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斌利咽药组拾零
2020-02-14王彩娣李贝贝
王彩娣 李贝贝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广东深圳518101;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00)
指导:曾纪斌
曾纪斌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年,临床经验丰富,其治疗咽喉疾患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选用以下8组利咽药组,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凤凰衣、木蝴蝶
二药相伍,利咽开音,和胃降逆,用于胃气上逆、声道失利而致音哑咽痛者。
凤凰衣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壳内膜,性平,味甘,入肺经,有养阴清肺、止咳之效。《名医别录》谓其“主久咳结气”,《浙江中药手册》言其可“清肺火、化燥痰,治咽痛失音”。其高度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生物性敷料,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此物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1]。木蝴蝶味甘苦,性凉,入肺肝胃经,清肺热,利咽喉,疏肝和胃,主治肺热咳嗽、喉痹喑哑。章次公首用此对药治疗溃疡病,以“护膜医疡”[2]。现代医者将其运用于肝火犯胃所致胃食管反流之咽喉不适,疗效亦佳[3]。
吾师指出,若患者咽喉不利,伴有胃脘疼痛、嗳气、反酸、胸骨后灼热感等症状,则说明其病根在胃,在辨证治胃的基础上,必加入此药对,不仅有开音之功,更具和胃之力,标本兼顾,屡奏速效。凤凰衣轻清上浮,吾师一般量取6~10 g;木蝴蝶性偏寒凉,不宜多用,常用量5~10 g。
2 薄荷、牛蒡子、蝉蜕
三药相伍,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风热侵袭、热毒肿痛之咽喉不利者。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利咽、宣肺透疹。蝉蜕甘寒,入肺肝二经,可治疗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
叶天士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热外袭,初期其邪气常常停留肺卫,在卫者多发热、恶寒明显,在肺者,则其咳嗽、咽痛多见,甚则咽喉肿痛。吾师常以此三药合用,对于风热外袭咽喉者有奇效,但用之不可过量,应中病即止。薄荷、蝉蜕临床常用6~10 g,牛蒡子10 g为宜。
3 板蓝根、青黛、山豆根
两两药物相伍,清热解毒利咽,用于火毒热盛之咽喉肿痛不利者。
板蓝根为苦寒之品,归心胃经,善清实热火毒。据现代药理研究,板蓝根有明确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4]。青黛本与板蓝根同出一物,味咸性寒凉,入肝经,长于清泄肝经实火,亦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疗热毒炽盛所致喉痹、咽喉肿痛。山豆根苦寒,归肺胃经,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疗火毒蕴结所致咽喉红肿热痛之要药。药理研究表明,山豆根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病毒、抗肝损伤、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但因其所含生物碱可导致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很少选用。一般其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超剂量用药,临床用量应小于10 g。
吾师认为板蓝根、青黛两药同用清热凉血解毒力偏大,有伤阳之弊,一般择其一,板蓝根多用于胃火实热上攻者,青黛多用于肝火旺盛而延及上焦者。两者临床常用量取10 g,板蓝根可加量至20 g。可分别与山豆根配用,因其有毒,临床应慎用,吾师认为辨证准确属火毒者,可放心用之,但一般不会连续服用超过1周,剂量以3~6 g为宜[5],但也应中病即止。
4 射干、马勃
两药合用,清热化痰,用于痰热所致咽喉肿痛者。
射干苦寒,归肺经,《神农本草经》言:“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马勃味辛,性平,归肺经,有清肺利咽、凉血止血之功效,主要用于咽痛喑哑,咳嗽,风热郁肺,衄血等,《本草衍义》提到其“以蜜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闭咽痛”。因本药性平,不论热毒、风热、或虚火上炎所致咽喉肿痛均可选用。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病体多秉其气,呼吸系统疾患也多夹痰夹湿,肺亦为贮痰之器,若痰湿有与热相合者,临床常见患者咳咯黄痰,咯痰难出,结合舌脉,发现有痰热之征象,吾师常用本对药,两药常用量均为10 g。
5 桔梗、甘草
此对药临证运用频繁,两药相伍,清热化痰利咽,用于痰热咳嗽、咽喉不适者。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之功,主要用于肺气不宣,痰涎壅塞所致咽喉不利,大剂量可促进脓疡破溃,加速排脓,《药类法象》曰其可“治咽喉痛,利肺气”。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补脾益气等功效,主要用于痰多咳嗽、咽喉肿痛等,其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对于咽痛和咳吐脓痰、黏痰等症状有奇效。两药合用即桔梗汤,乃《伤寒论》所载治疗少阴咽痛之千古名方,“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桔梗汤乃是吾师治疗诸多咽痛的基本方,加以配伍适用范围极广,常常有痰热咽痛之轻症者,无明显外感寒热之征象,予此药对,温水浸泡,以代茶饮,频频呷服,疗效佳者是药过痛止。此药对中甘草谨遵古方,以生甘草为宜,常用量6~10 g;桔梗常用剂量为10~15 g。
6 玄参、麦冬、生地
三药合用,清热养阴利咽,治疗肺阴亏虚、阴液耗损,无力滋养咽喉之咽痛者。
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可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要用于热入营血、热病伤阴之咽喉肿痛等。《品汇精要》所载玄参:“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麦冬甘微寒,微苦,归心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要用于肺胃阴虚,喉痹咽痛,心阴虚等。生地虽无利咽之效,但与玄参、麦冬配伍,可增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利咽之效,治疗阴虚火旺之咽喉不利者[6]。玄参、麦冬合用即是《辨证录》中所载之玄冬汤,治因阴阳偏,火有余而水不足。现代药理研究三者合而用之,有抗炎、增加唾液腺分泌等作用[7]。
吾师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若是伴有慢性肺系疾病,久咳不愈,多是无益于肺体,临证中多见口干咽燥、渴欲饮水、手足心热等阴虚之证者,咽部干痒者则加入之,三药常用剂量10 g,生地可视病情增加至20 g。
7 柴胡、黄芩
临床上两者和解少阳,对咽喉疾病无明显风热、实火、阴虚者,效果甚佳。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能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两药相配,似乎与咽喉疾病治疗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两药合用乃和解少阳之要药。《素问·六元正纪要大论》言:“少阳所至,为喉痹。”不难看出,咽为少阳之使也,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可解表清肺。
吾师临证中常用此药对多以《伤寒论》少阳病篇为理论指导,邪在少阳,属半表半里则可选用,临床中柴胡10 g为宜,黄芩6~10 g。
8 半夏、厚朴
两药相伍,行气消痰,用于气滞痰阻咽喉不利者。
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主要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主要用于痰湿所致诸症,临床为治疗痰湿第一要药。《神农本草经》云:“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厚朴苦辛温,归肺脾胃大肠经,主要用于湿滞伤中、食积气滞。两药合用乃千古名方——半夏厚朴汤,主要治疗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炙脔之梅核气。梅核气一病按《医宗金鉴》所载: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其中更是指出,此病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
吾师常常感叹当今大部分人的压力高于从前,物欲横流的社会往往让人思虑无穷,而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则过于优越,以车代步,美酒佳肴,则多痰湿内生。正所谓“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此即是很多患者痰阻气结,咽喉如有异物之由来。运用此方多以半夏厚朴汤化裁,药房备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四种,临证中多用法半夏为主,剂量一般在10~15 g为宜,厚朴取量1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