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舞蹈《女性天空》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2020-02-04许丹萍
许丹萍
摘要: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以肢体语言为基础,通过运用舞蹈的思维方式对人物形象进行加工与提炼,巧妙利用肢体动作将人物内心情感外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人物形象塑造在创作中需要通过了解人物背景、人物性格、人物经历等,结合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细致观察,才能让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且具有特性。本文以原创作品《女性的天空》为例,通过舞蹈编创技法、动作语汇、舞美灯光、服装音乐等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途径,了解塑造人物形象在编创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舞蹈人物 形象塑造 动作语汇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064-04
一、创作来源与时代背景
(一)题材选取
创作需要灵感,而灵感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某事、某物甚至是一部电影、一本文学作品、一段历史都能成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在舞蹈作品中,部分源于同名文学作品的改编,如《胭脂扣》《雷雨》等等,书本中描绘的人物在编创者手中活灵活现地呈现于舞台,运用舞蹈艺术表现人物的故事以及他们的一生;再如《爱莲说》《罗敷行》等舞蹈作品,源于古代诗词,在这些隽永优美的诗词中感受与想象,前者作品中女子如青莲般“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后者作品中娉婷婀娜的采桑女形象,经过舞蹈的改编将本存于诗中的人物呼之欲出。本文分析的原创舞蹈《女性天空》,题材源自一部电影《茉莉花开》,一个以女性视角为主,叙说女性在悲惨命运中坚韧顽抗的故事,舞蹈以三名女性形象作为切入点,对人物原型进行二度创作,以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思维、艺术的形式呈现于舞台。
(二)作品背景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既定空间,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的催化着人的内在性情,从而产生异化。舞蹈《女性天空》的时间线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故事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上,反映近代中国在女弱男强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群体的弱小。出身的年代、生活的环境、遭遇的经历都能够分裂一个人的性格,改变命运的轨迹。核心人物——“交际花”“家庭主妇”“学生”在命运中苦苦挣扎,从对生活满怀希冀、对爱情充满期待到最后的心灰意冷。“交际花”渴望爱情却屡遭背叛;“家庭主妇”向往自由却被囚于婚姻的牢笼;“学生”梦想读书却被迫弃书从工。三个人物在年代和社会的积淀下,具有厚重的故事基础,批判现实的同时还原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环境和思想的固化,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物形象的悲悯感贯穿始终。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含义与重要性
(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含义
人物形象是通过人物的神情外貌、行为举止、言辞谈吐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活动。而舞蹈的人物形象塑造,是通过舞蹈演员肢体动作的外化和舞蹈情节合理的发展,使欣赏者通过视觉感受,体会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是舞蹈演员与观众之间“无言的交流”。塑造舞蹈中的人物形象,需要编创者对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细致观察、感受体验,才能让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生命力。2006年胡岩创作的独舞作品《孔乙己》让人尤为印象深刻,他巧妙运用舞蹈的表现形式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演员表演出的“醉酒后的懒散随性”“胆怯紧张的行窃”,以及“疼痛到撕心裂肺的断腿”状态,由外化的动作到内心的图示一层一层抽茧剥离。人物情感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所有的情绪变化都是为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而“服务”的。同样在本文分析的舞蹈《女性天空》中“家庭主妇”一角,通过情感的转变将情节层层推进。“家庭主妇”对美好生活抱有执着的等待,但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务压力下绝望的情感油然而生,最终向往自由的力量在绝望中挣扎爆发。这一系列情感转换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物形象塑造对传达作品内容和思想情感所起到的重要含义。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犹如一个舞蹈作品的灵魂,只有在作品中注入灵魂,才能让欣賞者理解作品表达的意义,与作品产生共鸣有所感染。舞蹈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反应的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捕捉,同样反应了创作者对人物原型的理解与情感注入的方式。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决定了作品的核心思想与情感基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研究,运用舞蹈思维的方式进行加工提炼,从而提高人物形象塑造的准确性与典型性。作品《女性天空》以三名不同性格的女性为核心,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让人物形象具有鲜明性。如,舞蹈中的“家庭主妇”形象,通过“擦地”的动作,展现了朴实勤劳的人物特点;“交际花”抓住的是生性爱美、性格孤傲的人物形象特点;“学生”则是纯洁活泼、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渴望自由、渴望理想,成为了她们之间的共同点,只有通过共性的存在,才能构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合理关系,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经典群舞《中国妈妈》成功塑造了母爱无私且伟大的人物形象,抓住了母亲朴实诚恳、包容一切的特性,对“母亲”的情感变化描绘的细致入微,即使在残酷的战争之下,母爱也绝不会削减分毫。《中国妈妈》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让无数观众有感而发,潸然泪下。由此可见,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对舞蹈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作品鲜活起来,给作品注入生命力,是舞蹈创作的关键所在。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一)动作语汇
舞蹈将情感融入动作化为语言,与欣赏者进行特殊交流。其中符号性动作,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动作,表达某件事、某类人、某种情感的独特性。它们大多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动作的一种模仿和美化,通过表演者不同的情感注入,使其中含义多样化。在作品《女性天空》中,开端运用了大量的符号性动作,展现每个人物形象的特定身份,强化观众对人物形象的初步印象。女演员身着旗袍,通过“捋头发”“照镜子”等优雅的动作,展现出妖娆的体态和迷人的神情,鲜明突出了“交际花”的人物身份;“家庭主妇”佝偻的体态,通过“擦汗”“拍灰”等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表现出一位勤劳持家的妇女形象;身着学生服,手捧书本,做着“翻书”“思考”等动作的人物,便是天真美好的“年轻女学生”。
女性在社会压力下,失去自由与理想,但她们仍然拥有一颗冲破枷锁的心,女性的坚韧与独立,以及她们彼此的信任与团结由舞蹈语汇强化。在动作语汇中,出现了多次“站起滚地”的动作,表现了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被社会压力打倒,又无数次站起来的不屈精神。一系列“伸手、抓握、跳跃”等动作,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抵抗;“互相拥抱”“托”“送”等动作,表达了女性之间的共勉与互助。“交际花”不想被世人指点,“家庭主妇”不想再每日每夜的劳务,“学生”不想因为文革而弃书从工。
高潮段落诠释了人物情感暴发的过程,其中主要运用动作的重复,起到强化主题、升华情感的作用。第一次,段落重复,从一度空间到二度空间,最后到三度空间。空间变化逐渐递增的同时,三名女性的内心情感也随之波动,从忍耐到挣扎再到暴发,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次,单一符号性动作重复,通过由慢至快的动作速度变化,体现三名女性被压抑的内心情感在崩溃下宣泄暴发。如:“交际花”不断的“照镜子”;“家庭主妇”不停地“擦地”;“女学生”重复“翻书”的动作,这些动作语汇为人物形象做铺垫,以动作强化人物的内心情感,增强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技术手段
舞蹈编创中,塑造人物形象不仅需要了解人物身份背景、动作语汇,还需要运用成熟的技术手段进行编排整理。通过灵活运用编舞技法、音乐选择,让舞蹈作品更具艺术性。在不失去舞蹈本身的内涵下,融入技术手段,使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从而给予创作者编创灵感上的突破。
舞蹈开端,运用了大量的齐舞舞段,使舞台画面更加协调;后半部分,运用大量的“缠绕脱离”“三人托举”,表现三名女性想要跳脱束缚的理想和人物形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结束段,选用了一个独特的失重造型,三人互为支撑点,三人缺一不可。
不同方式的舞台调度,形成的视觉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开端中,利用横线调度,表达了女性对自由的向往,她们屹立高处,仰望远方,对理想的痴迷与犹豫踟蹰的内心相互纠缠。高潮段落中,前后交替的竖线调度,营造一种压迫感,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最后结尾段落,三位演员在舞台间穿梭奔跑,进行对角调度,表现了人物内心得到释放后的喜悦与自由。
舞蹈需要音乐烘托氛围,依托音乐掌握节奏,不仅仅是舞蹈动作的节奏,也是内心情绪的节奏。开端,女性的自我独白缓缓响起,“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都是笨重的”,从听觉上吸引观众,利用独白对观众诉说,营造女性内心自我怜悯的无奈之情。由独白结束转换为女性的哼唱,优美的哼唱旋律突出了女性的柔美,而柔美中略带忧伤的低吟,让人深切体会到女性内心散发的孤寂。随着逐步上升的音乐节奏,将情节推向高潮。具有节奏点的钟声与深沉的大提琴声相结合,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年华的消逝,给人速度与力度上的迫切感。结尾部分,再次运用了女性的哼唱,不同的是这次在优美的旋律中少了那份凄凉,多了些许美好。如同看见阳光,见到希望,舞蹈在哼唱中结束,留下了最后的独白“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她们最终是否得到了自由?无尽的喜悦是幻想还是现实?在意犹未尽中给观眾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舞蹈通过音乐的强化与激发,烘托气氛,表达情感,使欣赏者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更加巧妙地表达思想内容,让舞蹈作品更加具有欣赏性,是舞蹈编创中必不可少的创作要素,更是令人物形象情感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层次感的重要方法。
四、舞美运用
(一)服装选取
舞蹈与服装结合,能够提高舞蹈作品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可以更加突出舞蹈主题,从视觉上给欣赏者强烈的带入感和辨识性。在服装的选择上需要根据每个人物特定的形象,生活的年代、地点、身份进行选择。20世纪30年代,是旗袍最流行的时期,受到各个阶层女性的追捧,上至上流社会名媛,下至平民良家少女无不趋之若鹜。在“交际花”的服装设计上,就选用了既能代表东方女性古典美,也能展现女性身姿卓越的旗袍。选择的颜色为红色,红色代表热情张扬,在红色旗袍上还缝制了黑色的蕾丝作为装饰,让原本单调的旗袍更加的妩媚和性感,再为她配上一双金色高跟鞋,突显了“交际花”对美的极致要求。“家庭主妇”的人物形象正好与“交际花”相反,在对一位已婚女性的服装选择上,不能过于张扬,简约、方便、精干为首选,服装设计较为简单。常年的劳务没有装扮的时间,所以选用了比较温暖的紫色针织毛衣为上衣,下身着耐脏的灰色棉麻裤子,配上一块比较沉稳的藏蓝色围裙,表现了“家庭主妇”勤俭持家的朴素特征。“学生”的服装,运用了最鲜明独特的学生装,没有繁杂的装饰,以最简单的白色为主调,白色象征纯洁与美好。服装选择的巧妙,提高了舞蹈作品的整体表现力,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体现了作品风格。
(二)舞台灯光运用
灯光作为舞美技术手段中的一种,利用光影作用与颜色关系,表现不同的时间、空间,还有不同的氛围。通过灯光的运用,交代人物形象所处的环境、时间或是情绪的转换,同时能够营造舞台意境,使舞蹈的视觉效果更加出彩。作品在开端运用了三个定点,三位演员依次在灯光下出现,如同讲故事一般,分别交代了三个女性的不同身份和环境。在高潮的末尾段,运用了较暗的深蓝色基础光,表现了人物梦想破灭后的失落,营造出悲伤低沉的氛围。在舞蹈的结尾部分,全场亮起紫色顶光,烘托出美好幻想的场景,既传达出三名女性宁愿生活在幻想之中,享受着那份美好,又体现出她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淡然冷漠。最后,回归初始,在定点光中留下三个道具——交际花的红色头花、家庭主妇的围裙、学生的书本。这三样东西,象征着她们一生各自不同的执念。灯光的运用不仅烘托了人物角色所需要的场景氛围,还美化了人物的外在形象。舞蹈演员的情绪表达也会在灯光的渲染之下,与舞蹈情节的发展更加切合、准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塑造人物形象作为舞蹈作品创作中最复杂多样的部分,考验了创作者对舞蹈编创的知识积累以及艺术底蕴,同时锻炼了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捕捉与认知。作品《女性天空》以女性视角阐述故事情节,情感深沉浓厚,角度较为独特。以解析人物的时代背景、舞蹈技法、音乐选择、服装选用,尝试了多种可行性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验证了人物形象塑造对于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田宵馨.试论舞蹈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J].华章,2001(31):47-75.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邢蕾.浅谈舞蹈语言[J].科技风,2009(09):12-15.
[5]汪流.艺术特征论[M].北京:艺术文化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