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020-02-17张永红

学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儿童

张永红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父母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却较少,加上学校里也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现象,导致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不健康问题。教师要通过创设外部环境、构建心理环境、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交往机会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促使儿童在快乐的童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5-016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5.160

儿童心理健康指儿童在与他人和环境交互中,形成自我以及与环境、人际的良好状态。《纲要》中明确提出应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念,既要重视儿童身体健康,也应重视心理健康。在社会家庭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在一定的空间内生存与发展。环境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学校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对于儿童的影响难以替代。所以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构建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鼓励儿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进行心灵沟通,才能够有效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促使儿童健康成长。

一、创设良好且适合儿童发展的外部环境

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心理环境、实物环境、语言环境。环境影响着儿童的情绪,发展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校环境,有助于儿童形成健康完善的心理素质,所以应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创设不同的墙面装饰,满足儿童的多元心理特征。如在布置儿童活动室与休息室时,必须进行针对化设计,提供富有活力且宽松和谐的环境,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有的放矢,能够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结合节日和季节、科学主题活动等,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作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予以引导和帮助,有助于发挥儿童的动手能力与想象力,有助于儿童建立自我意识,促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设安全的物质环境,无论是环境设施还是各项基础设备,必须要确保安全,才能够使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在玩耍中寻找乐趣,激发活动创造能力。

二、构建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物理环境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性格。如果儿童的生长环境过于消极,会对儿童的思维发展、兴趣爱好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必须要构建宽松民主、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环境。如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与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了解观察儿童的心理变化情况,鼓励儿童去适应新的生活,促使儿童学习与生活有效进行,否则将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此类情况,家长与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儿童的情感及情绪、态度和行为等进行仔细观察,予以引导和帮助,使儿童能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三、搭建有助于儿童心灵沟通的交流平台

由于儿童希望自己被他人关心呵护,得到尊重和信任,所以教师应加强与儿童间的沟通交流。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所以教师应与儿童进行和谐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够使儿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及被关心呵护。教师与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儿童也能够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能够乐于接受并相信教师。所以教师应传递自己的真情实感,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和帮助。教师不仅要在日常学习,也应加强生活的有效关注,构建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首先要重视自己的沟通方式,以及言行举止,能结合不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因材施教,采用多元的方法予以引导和帮助,能够抓住儿童的思维变化情况,对儿童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所以教师要日常观察儿童,多了解多沟通,才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提供有助于儿童互相合作交往的心理机会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工作,学校也应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会,可以为儿童举办各类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在与人合作交往中感觉轻松愉悦。儿童喜欢与同伴玩耍也是基于心理交往的需求,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重视选用积极的社会行为。通过活动交流使儿童感受到与同伴合作交往的趣味,教师也应发现在合作交往过程中害羞的儿童,并且找出他们身上的发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儿童构建自信心,提供与人交往的均等机会,采用多元化形式鼓励儿童积极踊跃地进行活动,与同伴互助合作过程中,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逐步开拓心灵,丰富认知,从而身心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应认真观察儿童的发展情況,与儿童交心谈心,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才能够鼓励儿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促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春莉,徐晓涵.3-6岁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

[2]许海英.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张永红(1981.8— ),女,汉族,甘肃会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白银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儿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