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通研究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谈

2020-02-22宁晓菊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治理者价值观防控

宁晓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把我国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指导性文件。《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这一重大论断为促进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通提供了理论支撑。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巨大成绩,全国疫情形势总体稳定,一方面充分展示了我国国家治理的巨大效能,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二者融通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国家治理,发挥其精神指引功能

核心价值观属于思想、精神、文化等国家软实力范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归依和精神标识。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之魂,国民社会行为和国家治理效能都受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制约。在疫情防控中,国家治理行为的作用和效果是显性外在的,而国民价值观念变迁所产生的影响是隐性内在的。

(一)为国家治理层面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思想和民意保证

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国民价值观念革新赋能,而国民价值观念的升华优化又可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二者良性互动、同向而行。所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关系着“中国之治”的推进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毫无疑问,学习、宣传、教育是重要途径。但仅靠学习、宣传和教育,并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更不能确保渗透到制度层面和国家治理过程。当务之急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实施方案制度化,并融入国家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柔性引导和刚性规范相结合,宣传教育和惩戒警示并行,才能更好彰显价值权威,强化社会认同,发挥精神指引功能。在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中,党中央正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全社会的力量,坚定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保证了令行禁止,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民意保证。

(二)进一步坚定人民的“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既需要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需要不断探索和丰富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表现形式。国家治理者既需要带领国民奋力实现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目标,也需要为国民指出现实生活的价值遵循和未来的精神归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对国家治理来说是铸魂工程。

疫情防控中各项工作的推进,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人心向背和政府执行力的考验。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成果,既是中国国家实力的彰显,也再一次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效能;既更加坚定了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和文化的自信,又在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中进一步凝聚了社会价值共识,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度。历经疫情的巨大考验,中国人民更加坚信,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能应对任何大灾大难。

(三)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

这次疫情防控促进了世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普遍的践行。一方面,中国阻击疫情的战绩显示了大国大党的责任与担当,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中国与世界携手抗击疫情,展现的正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价值遵循。疫情在中国爆发之初,众多国家和人民向中国提供援助;疫情在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肆虐时,中国尽己所能,或捐资助物,或派遣医疗队,与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疫情。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评价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中方采取的措施不仅是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1]“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2]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强调中国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并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的所作所为,既是大国大党良好形象的展示,也是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日益强大的印证。

但是,当前也有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借疫情制造意识形态偏见,攻击诋毁中国。这些意识形态偏见反映的是价值观的分歧与竞争,这些声音也警示中国政府,无论是在当前的疫情防控中,还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都要着力于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努力维护国家良好形象和意识形态安全。在价值观之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舞台上,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和舆论垄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舞台上掌握话语权,赢取主动权,从而全方位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国家治理,提升各级治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治素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3]。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程度,无论是治理体系还是治理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者的素质,包括治理者的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回看疫情防控工作,各级治理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几方面是核心素质和要求。

(一)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立场,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阶级价值理念的主要标志。在这次疫情防控战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治理者“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秉持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的价值理念,党中央果断有力地采取一系列重大决策、举措,从而避免了一场疫情灾难。这些措施诚然会带来一时的经济损失,但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切实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政府的治理效能。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至关重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增进社会团结和谐为最大公约数。平等、公正、民主、和谐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共识,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崇高价值。这些核心价值只有融通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各方面,才能成为国家制度文明的重要内涵。

(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爱国”包含了“爱党”。对各级治理者来讲,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基本的政治要求,是最大的政治规矩。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党中央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各地区也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正是有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才保证了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各级党政军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各司其职、团结奋战,从而在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的局面。

(三)从德和法两方面规制责任和职责

责任和职责,对于治理者而言,是核心价值理念。当前防控疫情仍是各级治理者的重要职责,抓好疫情防控不反弹,复工复产有成效,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敬业、诚信、法治等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各级治理者履职尽责,既需要德的引领,也需要法的规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4]德对于各级治理者更是必备素质。同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的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和重要路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党中央于2月5日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决定》强调,提高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国家治理范畴,着眼的正是对各级治理者进行思想淬炼,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进而提升治理能力。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国家治理,强化社会公众的科学精神、公民素质和规则意识

现代社会交通发达,人际交往密切,网络通讯传输快捷,使得这次疫情及其舆论的扩散速度前所未有。这种情况下,社会公众的科学精神、公民素质和规则意识,关乎疫情防控的最后效果。

(一)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

没有客观理性精神的人,其行为势必失范;没有客观理性精神的国民群体与之配合,国家的治理现代化都是空谈。没有客观理性精神,就会对疫情无知而心存侥幸;没有客观理性精神,就容易迷惑于事件的表象而不去思考其本质。个体如果这样也许影响有限,但一国公民普遍如此,就将是巨大灾难。所以,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巨大影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中国来说,科学精神的培养任务尤其艰巨。

这次疫情是对国人科学素养、理性思维的考验和提升。长达数月的疫情防控,期间经历春节、清明、五一等假期,减少与外界接触,减少聚集性活动,对于喜欢群聚的人类来说是重大考验,对于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挑战更显艰巨,只凭强制措施是做不到的。在对病毒传播和疫情防控科学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理性思维,是国人自觉自律留守家中、实施隔离的最大动因。党委政府应该再接再厉,将公民科学精神的培养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之中,作出系统长远的规划并予以落实。

(二)自律明辨的公民素质

自律明辨的公民素质对于网络时代的民众极度重要。面对疫情,人人都有某种程度的不安和疑虑,在网络的迅捷环境下,谣言很容易泛滥。有了自律明辨的素质,才能不信谣不传谣,珍惜和保护自己,尊重和关爱他人,进而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政府对武汉市采取了“封城”的防控措施。武汉是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果市民没有自律明辨的公民素质,很难保证封城的效果。疫情防控中,绝大多数武汉民众无怨无悔,服从命令听指挥。这种自律,一方面源于对党和政府为民情怀和治理能力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我国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社会环境浸染形成的良好公民素质的体现。

(三)谨言慎行的规则意识

在当今时代,国家是基本的社会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民就是社会公众,国家治理就是社会治理。在传统的熟人社会,国家治理和社会控制可以依赖中观的家族和微观的家庭。但在以“生人”为主体构筑的现代社会或国家,要维持秩序就需要规则以及保证规则得以有效实施的体系和机制。“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确保规则体系的科学规范和规则执行的坚定有效。如何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和治理过程的效率?治理者的素质、能力是决定因素之一,另一决定因素是社会公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遵循,这是国家治理的内在合力。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广大公众更要对法律有特别的敬畏,更需要增强法治意识,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负责任的守法公民。比如,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在平时也许只是个人行为,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政府将其作为行政命令推出,公众遵守与否就是基本法治意识的体现。越是特殊时期,越考验公众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这也折射出依法治国的成效。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融通互促,推动政治文明创新发展

人类作为群体性的高等动物,不仅要生存,还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这需要在人类基本共同体层面,比如国家、政党等,有共同的理想追求,需要保证实现目标的基本路径和基本原则,还需要在实现过程中形成合力,磨合出共同的价值理念,即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撑,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5]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和精神支持

国家治理者往往基于治理目标选择一种价值观,之后通过国家治理转化为国家制度,并将其渗入社会生活,进而形成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并践行的主流价值观。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各历史时段的国家治理者都会根据发展目标并结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构建核心价值体系,进而通过国家治理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得到普遍认同,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一种制度、文化和行为指南。对于新时代的中国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对这三位一体的价值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把握,才能在国家发展进程中遭遇挫折和困境时,比如遭遇此次重大疫情时,不偏离目标,始终保持自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融通,才能保证国家治理的根本立场、目标取向和基本内容。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国家治理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制度环境。没有国家治理的推动和助力,任何一种价值理念都不可能上升到核心地位。随着国家治理不断改革创新、优化完善,被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也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不断地与现实社会生活对接,本来只是理论形态的价值观念被转化为实践方案,制度化为指导国民社会生活的规范体系和导向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同时又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共同价值精华,并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和全球化时代精神的本质,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全新价值体系。我国的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都充分贯彻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我国也在不断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

如何在疫情防控中检验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如何凝聚民心、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完全打赢疫情防控战,如何利用这次疫情防控完善相关立法、执法、司法?这些既是国家治理领域要考虑的问题,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公众对将核心价值观建设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党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是对呼声的回应。近年来党中央已采取了一系列实际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国家治理进程,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其紧迫性和必要性更加凸显。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既是对国家治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考验,也是二者发展创新的契机

“先进的制度、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在风平浪静中凭空构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无数风险磨难,在严峻考验中诞生、完善和发展的。”[6]这次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次历练。尤其是当疫情防控要求和民生保障、复工复产任务交织在一起时,更考验各级治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如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确保抗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促发展等多项政策目标实现?各级治理者面对的绝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综合考验治理水平和能力的主观题、必答题。各级治理者必须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切实探索如何实施包容性公共治理,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

“中国梦”实质内涵的三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旨归,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归。所以,这次疫情防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次重大考验,同时也是一次发展契机。疫情防控的推进,暴露出我国疫情防控法律体系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适时提出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并强调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引导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这些既是国家治理层面的应有工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治理者价值观防控
我的价值观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公司治理者需要培训吗?
公司治理者的“内部约束”
公司治理者的自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