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684例输血患者Rh血型系统抗原频率及不规则抗体检测临床价值分析

2020-02-07张冬霞王晓宁李凌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表现型血型抗原

赵 震,张冬霞,王晓宁,刘 冰*,李凌波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输血科,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省肿瘤医院 输血科;3.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近来,已经发现了6个新的血型系统,截至2018年12月,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达到36个,红细胞血型相关抗原360个[1]。2012年7月,在墨西哥坎昆国际会议上,ISBT红细胞免疫遗传和血型命名工作组批准FORS、JR和LAN为新的血型系统[2-4]。而后,Vel血型抗原的分子基础得以阐明,补体调节蛋白CD59及核苷转运蛋白ENT1均被证明是独立的血型系统[5,6]。人类血型抗原有许多都具有转运功能,这是人类血型表达的功能之一。人类血型是人体生理生化代谢、人体免疫机制的一部分。血型抗原大多具有遗传的多态性,这是人类适应自然进化的结果,很多功能也与临床密切相关,其功能的缺失或是在临床导致某种疾病或是使某些治疗失效。同时,人类血型抗原也能引发免疫反应。如Rh血型系统即含有多种具有很强免疫原性的抗原,截止2018年12月ISBT确认的Rh系统抗原达到55个(http://www.isbtweb.org),其5种主要抗原RH1-RH5,即由D、C、E、c、e免疫产生的抗Rh同种抗体可导致严重或致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HTRs)与严重的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HDFN)[7]。本项研究了吉林地区待输血患者红细胞Rh系统表型构成,以及各血型抗体在上述患者中的阳性分布,以探讨Rh系统抗体产生的规律和为提出解决办法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样本选择

样本采自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检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需要输血且能明确追溯免疫史(输血及妊娠史)的患者血液标本共9684例,其中男4398例,女5286例,年龄0天-90岁,明确有临床免疫史患者4860例,无免疫史患者4824例。

1.2 仪器与试剂

ABO、RhD血型定型检测卡(单克隆抗体)、Rh血型抗原检测卡(单克隆抗体)、抗人球蛋白检测卡、ABO血型反定型试剂、不规则抗体检测试剂、低离子强度盐溶液(LISS)均由长春博迅公司生产;抗体鉴定谱细胞(10人份),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以上所有试剂均在效期内使用。Microlab STARlet IVD卡式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由瑞士哈美顿公司生产。

1.3 方法

样本ABO、RhD、RhC、RhE、Rhc、Rhe血型检测: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加入含EDTA抗凝剂的试管中,将采集的标本采用卡式全自动血型分析仪进行检测。样本不规则抗体筛查:患者标本静脉血采入无抗凝剂试管中,37℃放置2 h后离心,2 000 rpm 10 min,取上清。使用LISS将1号至3号筛选红细胞配制成0.8%悬液,采用卡式全自动血型分析仪进行检测。不规则抗体鉴定:阳性标本用1-10 号谱细胞进行微柱凝胶法抗体特异性鉴定。按卡式法说明书操作,并根据与谱细胞的反应格局判定抗体的特异性。应用2-Me排除自身冷凝集素。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率(%)描述,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Rh血型系统表现型

应用Rh血型抗原检测卡对9684例临床样本进行Rh血型系统5种主要抗原的检测(以5种抗Rh抗-D、抗-C、抗-c、抗-E、抗e,可将Rh血型系统分为18个表现型[8]),测得Rh血型表现型共16种,其中RhD阳性表现型9种共9651例(99.66%),RhD阴性表现型7种33例(占0.34%),未检出弱D型,见表1。

表1 Rh血型抗原检测卡检测9684例患者Rh血型分布结果

注:“0”代表阴性,“+”代表阳性

2.2 患者D、C、c、E、e抗原分布

9684例患者D、C、c、E、e抗原分布见表2。患者5种抗原阳性所占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e>C>c>E。

表2 9684例患者D、C、c、E、e抗原分布

2.3 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

9684例患者血清中共检出抗体102例,阳性率1.05%,102例阳性样本分别为抗E 20例,抗D 14例,抗C 10例,抗e 3例,抗cE 3例,抗c 2例,抗M 8例,抗Fya5例,抗Leb3例,抗Jka2例,抗Dia2例,抗Mur 2例,抗C与抗M并存1例,抗E与抗Leb并存1例,自身抗体26例。其中Rh血型系统抗体54例,占全部检出抗体的52.94%,检出的明确特异性的抗体中,抗-E最多占19.61%。

2.4 有无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Rh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

全部Rh系统单独抗体共52例,在有临床免疫史患者中检出率为1.01%(49/4860),与无免疫史患者检出率0.06%(3/4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7,P<0.01),见表3。

表3 有无输血或妊娠史患者Rh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安全有效的临床输血,是现代临床治疗过程中重要措施之一,准确的血型鉴定是安全输血的前提与保障。临床输血治疗中,Rh系统是除ABO系统以外最重要的血型系统,也是最复杂、最富有多态性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之一。

Rh血型系统在输血医学中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RhD阴性的人接受RhD阳性血后,大部分可能会产生免疫性抗-D抗体,将导致再次配血的困难及输血的不安全性或导致年轻女性未来生育的隐患。除了RhD抗原,RhC、Rhc、RhE、Rhe抗原在输血相容性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RhE、Rhc抗原随机输注均可能会导致免疫性抗体产生的问题[9]。检测待输血患者人群中Rh血型表型分布情况,探讨不规则抗体分布规律,有利于实现红细胞的精准输注,有利于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对吉林省部分地区需要输血且能明确追溯免疫史的9684例患者进行了检测,测得16种Rh血型表现型,其中RhD阳性表现型9种,其中以DCe(41.50%)和DCcEe(39.57%)所占比例最高,与文献报道[9]的吉林省部分地区患者Rh表型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而其中检测到1例罕见的DCE表型,据报道[10]北京地区检测8万人次的献血者仅发现1例。国内现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只要求输血患者常规检测ABO正、反定型和RhD抗原,对Rh系统其余抗原无明确要求,有研究[11]表明吉林地区待输血患者包括全部表型的RhE抗原阳性频率接近52%(RhE阴性频率49%),且由于红细胞RhE抗原非同型的“盲输”,如此接近的RhE阴阳性频率又导致了本地区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以抗-E抗体为第一位。上述研究结论与本研究中患者RhE抗原分布及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也一致,即本研究中RhE抗原频率50.93%,产生的抗体以抗-E抗体最多占到了19.61%,鉴于本地区RhE、RhC、Rhc、Rhe抗原阴性频率均显著高于RhD抗原,在仅常规检测RhD的情况下,其他Rh抗原非同型的“盲输”,必将给临床输血带来一系列隐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Rh系统抗原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抗体产生的原因可由于输血和(或)妊娠等免疫因素而产生红细胞同种抗体[11]。如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可明确追溯免疫史(输血及妊娠史)的患者中,产生的Rh系统不规则抗体具有明显差异,有无输血或妊娠史患者出现Rh系统不规则抗体存在统计学意义,有免疫史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免疫史患者(χ2=40.57,P<0.01)。这提示我们在临床输血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曾反复输血患者及需要输血的女性患者,对于RhE、RhC、Rhc、Rhe抗原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提高警惕。

对于临床输血治疗,有时最好的做法就是提供表型匹配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作为预防措施。例如,当DCe表型(E抗原阴性)的患者第一次输血时或已产生抗-E时,可为此类患者准备E和c抗原均为阴性的红细胞,主要是因为产生抗-E的免疫刺激也可能同时刺激产生抗-c或抗-cE,而常规检测却难以检测到这种抗-c或抗-cE。类似地,对于血清中明确含有抗-C的DEc患者,可以考虑使用e阴性的供者血液[12]。

猜你喜欢

表现型血型抗原
血型也会改变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相关变式题型解析
浅谈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