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湿热伤阴病机分析及治法应用

2020-02-14曾令武

江苏中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阴液苦寒赤芍

曾令武 孙 钢

(1.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江苏苏州215131;2.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009)

己亥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目前针对本病的治疗未有特效的药物,而中医药在减轻患者症状,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促进患者恢复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患者湿热伤阴阶段的病机分析,阐述滋阴清热化湿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结合案例分析,以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和实践。

1 中医学对新冠肺炎病因的认识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性强,以呼吸道传染为主要传播特点,人群普遍易感的传染病。中医学将此类疾病归于“疫病”“瘟疫”等范畴。《素问遗篇·刺法论》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隋代巢元芳《诸病源候论》云:“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首次提出“疫”是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但由于地域的差别,各地对于本病的病因认识不尽相同。武汉地区研究者如范氏等[1]认为,武汉市冬季寒冷潮湿,新冠肺炎病因以“寒”为主,间夹湿邪。南京薛氏[2]认为南京地区此次新冠肺炎病因为湿邪蕴郁。上海薛氏等[3]认为上海新冠肺炎以湿热蕴肺为主要证候。天津郑氏等[4]从湿毒疫论治新冠肺炎。甘肃魏氏等[5]研究发现该地区新冠肺炎患者全病程中均有湿邪为患。国医大师唐祖宣认为本病病因为湿温疫毒[6],杨春波认为病因为湿热瘟疫[7]。可见,大多数学者对本病病因认识中均有“湿邪”为患。

2 新冠肺炎湿热伤阴病机分析

湿邪致病为外感热病主要病因之一。湿为六淫之一,有内湿与外湿之分。但是不管是内湿还是外湿,只要湿邪为患,可随人体质而化,平素阳弱阴偏盛之人多化为寒湿,而阳亢之人多从热化为湿热。湿为阴邪,重浊黏滞,缠绵难愈,阻遏气机,气机不畅,郁而化热,湿热交蒸,伤阴耗液,故致湿热伤阴。正如薛雪《湿热病篇》云:“湿热证数日后,汗出热不除,或痉忽头痛不止者,营液大亏。”外感湿热证出现伤阴一般有三个途径:一者,湿热外受,易伤脾胃,致运化失司,化源不足而阴液亏虚;二者湿热日久,湿从热化,热为阳邪,灼伤阴液;三者因治疗时使用燥湿祛邪法,多予芳香化湿之品,该类药物性偏温燥,易耗血伤津,致阴液亏损。从我们临床诊治新冠肺炎患者经验来看,患者初期证属寒湿袭肺、湿困表里,进而出现湿热蕴肺,甚至发展为热毒、疫毒闭肺等证。随着患者的病程逐渐延长,以及临床使用芳香化湿、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等药物治疗后,患者湿邪未净,黄腻苔逐步变成黄燥苔,出现裂纹,舌面少津,甚至出现部分剥苔表现。患者自觉症状为低热、五心烦躁、口干多饮、咽干咽燥、干咳痰少、小便黄赤,舌象可见舌面少津,苔糙,或黄燥,或花剥,舌质红或绛,或紫暗,舌尖红如芒刺,脉细数或细弦。此时患者湿未除尽,而阴伤已现。

3 滋阴清热化湿法应对湿热伤阴

湿热与阴伤同病,临床中还需区分湿热重于阴伤,还是阴伤重于湿热,或是湿热阴伤并重。但是不管哪种表现形式,治疗总以清热化湿与滋阴两法合用为总则,再权衡湿热与阴伤之差异。如纯予滋阴,则易助湿而邪更甚;如单予祛湿热,则易伤津而阴更虚。正如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燥湿同形同病》言:“若用风药胜湿,虚火易于僭上,淡渗利水,阴液易于脱亡;专于燥湿,必致真阴耗竭;纯用滋阴,反助痰湿上壅。务使润燥合宜,刚柔协济,始克有赖。”治疗时应联合使用滋阴、清热、化湿之法,权衡各法用药之轻重,不失圭撮,以避免加重病情。

滋阴与清热化湿,所用药物寒热属性相左。但是,《金匮要略》即有栝楼瞿麦丸用以治疗下焦阳虚湿热伤阴证,寒温并用。因此药物属性相反的药物,只要选择得当,配伍精准,是完全可以避免祛湿伤阴、滋阴碍邪的弊端,还能使滋阴与祛湿热相得益彰,达到如《本草经疏》所云“阴回热解,湿燥而诸证自除矣”的效果。

滋阴药宜选择甘淡微寒之品,如玄参、地黄、麦冬、石斛、玉竹、丹参、白芍、天花粉、沙参、川贝、百合、莲子、墨旱莲等清润滋阴药物,滋阴而不敛湿;避免熟地黄、黄精、龟甲、鳖甲等血肉厚重之品,以防助湿留邪。祛湿药物多辛温苦燥,有伤阴之弊,宜选用甘平、甘淡之品,如大豆黄卷、薏苡仁、茯苓、车前子、泽泻、滑石、通草之类,渗湿除热,又甘以润之兼顾阴分。清热药物要谨防苦寒之剂而宜选用甘寒、甘凉之味以清热,如牡丹皮、赤芍、地骨皮、水牛角等,以防寒凉过度,损伤中阳,阳气下陷,洞泻伤阴液,甚至寒气冰伏湿邪,形成湿阻甚而热深伏的后果。

滋阴清热化湿的方剂有泽泻汤、芍药汤、金水六君煎、内疏黄连汤等,以祛湿热为主兼滋阴津;六味地黄丸、清营汤等,则是主以滋阴兼以祛湿热;知柏地黄丸、甘露饮、济阴煎、化阴煎等,养阴津与祛湿热并重。在临床中,我们可以沿用古法组方思路,依据总体治则和具体选药原则,合理遣方用药,能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 验案举隅

患者,男,70岁,武汉来苏人员。2020年2月21日初诊。

主诉:低热、干咳、胸闷1周。2020年1月31日出现双下肢肌肉酸痛,以双侧大腿为主,无发热,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急。2月2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2 ℃,胸闷气急,咽拭子查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胸部CT示两上肺胸膜下多发淡片状渗出影,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西药予盐酸莫西沙星0.4 g,每日1次;克立芝2粒,每日2次;甲强龙40 mg每日2次,5 d后改20 mg每日1次,治疗3 d。西药治疗半月,患者仍低热不退持续1周,请中医会诊。刻下:患者低热,午后夜间为主,体温不超过38.5 ℃,干咳,少量黏痰,胸闷,动则加重,口干,咽干,喜饮水,纳食可,大便干结,小便可,舌红、苔少、中后部黄腻,脉弦细。中医辨证属湿热伤阴,治以滋养清热化湿。处方:

生地15 g,生石膏30 g,桑白皮15 g,黄芩15 g,麦冬15 g,天冬15 g,知母10 g,石斛15 g,桔梗6 g,杏仁10 g,陈皮6 g,丹参15 g,炒赤芍10 g,怀牛膝15 g,生甘草5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2020年2月24日二诊:患者体温热峰较前降低,不超过38 ℃,仍有干咳,活动后胸闷,口干较前稍有好转,大便干结缓解,舌红、苔少、根部黄腻,脉细数。处方:生地15 g,麦冬30 g,玄参10 g,五味子10 g,石斛15 g,丹皮10 g,炒赤芍10 g,丹参15 g,夏枯草10 g,杏仁10 g,桔梗6 g,生甘草5 g。3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2020年2月27日三诊:患者体温正常,稍有咳嗽,活动后仍有胸闷,口干咽干明显好转,纳食可,二便正常。舌红边有瘀斑、根部薄黄腻,脉细数。处方:西洋参7 g,生地15 g,麦冬30 g,北沙参15 g,桑白皮10 g,瓜蒌皮10 g,桃仁10 g,杏仁10 g,赤芍10 g,黄芩10 g,陈皮10 g,茯苓10 g,藿香10 g。5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服上方后,患者能自行下床活动,3月4日复查胸部CT提示两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予出院隔离观察。继以金水六君煎调理善后。

按:本例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形体偏瘦,属于阴虚体质。湿热袭肺,前期治疗中使用大量抗生素及激素等苦寒药。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言“吾见温病而恣用苦寒,津液干涸,不救者甚多”,明确提出温病应慎用苦寒药。苦寒药物虽能减轻患者高热症状,但苦寒伤阳,寒气冰伏湿邪,湿阻日甚,郁而化热,湿热焦灼,耗伤阴液。患者症见低热不退,干咳,口干,咽干,喜饮水,舌红、苔少、中后部黄腻,脉弦细,湿热重于阴伤。一诊时,仿玉女煎加减,易熟地黄为生地黄甘寒保津又防过于滋阴碍邪;石膏辛凉清气;桑白皮、黄芩清肺热利湿;知母苦甘性寒,清热泻火又滋阴生津;丹参、赤芍清热凉血;联合麦冬、天冬、石斛益胃养阴;桔梗、杏仁、陈皮宣肺;牛膝引药下行,引湿热下行从小便出。正如《温病条辨·中焦篇》云:“温病伤人身之阴,故喜辛凉、甘寒、甘咸,以救其阴。”二诊时,患者湿热得到部分缓解,阴伤较明显,此时宜以甘寒酸甘法为主,《温病条辨·中焦篇》载“阴伤既定,复胃阴者莫若甘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也”,以益胃汤为主方加减。生地、麦冬、玄参、五味子、石斛酸甘养阴为主,丹皮、丹参、赤芍清热凉血,桔梗、杏仁宣肺祛痰。三诊时,患者湿热症状进一步减少,见久病致虚、致瘀之象,在二诊基础上加益气养阴、凉血活血之品。西洋参补气养阴生津,生地、麦冬、北沙参甘寒养阴,桑白皮、瓜蒌皮、黄芩清肺化痰,桃仁、赤芍活血化瘀,藿香化湿,茯苓、陈皮健脾化痰,杜痰湿之源。经治疗后患者诸症减轻,以金水六君煎滋肾阴化痰湿巩固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阴液苦寒赤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呼伦贝尔野生赤芍资源科学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观菊赏鹦有怀
咏棕树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谈养阴生津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苦寒吟
新疆赤芍
《伤寒论》方中“存阴液”思想应用举隅
赤芍与辛芍组方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