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有效培养路径

2020-02-04张镇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初中数学

张镇江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思维和归纳意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开展归纳探究学习。据此,本文提出多媒体式微课教学、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小组合作学习、鼓励自主学习等多条有效培养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  归纳意识  培养路径

在知识呈现爆炸性、多样性的今天,良好的学习归纳总结能力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思维和归纳意识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意识的培养。以下是基于此的相关探讨。

一、借助微课教学,培养归纳学生意识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往信息化方向发展,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出现就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事实上,微课除了因其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生动可感而被教师所钟爱外,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其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上的束缚,让学生可利用课余闲暇时间自主利用微课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从而实现科学的知识体系架构。

教师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之后,还针对课堂重点内容制作易为学生理解的微课,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九年级上册《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一课教学为例,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者数学性质的分析來为学生展示数据集中趋势的三种表示方法。本课的学习难度相对于其他强计算、重逻辑的章节不太高,但是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琐碎,学生如果没有在课后进行及时归纳总结,很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有意识的对微课内容进行重点突出和层次梳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利用微课这一高效复习形式,对既学知识有了系统的归纳,学习完整度提升。此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每完成一个章节学习之后,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制作几页PPT展示,对计算机能力欠缺的同学,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三五个同学共同商讨需要制作的内容,由计算机能力较好的学生来制作。学生在PPT制作过程中对知识有了二次学习和巩固,加深了学习的深度。

二、引导及时复习,培养学生归纳意识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确,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养成对既往所学知识及时复习总结,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便会因为前期的知识积淀变得容易许多。而数学作为一门讲求系统性学习的科目,知识之间的关联极为密切,若学生在进行基础性学生时没有做到定期复习,搞懂学习中的疑点,那么在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力不从心之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多对学生做复习思想的渗透教育,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归纳意识的有效培养。

比如在九年级上册《对称图形——圆》这章内容比较繁杂,在学习结束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将本章的内容从圆的基本性质,到点与圆的关系,到线与圆的关系,到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从圆的周长、面积、弧长的求解,到扇形的面积,圆锥的面积求解。像这样学生就可以条分缕析的掌握圆的相关知识。为充分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道路上引路人角色,教师还可每两周对学生开展一项小测试,测试主要内容便是这两周时间内教师在课堂上所强调的重难点。通过测试这种方式,学生在进行自主复习时会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复习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通过在测试中良好的表现,更可加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自信心,为其日后进入更深层次学习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因为基础不同和数学天赋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进度上也呈现出个体差异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照顾到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差异,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开展小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优势互补,在合作中互相归纳总结。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线段、射线、直线》教学时,教师便可根据平时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将学生分为一个个四到五人的学习小组,让小组内部自由讨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不同之处,讨论完毕后选出一个小组成员代表发言。在学生表达完他们小组内部讨论得出的看法与观点后,教师进入知识系统性讲解,在课程结束阶段,教师可组织小组展开课程总结,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总结过程中既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又通过他人的发言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之处,一举两得。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学习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采取积分制,每次课堂任务完成度最高的小组积一分,一学期下来总积分最高的小组教师给予其一定的奖励,让冠军小组分享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方法与技巧,小组成员的内部分工,其余小组开展归纳反思,总结小组在合作过程中有哪些不足,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合作归纳学习效果。

四、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意识

随着基础教育行业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愈发受到重视。的确,相较于被动的灌输式学习,学生在内在学习驱动力下开展自主学习无疑会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说,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是要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故而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归纳探究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感悟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在完成对平行四边形“两边平行且相等”的概念讲授和相关应用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自主学习,探究矩形、菱形、正方形这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又具有哪些特殊的数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再如在《二次根式》的学习中,由学生通过对二次根式的计算寻找规律,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发现二次根式乘除特点,为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二次根式的乘除计算公式打好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了解到正方形与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都具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性质,而正方形相较于长方形还多了一个四边相等的特有性质。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正方形与长方形相关概念与应用的过程中又对课堂讲授只是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其实完全可以不被应试性教学内容所束缚,而是根据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感兴趣的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通过深层次的学习深入发掘数学所特有的美感。同时,学生还可对数学学科展开学科背景了解,在认识几位伟大的数学家之外对数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概的认知。教师为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除了鼓励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可定期组织一场分享会,让学生自由分享他们在自由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趣事,学习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知识,教师积极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职责,活跃讨论氛围,对学生分享内容作适当补充。藉由这样的分享会形式,学生既在听取他人分享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又把原先记在心里的知识作了口头的归纳总结,对自主学习中学到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变得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在具体的教学渗透上需要讲求一定的策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路人,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学生归纳探究意识的培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学校)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初中数学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