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新体系下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及形成路径
2020-02-17王禹
王禹
[摘 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结合研讨式教学模式,围绕建设有效课堂,探讨高职教师须具备与产教融合相适应的职业能力。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特征及形成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研讨式;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特征;形成路径
基金项目: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优质校建设计划项目(JY2019--YZ01)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1]是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径性指引。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把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拥有一批能够体现高职类型教育特质的教师群体,也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探讨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研讨式教学
进入新时代的学生在充满活力的、交互式的媒体世界中,他们更喜欢互动性,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1.1 研讨式教学涵义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流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以学生能力为培养目标,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基本精神。其心理学基础是:“通过认识过程去掌握认知结构” [3],即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够逐步从“学会”走向“会学”。
1.2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
所谓研讨式教学新体系是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贯穿课改的一条主线,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职业内容确定课程体系,其主旨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研讨式课堂教学是以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开展讨论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岗定课”,把典型的工作任务(过程)与岗位标准密切对接的教学模式。引导师生间交互式学习,并向外辐射相应的职业目标、素质目标。
2. 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在研讨式的课堂里,学生将会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教师则成为学习内容、过程和环境的设计者。是对执教能力的职业化,突显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的职业能力。目前很难适应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一,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内涵不清。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主要方向,由于存在误解,对其内涵认识不清,导致能力目标定位不明确,无法建立起旨在产教融合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体系。
第二,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形式单一。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主要以培训为主,单一的形式无法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整合。由于校企之间缺乏深度合作。还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形成协同发展机制。
第三,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结构尚不完整,缺乏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和实施路径。目前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体系建设尚处于滞后的状态,相应的内容、评价与考核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碎片化的态势,系统间的要素无法实现结构整合[4]。
第四,课堂教学互动能力欠缺,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能力偏弱。受传统观念影响,追求课堂容量,而没有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更没有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教师的“导演”角色未得到有效转换。
3. 研讨式教学新体系促进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路径分析
随着国家层面产教融合的快速推进,也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师的一个重要内涵特征就是技术实践能力,而研讨式教学本身实践性较强,可以说,高职教学活动充满实践的智慧[5]。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教师职业能力的协同发展。
3.1 提升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意识
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具有其独特的内涵与要素。就其内涵而言,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涵盖其知识积累、技能提升、态度与认知转变等多个维度;通过制度创新,将上述领域核心要素的培育嵌入到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过程之中。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应把企业实践锻炼作为提升自身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要实现角色转换,融入企业文化。要分析岗位技能,剖析技术细节,反思人才培养方案定位的准确性。把实践成果应用到专业建设上,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实践—反思,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取向的转型。
3.2 激励教师的自我成长
通过校企合作、能力提升等方式促進教师在学科上的职业能力发展,增强其事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教师需要在不同阶段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不同纬度进行提升。对教师实行动态的、全面的评价,进而实现“双师双能型”的发展目标。
3.3自主创新,开辟多渠道实践
一是通过企业项目顶岗实践,真正地进行标准化管理。二是模仿企业环境,感受企业的氛围。三是模拟。通过虚拟仿真的手段开发具有一定专业功能的虚拟平台,模拟企业复杂和实践困难的环节,认识了解生产环境。从模仿、模拟到真实环境的实践,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这是有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一大特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N],2017,12.
[2]国务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N],2019,2.
[3]朱纷. 从矛盾冲突到正向迁移:学生学科认知结构的建构.中国教育学刊[J],2015(9):73-76.
[4]潘美珍.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5(02):159-163.
[5]邓有超,李小红. 论教师的实践智慧.教育研究[J],2003(09):32-36.
[6]丁金昌.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中国高教教育 [J].2012(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