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网络化拓展了统一战线的工作场域和空间,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结合,把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社会关系带入了互联网虚拟空间,“线上线下”工作网络相互叠加,容易实现“同频共振”的效应。另一方面,网络化极大地影响着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给新时代统一战线带来新挑战。广大民众通过媒体和网络,可以方便地获取政治资讯、反映自身利益诉求、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等,削弱了传统的政党组织、政治组织的功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这不利于政治联盟性质的统一战线及其组织机构人民政协开展工作。而且,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各种思想的交流交锋深刻影响着统一战线成员的价值判断,不利于凝聚政治共识。
网络是把双刃剑,统一战线的网络化特征给统战工作和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网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跟上时代潮流,需要拓展人民政协工作场域,创新方式方法。
二、新时代统一战线视域下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原则
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适应统一战线新变化,立足统一战线的时代特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突出统战特色,把握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坚持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一)坚持党的领导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联盟,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统一战线内部的差异性、多样性明显增强,互联网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渗透日益加剧,一些年轻的、体制外的新兴群体受就业环境和特点影响,接受政治教育的机会不多,对国情、党情了解不够,倾向于追求自我、与众不同,容易出现错误倾向,甚至在重大问题上丧失原则和立场。线上、线下的网络空间和自媒体、社会自组织的发展加剧了社会思潮的分化,对传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带来冲击,削弱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因此,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尤为迫切和重要。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汇聚了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既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渠道,也是统一战线成员学习提高的重要场所。在统一战线内部思想分化、差异性增大的背景下,人民政协更加需要突出党的领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立足政协性质定位,突出统战功能
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是人民政协创建的初心。自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以来,无论政协组织如何发展、构成如何调整,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定位始终没有改变,而且居于首要位置。因此,统一战线属性是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统一战线功能是人民政协的基本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团结联谊功能”,“最大限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首先,人民政协必须契合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本质,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不断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其次,人民政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要适应统一战线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在制度框架内有效吸纳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诉求和利益诉求,寻求扩大最大公约数,通过最广泛的民主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再次,人民政协要善于运用统一战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艺术,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坚持“求同存异”。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人民政协不是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咨询机关,而是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共商国是的协商机关。政协工作的统战特色就在于在尊重包容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进政治共识;在坚持党的领导基础上,平等协商,体谅包容,照顾同盟者利益。
(三)坚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统一战线涵盖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侨等12个方面的工作对象。这些群体有统一战线的基本特征,但更多体现群体差异性,来源身份不同,利益诉求各异,工作方式方法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
人民政协在组织上以界别来设置,共有党派、团体、各界人士、特邀人士四大类别的34个界别,基本上涵盖了统一战线的各个方面,体现了空前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人民政协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会议、提案、专题调研、委员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开展对外交往等。在继续用好已有工作方式的基础上,也应当随着时代变化和统一战线成员的变化不断创新。首先,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不同的工作。比如,组织化、政治化程度较高的党派界别与其他界别相比,应当有更加突出的特色和更高要求,可以委托其进行更多重大项目的调研;专业性较强但没有组织依托的界别则首先考虑如何组织起来,协调一致开展活动,探索将其组织起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网络不仅是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和平台,而且也可以实现政协工作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的开展,实现政策宣传、信息交流、议政建言、网络问政等多项功能,不仅拓展政协的工作空间,而且有利于团结联系网络人士。
三、适应新时代统一战线新变化,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着力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统一战线内部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态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人民政协工作应体现自身的时代性和适应性,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发挥界别特色和作用,增强政协包容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深入研究更好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路和办法”。政协界别制度设计体现了统一战线组织与人民民主形式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统一战线代表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统一,成为政协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但是,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新变化相比,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与作用发挥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界别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1988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十七次常委会议期间,在有关全国政协委员名单的说明中,首次使用“界别”这一提法,并沿用至今。30多年来,关于“界别”的基本概念、属性、内涵、外延、设置与调整的依据都没有明确的规范。理论研究滞后就会带来设置不合理、调整不及时、委员界别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理想等现实问题。其次,界别设置滞后于社会结构与统一战线的变化。统一战线的新领域新群体,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政协界别中体现不足;党派界别定位不清晰,民主党派的组织优势体现不够;部分界别交叉重复,代表性不强。
人民政协界别工作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优化,创新思路和方法。首先,关注统一战线的新兴群体,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吸纳到政协界别中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领域和统一战线新的着力点,理应在政协界别中有所体现。从现有政协界别设置看,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外,其他统战工作对象在政协中均有相对应的界别。在政协界别设置中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扩大政协团结面和政治包容性的现实需要。其次,适当增加党派界别委员数量,发挥民主党派组织优势。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在中国的国家机构中,只有在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可以以本党派的名义提出意见建议、提案、进行会议发言等。因而,人民政协是体现民主党派政党特征、发挥其组织优势的重要场所,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化体现。适当增加党派界别委员数量,发挥民主党派政治、组织优势,有利于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和效能。再次,探索开展界别活动的有效载体和方式。尤其是对于没有组织依托的界别,应进一步持续探索设立界别召集人、界别活动小组、界别专门机构、界别专项活动等方式,提升界别凝聚力和组织化程度。
(二)加强政协党建工作,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适应统一战线政治性、社会性增强的现实需要,加强人民政协党建工作是保证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重要举措。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委领导而不是部门领导、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1953年李维汉就指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通过统一战线组织、通过政治协商来领导。人民政协作为政治协商的专门机构,寓协商于领导之中。人民政协就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将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党外人士共识和行动的过程。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坚持政治协商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人民政协党建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协商,发挥好协商民主这一实现党的领导重要方式的作用,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点内容。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人民政协的根本要求。各级政协党组要坚定不移做好“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肩负起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建立政协党组同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经常性联系制度,及时了解统一战线内部思想动态,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固守政治底线的定力。其次,充分发挥党员委员在政治引领、发扬民主、合作共事、廉洁奉公等方面的模范作用,引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认识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必须共同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和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坚定“四个自信”,在道路、方向、目标上形成统一意志和步调。
(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提升政协协商民主的质量与实效
适应统一战线主体增加、利益诉求多样、触角更加广泛的现实,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是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开展交流对话、政治沟通、民主协商的舞台和场所,是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表达利益诉求、寻求政治共识的载体和平台。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组织民主,为统一战线各领域成员合理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渠道,通过协商反映全社会意愿,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范围的共识,确保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参与性。人民政协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民主协商,能够有效化解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促进统一战线内部和谐稳定。适应统一战线发展需要,提升政协协商民主质量,一要扩大协商主体的覆盖面,将协商主体覆盖到统一战线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关照体制外新兴社会群体。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一般由党委、政府、政协来提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议题应该在民众中、群团里、社会上广泛征集。党派、界别、专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媒体及公民,都应具有相应的参与权。二要丰富协商内容与形式,深入开展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建立健全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协商方式。三要建立健全协商机制。完善协商议题、协商时间安排程序,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程序,报送协商成果程序;对如何开展临时性议题作出明确规定,避免任意变更协商计划、协商议题和协商时间的情况,保障协商活动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