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技术在急性胆囊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14陆俊杰
陆俊杰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0 引言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胆囊炎发病因素有很多,和患者的饮食情况、体力活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及剑突下疼痛,钝痛或绞痛,恶心呕吐,有时伴有背部及右侧肩部的疼痛,患者腹痛剧烈时,会出现脱水,休克及腹膜炎等症状,甚至严重时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1-2]。随着科技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探究在急性胆囊炎手术中应用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技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极电凝锐性分离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技术治疗。本次研究所有对象均已临床确诊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54.35±2.3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55.46±2.2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
1.2 方法。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血型,出血、凝血时间,肝肾功、血糖,心电图,胸片,肝胆胰脾双肾B超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单极电凝锐性分离法进行治疗。患者平卧,进行全身麻醉,常规消毒,在脐孔下进行切口,气腹针进入腹腔后,气腹以二氧化碳建立,在控制好压力,进行气腹穿刺,进入腹腔。置入腔镜镜头探查腹腔,对剑突下和右腋前线肋缘下进行穿刺。左倾头高体位,视情况行胆囊穿刺减压,分离胆囊周边粘连,显露胆囊三角。用分离钳及电钩分离游离寻找胆总管、胆囊颈管、胆囊动脉。夹闭并切断胆囊颈管。将胆囊管残端提起,用电钩或电铲等单极设备分离胆囊与胆囊床,完整剥离胆囊。冲洗创面后电凝止血,取出胆囊,完成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技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采用三孔法,若暴露不明显增加一孔帮助暴露,视情况行胆囊穿刺减压,用吸引器顿性分离胆囊和周围组织间粘连,直到胆囊完全暴露。电凝打开胆囊浆膜层,吸引器钝性分离、暴露胆囊管及胆囊血管,用离断胆囊血管和胆囊管,提起胆囊,分离胆囊床后并从腹壁切口取出[4]。
1.3 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胆管副损伤及术后感染等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低,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腹腔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常见的发病原因是胆囊结石嵌顿,导致胆囊胀大,无法将浓缩的胆汁排出去,在人体内产生化学反应,继发细菌感染[5]。炎症感染较重的胆囊炎通常有胆囊壁水肿及胆囊周边粘连等情况,视野不清操作不便,容易引起胆管损伤,而且这样的胆管损伤通常难于一期修复,还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吸引器钝性分离是采用吸引器头端钝性分离胆囊三角,主要采用刮、挑、吸等动作分离粘连及胆囊三角。本次研究对比结果显示,吸引器钝性分离法较传统单极电凝的手术有明显优势,急性胆囊炎组织水肿,吸引器分离属于物理分离,不会产生烟雾,从而减少了对手术视野的干扰,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吸引器头端宽大,通过刮、挑、吸的动作进行不会损伤胆囊三角内的管状结构,从而避免了术中胆囊动脉出血、胆总管、右肝管副损伤的发生。
在手术时,如发现胆囊肿胀严重、张力过高,可用气腹针或穿刺针适当减压,降低胆囊张力,为左手器械握持胆囊创造条件,同时胆囊减压后能解除占位效应,提供良好视野。但减压不宜过多,如胆囊完全失去张力,解剖时可能难以达到正常层面,解剖过深时可能损伤肝实质,发生大出血,甚至中转开腹[6]。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单极电凝锐性分离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技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急性胆囊炎手术中应用吸引器钝性分离技术,不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