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0-02-21崔小霞

医疗装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丙组线片牙髓

崔小霞

天津市口腔医院 (天津 300041)

牙体牙髓病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包括牙髓病、龋齿、根尖周炎等多种类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性疼痛、咀嚼过程困难,若未能及时予以治疗,将会对牙齿周边组织造成较严重的损伤,降低牙齿功能甚至诱发较严重的牙部疾病,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根管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常用方法,而采用不同的填充方式或差异性的填充程度取得的效果存在差别,在治疗实践中侧重点是剔除患病根管的坏死组织,降低疾病复发率[1]。本研究探讨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根据根管填充程度不同分为3组,每组30例。甲组(32颗)男13例,女17例;年龄14~56岁,平均(33.6±4.0)岁。乙组(34颗)男15例,女15例;年龄15~55岁,平均(34.5±4.3)岁。丙组(31颗)男14例,女16例;年龄16~53岁,平均(35.0±4.5)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牙体牙髓病临床相关诊断标准,且经X线检查确诊;根管通畅、根尖孔结构完整;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神经性疾病、颌骨病变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患者治疗前均进行X线片透视与常规牙齿检查,观察牙体牙髓病变状况,然后行局部麻醉,用裂钻剔除牙齿上部的牙釉质与净腐质,开启髓腔的同时去除病变坏死的牙髓组织等内容物质;在一次性根管锉、X线片与根管测量仪等器具的协助下,检测根管长度,逐号扩挫根管,使根管扩张到35~40号,用3%过氧化氢与0.9%氯化钠注射液数次冲洗根管,使管壁光滑后,用棉球吸干根管中的液体,待根管干燥;在以上准备结束后,即可对患者患牙进行不同程度的填充处理,丙组采用超量根管糊剂+牙胶尖填充(填充物和根尖相比较高),乙组采用适宜根管糊剂+牙胶尖填充 (填充物和根尖相比较低,但≤1 mm),甲组采用不足根管糊剂+牙胶尖填充 (填充物稍微低于根尖,但>1 mm),在填充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现象,则应快速使用氧化锌丁香油进行暂时封堵处理,待患者症状改善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后续治疗。

1.3 临床评价

(1)根管填充程度:适充,填充紧密,根尖端与填充物两者之间的距离≤1 mm;欠充,填充材料达到缝隙,根尖端和填充物之间的距离>1 mm;超充,填充材料明显高于根尖。(2)疗效(治疗7 d后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口腔无异常状况,咀嚼功能恢复至正常,X线片检查提示牙周无肉眼可见的缝隙;好转,治疗后患者无不适感,牙龈疼痛症状消失,轻度红肿,咀嚼过程无障碍,X线片检查提示牙周间隙明显减小;无效,治疗后患者自感明显不适,牙龈有疼痛、红肿等症状,牙齿松动,伴有叩痛与窦道,咀嚼障碍,X线片检查提示填充材料与根尖两者间距无显著改变,病情未见好转;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3)疼痛:治疗7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评估,Ⅰ、Ⅱ、Ⅲ级对应的评分分别为0~3分、4~6分、7~10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7 d后,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3组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7 d后,乙组疼痛程度轻于甲组、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疼痛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当前,临床尚未对牙体牙髓病的发病机制作出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其是创伤、龋病等因素作用的结果,造成细菌侵入牙髓腔,诱导牙髓出现炎症反应,继而出现病理性改变。该病病情若长时间得不到遏制,将会对患者根尖周组织结构完整性造成损伤,导致患者患上根尖周炎症。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发展、进步,医疗设备性能日渐先进,根管技术在牙体牙髓病临床领域应用范畴逐渐拓展,其能彻底清除牙髓腔感染,有效阻断根尖周、髓腔的交通,减少或规避感染复发情况。

临床实践表明,在根管治疗进程中,根管填充是最关键的一环,根管填充程度是影响疾病整体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之一[3]。多数情况下,与后牙填充效果比较,前牙填充效果更优良,主要是因为前牙是单根管,并且髓腔相对粗大,填充操作较简单,但是出现超填充的风险较大;后牙根管数目界定缺乏明确性,形态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且不能完全排除根管存在细小、弯曲等情况,故而会增加填充过程的难度系数,若操作人员临床经验欠缺或技术操作不娴熟,则很可能诱发欠充问题。而既往有研究指出,欠充和超充均可诱发细菌滋生过程,诱发根管治疗后再次发生感染,此时患者患牙再次出现较明显的疼痛与肿胀症状[4-5]。此外,超填充大部分情况是由根管预备过度诱发的,细菌会被直接整合至根尖组织,当根尖组织液渗到根管后,可能会诱发二次感染,所以在根管填充治疗进程中,应减少或规避发生欠充或超充情况。我们在数年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如下经验:液体类、牙胶类、糊剂类填充材料,其封闭性存在差异,加之临床医师的操作技术水平及填充环境存在差异,均会产生不同的填充效果,所以临床医师应在实践中持续总结技巧与经验,以取得较理想的填充操作效果;此外,应辅助使用X线,适时检查填充状况,以促使其尽量达至适充范畴,有助于病灶组织愈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填充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丙组,疼痛程度轻于甲组、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采用适填充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疗效确切,且有益于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感。

猜你喜欢

丙组线片牙髓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