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参政党应有积极作为
2020-02-22郭永军
郭永军
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殷切希望。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凝聚共识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
一、凝聚共识是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
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指出:“参政党的任务,本质上是政治任务,参政党的建设,本质上是政治建设。”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共识、凝聚力量,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是参政党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
凝聚共识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民众思想多元的现实,为形成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善于从“差异”引向“共识”;面对思想独立、能自主判断的民众,要善于采用引导而非命令、管制的方式来解决其思想问题。凝聚共识体现着对思想主体性的尊重,代表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认识、新理念。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是各个政党、各个团体组织的共同任务。在这方面,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比一般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及有关机构担负着更为重要而特殊的责任。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首先是本党派广大成员,但又不仅限于此,还应包括所联系群众及社会公众。当前,中国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深化思想政治建设,支持民主党派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弘扬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建设政治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党派应发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作用,主动正面发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履行的是“好助手”“好帮手”的角色,必须自觉服从执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立足自身定位,发挥独特优势。
二、凝聚共识是多党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现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凝聚共识。这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多样化的公民社会已经形成,人们思想整齐划一的时代早已过去,思想多样纷繁已成社会的常态。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之后,越来越呈现出各种矛盾“凸显期”“叠加期”的特征,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我国的国际环境和经济社会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的发展是在霸权主义和敌对势力的一路打压、遏制下奋力实现的,是在西方强势意识形态包围下艰难前行的,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正日趋激烈复杂,如何加强意识形态上的“国防”建设,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已成为重大现实课题。在以上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凝聚共识、构建和谐社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1]
在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承担着凝聚共识的责任,这是由我国政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任何政党都要通过发挥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去影响其成员及广大民众的思想意识,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所不同的是:在西方多党制下各政党多在制造社会意识的分裂、对立,相互掣肘,造成力量内耗;而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下则是各政党都在凝聚共识,大家都在为共同的事业凝心聚力。可以说,“凝聚共识”是“多党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凝聚共识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寻求人们思想的一致性,那样既无必要也无可能。真正的共识,必然是不同声音的结合,必然是科学人文不同专业的组合,必然是激进保守各种心态的平衡,必然是四面八方各种力量的汇聚。[2]
参政党所要凝聚的共识,是指在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和国计民生等重要思想政治问题上的共识,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共识,如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基本制度、发展道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等,“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就属于政治共识的范畴。二是价值观共识或文化共识,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共识,它决定我们国家的价值取向、政治取向和民族的精气神。三是政策共识,即对中共和政府实施的方针政策、重大举措的理解认同。四是形势共识,即对国际、国内形势及一些重大事件形成的一致性判断和态度。譬如,如何看待新时代的战略机遇期,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摩擦的前景,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等。对形势的看法往往影响人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有时还会影响社会稳定,有些看法还会在人们心中积淀成一定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因而具有政治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多样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反映,要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不要搞成‘清一色’。”[3]所以,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同时,又要注重包容、尊重和保护思想的多样性。要充分认识多样性的意义,认识到思想观点的多样性和自由度是思想创新、人才成长、市场繁荣的保证,把握好凝聚共识与尊重多样性的边界,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发挥民主党派在凝聚共识方面的独特优势
民主党派要担当起执政党“好助手”“好帮手”的责任,就必须注重选好角度、发挥优势。民主党派在凝聚思想共识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参与我国政治生活,队伍中汇集着一批社会贤达、代表性人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和公信力。二是地位相对超脱。参政党可以在执政党和政府面对社会公众质疑时,担当“第三方”的角色,及时发声消解社会的不信任,协助做好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三是对我国政治制度优势有着深切把握。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直接参与者、亲历者,其广大成员是全社会受多党合作制度教育最透彻的群体之一。民主党派人士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制度优势作出深入思考,在讲述制度优势方面有特殊的话语权。四是对党和国家一些大政方针和政策比较熟悉。由于长期参与政治协商、开展民主监督和议政调研,长期进行自身思想政治建设,民主党派对一些方针政策的出台背景、过程及现实针对性都比较了解,比一般社会成员更加知情明政,具有宣传引领优势。五是便于在文化知识界发挥影响力。文化知识界是思想最为活跃的领域,是社会的思想文化高地。民主党派扎根文化知识界,多是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联系着文化知识界广大成员,其中包括大量体制外人士,能够把握其思想脉搏,便于对之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四、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能力建设,广泛凝聚共识
上述五大优势,有的是天然形成,有的则是长期培育积累而成。形成对这些优势的高度自觉并充分培育、发挥这些优势,是民主党派思想政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民主党派思想政治能力建设包括人才、思想、理论、信息等资源要素,思想政治把握能力、政治学习能力、思想动态掌握能力、组织运作能力等能力要素,思想政治理论、理念、经验等思想认识因素,思想理论权威性、吸引力、感召力等影响力要素。因此,民主党派思想政治能力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必须全面开展、协调进行。
(一)强化民主党派凝聚共识的责任担当
应将“广泛凝聚共识”与“履行参政党职能”明确定位为民主党派的两大基本任务。
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固然一直在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但把“广泛凝聚共识”仅仅归到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范畴是不够的,因为一提到“自身建设”,人们往往以为是解决内部问题的,是为履职尽责服务的,看不到其独立的外部价值。把“广泛凝聚共识”上升为民主党派的两大基本任务之一,彰显的是民主党派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政治责任,有利于促进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和成员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二)建设适应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机制和人才队伍
各民主党派现行的思想宣传工作方式,主要是传达学习文件和会议精神、开展宣讲、进行培训、组织发表纪念文章等,多是“我有什么就学什么讲什么”。而在凝聚共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需要针对本党派成员中、社会上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思想问题做出积极反应,可以说是“反馈-调节”式的工作。与之相适应,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思想舆情采集和研判机制。这里所讲的思想舆情,主要是指本党派成员及所联系群众的思想舆情,同时也包括涉及思想政治问题的社会思潮、社会心理及思想舆论信息。其一,充分利用各党派现有的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工作网络,把思想舆情信息作为单独一类纳入社情民意信息,一起部署要求、一个网络反映、一套班子进行采编报、一同计算信息工作成绩,只是在工作流程终端上把思想舆情信息报归思想宣传机构。这其中存在一个跨部门的问题(从参政议政部门到宣传部门或研究室)。其二,优化现有的联系制度,更好了解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动态。民主党派各级组织一般都建立起了联系基层、联系会员的制度,如民进山东省委会实行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分工联系制度,并参照民进中央的做法实行“联系点”制度,这对改进工作作风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制度一般都缺乏汇总环节,不能把个人收获转化为组织成果。可通过建立分工联系总结交流例会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联系制度在掌握思想舆情方面的效能。其三,科学选定思想舆情信息采集层面。要注重点面结合:采集的面要全,新老成员、干部群众、各个界别都要覆盖到;又要突出重点,譬如要特别注重了解掌握网络人士、思想活跃人士的动态,有学术性、群体代表性等特征人士的动态等。其四,应建立思想舆情定期分析研判制度。
二是建立与中共党委宣传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中共党委宣传部门对国家意识形态形势、大政方针和工作重点都有很好的把握,可通过统战部门与其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与执政党意识形态工作相配合。如果制度性安排一时难以到位,那么最简便可行的做法是民主党派组织召开思想舆情分析研判及理论研究选题会议时,邀请中共党委宣传部门有关人士参会指导。
三是建立思想政治建设选题调研工作机制。掌握了思想舆情动态就要据此确定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计划方案,并在选题调研的基础上推出成果,以实现凝聚共识的作用。其中,选题和调研是两个关键环节。可行的做法是将之纳入现有的思想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程序,把思想政治建设课题作为理论研究课题的一个类别,一同进行选题立项,一同组织调研,一同安排成果验收和使用。
四是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民主党派现有理论人才一般是以“统战理论研究会”或“参政党理论研究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的,研究的侧重点在统一战线、多党合作以及参政党自身的工作,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需要更多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为此建议,发现、培养、引进一批适合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并对之进行相应培训。可通过聘请研究员(或顾问)、建设人才库等形式吸收整合专家学者,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有效凝智聚力。
(三)探索民主党派凝聚共识的发声形式
民主党派凝聚共识作用是通过积极发声来实现的。发声形式是多样的,如出版著作、发表文章、举办论坛、会议发言、提交提案建议、进行宣讲、接受采访、编印学习资料以及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等。要善于选择适当形式来发声,在实践中每种形式都有诸多成功案例有待整理、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