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刘爱东教授治疗胸痹用药规律分析

2020-02-11李晓辉刘迎辉辛宇咛徐佳男刘爱东

吉林中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枳壳赤芍胸痹

李晓辉,刘迎辉,辛宇咛,徐佳男,刘爱东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长春 130117)

胸痹首见于《灵枢·本脏》:“肺小则少饮,善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胸痹是病位和病机的结合。胸属上焦之区;痹是痞塞不通之意。因不通则痛,故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其症状特点与西医学中冠心病关系密切,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达1 100 万人[1];中医药在治疗胸痹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在防治胸痹疾病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挖掘潜力,所以探析及总结胸痹的临床治疗经验尤为重要。

刘爱东教授为吉林省名中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学员,国家名医黄永生老师学生,从事中医心血管疾病及教学20 余年,潜心钻研,医理通透,经验丰富。现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工具,挖掘并分析刘爱东教授治疗胸痹临床用药经验。本研究纳入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期间吉林省中医院二部刘爱东教授门诊就诊为胸痹或胸痹心痛的患者的首次处方。共118 首处方,127 味中药。

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处方的剂型为汤剂或者免煎颗粒;2)服用方法为内服;3)方药齐全。排除标准:1)医案信息不全;2)诊断不明确。并参照《中药学》[2]将药物进行统一规范化,如夜交藤为首乌藤、龟板为龟甲、山栀子为栀子等。将收集的胸痹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 2.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单味药的用药特点

2.1.1 单味药物频次 将胸痹处方中每味药的出现频次按从大到小排序,在127 味中药中,统计频次超过15 次的的常用药及药量,其中前10 位的中药有白术、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党参、枳壳、郁金、延胡索、茯神。见表1。

2.1.2 性味 由表1 可得,刘爱东教授用药主要偏向于温类药物为主,这也验证了胸痹“阳微阴弦”的病机理论;五味主要以苦、甘、辛为主。以此验证了胸痹疾病因于寒、虚、瘀所致血脉不通,临床治疗通过温通、发散、燥坚之品将血管中的瘀阻之物化解,畅通脉道,气血循行无碍。

2.1.3 归经 由表1 可知,归经主要以肝、脾、心、肺、胃、肾为主,即在教材[3]的基础上,多加了胃经,与《内经》中“胃络通心”及袁宝庭的“心胃同治法”理论相通[4]。刘爱东教授认为不仅脏腑经络相通,即“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心之包络,与胃口相应,往往脾痛连心”;亦有《金匮要略》中治疗脾胃病名方理中汤,即人参汤,治疗“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所以注重胃腑胃经的防治,对于胸痹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中医整体观的展现。

表1 常用单味药物(≥10 次)

2.2 药物组合分析 基于关联规则的分析,得到胸痹处方常用药物组合共36 对,17 味药。在药物配伍组合中补益气血兼活血化瘀相配伍,如白术-当归、党参-当归、赤芍-当归等;健脾理气相配伍,如白术-枳壳;健脾理气兼祛痰除湿,如白术-茯苓、陈皮-白术、白术-瓜蒌等。刘爱东教授在处方中运用白术配伍的频次很高,还有以祛实证之邪为主的药对,如延胡索与川芎、郁金与枳壳等。见表2。

表2 药物组合频次(支持度≥23)

2.3 核心处方药物组合 将支持度调至15%(支持度个数为18),20%(支持度个数为23),25%(支持度个数为30)。由此可见在118 首处方中,常用的核心组方为白术、党参、茯苓、当归、川芎、赤芍、枳壳、生地黄。即四君子汤去甘草,以党参易人参;加四物汤化裁,以生地黄易熟地黄,赤芍易白芍;加枳壳,走气道,是气顺瘀解的理念[19]。见图1。

2.4 核心理念分析

2.4.1 补益气血以正本虚 通过单味药物频次、药对组合分析及核心处方用药,得出以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化裁的常用方药。刘爱东教授从气血两方面入手,常以四君子汤化裁。因“人参为温补峻烈之剂,用以峻补五脏阳气;党参平补和缓之品,可作滋养脾胃之要药”[5],党参用于轻症和慢性疾病,人参多用于急症、重症,故将党参易人参。加以四物汤化裁,其作为补血的主方,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伤重,肠内有瘀血者”。故凡血虚者皆用四物汤,但破血宜用赤芍,凉血宜用生地[20]。

图1 刘爱东教授常用核心药物组合网络

而单味药重用白术,因其可“在气主气,在血主血”;重用当归,因于“凡血受病,必须用之”,其可“破恶血,养新血”,取其苦温之性助心散寒,又其味辛散,作为血中之气药,以达血和气通,使气血各有所归。

2.4.2 兼以理气、活血、祛痰等,以泻实邪 因于本虚,则脉道失充,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瘀久生内热。故在正本虚的同时,应加以生地黄、赤芍等清热凉血活血,使邪去而不伤正。现代研究表明赤芍其脂溶性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6]。加枳壳可破气,“主高,高者主气”;可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7]。现代研究发现枳壳具有保护心肌细胞,调控血管舒缩、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8],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川芎作为血中之气药,“破癥结宿血,养新血……消瘀血”,发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流动性及保护心肌等作用[9]。茯苓不仅健脾宁心,还可利湿化痰,能将心脉瘀阻之邪从三焦水道利出。现代研究表明茯苓中茯苓素与体内的醛固酮受体相结合,增加体内Na+和K+排泄,促进利尿作用[10]。

以上不仅体现了刘爱东教授在治疗胸痹疾病方面在补虚的基础,给予行气、活血化瘀、祛痰除湿等药物,还展现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的优势。

3 讨论

对于胸痹病因病机的记载有:“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论述了胸痹的病机是“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虚衰、阴寒凝滞于内,故在胸痹心痛发生中皆因上焦阳虚。《素问》记载:“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闭阻不通而发心痛”。又《景岳全书》记载:“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搏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圣济总录·胸痹门》曰:“夫胸痹短气者,由脏腑虚弱,阴阳不和,风冷邪气,攻注胸中。”施今墨认为胸痹“阳虚固有之,阴虚者尤多见。”由此可知导致胸痹的病因病机包括饮食、情志、寒邪、劳倦内伤及体虚等多种因素[11]。中医学总结胸痹的病机有虚有实,但主要在于心脉痹阻[3]。

对于胸痹的治疗,各家思想丰富独到。《内经》记载:“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郭荫楠[12]总结《金匮要略》胸痹治以“温”为主的五法是温通、温散、温补、温化和温利。王炳恒[13]通过对胸痹病机探讨认为有以下治法:宣痹通阳、温补中焦、理气化饮和峻逐阴邪之法。曹静[14]认为心肝的经络循行是胸痹发病的依据,指出肝失疏泄,则气机不利而郁结,痹阻胸阳而致病,故可从肝论治胸痹。李文杰通过多年从肝论治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认为疏肝理气健脾之法为主要疗法之一[15]。程志清认为治疗胸痹应心胃同治,即疏肝和胃、涤痰化瘀及清利湿热[16]。吴以岭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角度论治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7]。

刘爱东教授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指出胸痹疾病因正气虚损,不能及时将体内邪气排除体外,而导致心脉痹阻而致。故在临床治疗胸痹疾病方面提倡在补虚的基础,给予行气、活血化瘀、祛痰除湿等药物。综上所述,刘爱东教授以补本虚泻标实为治则,与王永炎教授提出的“虚气流滞”理论相符合,虚气即指人体阳气或正气不足;滞则为瘀、为痰、为饮的病理产物[18]。以上均体现了刘爱东教授在临床治疗胸痹处方中补中有行,通中寓补的诊疗思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将刘爱东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客观化的展现出来,为临床优化诊疗胸痹疾病提供了依据与指导。

猜你喜欢

枳壳赤芍胸痹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呼伦贝尔野生赤芍资源科学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新疆赤芍
赤芍与辛芍组方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