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东北民歌《串门儿》

2020-02-04王靖鑫

艺术评鉴 2020年24期
关键词:民歌东北音乐

王靖鑫

摘要:东北民歌是一种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歌体裁。《串门儿》一曲更是这个体裁中为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一首。其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与当地的地理人文密不可分。在平坦富饶又地广人稀的东北大地上,为何会诞生这样富有激情的歌曲,其背后的线索值得人们深入的整理挖掘。并且东北民歌具有其特有的演唱技法,与其他地方民歌具有明显的区别,分析并深入了解其演唱技法对演唱本首以及其他东北民歌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串门儿》  艺术风格  地域性  演唱技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012-04

一、民歌《串门儿》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各种艺术都或多或少是民族性的,它们与某一民族的天然的资禀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每一个民族都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在其中诞生的民族音乐便承载了其民族性,由于地理地貌、语言环境、风俗习惯等一系列的因素影响,同一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类型也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一个地区所形成的社会人文、气候的影响是其要素之一。东北大部分地区自南向北跨中温带和亚寒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短促儿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却有大米氨基酚不得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而在地理方面,东北地区具有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点。这样的气候和地形特点长此以往,使东北人形成了爱憎分明、活泼开朗、外向热情的豪爽性格。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涉及到了历史方面的诸多问题,东北地区的人文环境形成是经历了许许多多以少数民族文明为主导之后,经历了“闯关东”这样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以山东、河南为主的灾民前往关外逃荒,将中原地区的人文习俗和音乐调试也带到了东北大地,经过一个时期的磨合,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的东北地方音乐风格。可以说,东北地区的民族性以及地域性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特征的,在初期阶段,它的民族色彩可能较为浓厚,但伴随着人口流动以及民族融合,再加上东北地区兼容并包的民族同根性等,使得这块黑土地上凸显着越发独特的艺术气息。民歌《串门儿》音调高亢、情绪饱满、态度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聆听它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的能够感受到这块土地孕育着人们的热情火辣,也能够感受到东北人民的别样风采。

二、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下《串门儿》的创作本质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中明确指出艺术生产比物质生产更注重审美价值的追求和创造,更注重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串门儿》这首作品本身以歌曲形式作为媒介表达的是一种幽默诙谐的、令人愉悦的情感,其内容本身是提炼自普通大众的社会生活,是社会活动中的一件个例,却又恰到好处的提炼出了共性,让听众置身其中享受着音乐和故事之间,一加一大于二的融合效果。这也就恰好符合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另一句观点,能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看到自己的存在;还要会运用审美心理,如情感、意志、想象等等,必须全面调动,充分运用到创造中,才能使艺术品趋向完美;更需要具有经验、独特的艺术表达力以及审美的感悟性。马克思将艺术生产归结为社会生产中的一种独特方式,也就是说没有社会生产就无法孕育出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与社会生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说《串门儿》这首作品,歌词的取材来自社会生产生活,曲调的选用来自地方曲艺东北单鼓,如此一来就蕴含着极强的地域特色。听众可以在听到音乐后,立即在脑海中分辨出作品的出处并感知到作品想要表达的情绪。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首先是要经得住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推敲的。成型后的作品,更要经得住社会大众的推敲,才能真正做到艺术生产反作用于社会生产。《串门儿》饱含着东北人民热情的风格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非常明显的额特色。人们在聆听这首乐曲的过程中,很容易能够辨识到它的出处,也能够通过聆听来进行真实的自我感受。

三、《串门儿》中音乐的特点

《串门儿》的结构图示如下:

《串门儿》这首东北民歌的曲式结构相对简单,这也符合东北民歌中简单易懂的音乐思路。歌曲为单二部乐段的四次重复,由于反复运用单一的同一类型的音乐向下进行,因此歌曲中只在歌词上将歌曲故事向下推进。从歌曲的前奏开始就给出了音乐主题,并以此来进行延伸,根据歌词的叙事性,只用了这一段旋律进行重复的、简单变化的陈述,加强听众对音乐的记忆性。在每个乐段的最后一个乐句中,加入一部分看似散板却具有独特韵律的念白,来增加音乐的发散性和趣味性。音乐的停顿,是这首歌曲的精髓所在,每一次音乐的停顿,都是为演唱者的念白提供充足的空间。这样的音乐处理方式,在东北音乐中有广泛的运用。每一个乐段的结尾都运用“哎呀”这样一个语气词,来表达出演唱者站在第三人称上的叙事性,进一步表达出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歌曲在最后一段第一句调整了速度,将歌曲带入到最终段落,在这一段中,用到的念白最多甚至将乐队运用到了对话中,使音乐的趣味性和叙事性达到了峰值,再用和弦配合歌手的延音同时结束,干脆利落。在《串门儿》一曲的表情记号里这样写道:东北单鼓风、活泼、有风趣地。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这首作品的创作中,书怀、秀田、郭颂三位老师也用到了东北单鼓这种曲艺形式中的音乐素材。虽然在记谱中为了符合记谱法,将伴奏设置成了2/4拍,但为了配合歌曲中的一些念白,歌曲整体的节奏并不能统一。

四、歌曲《串门儿》的内容背景

通过歌词里所表达的内容来分析,歌曲中向我们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事情,这对我们进一步把握歌曲风格和如何更准确全面的演绎这首民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歌曲第一句中出现了这样几个关键词:拖拉机、靠山屯、机耕队。这三个词的出现,就将歌曲的时间地点都交代清楚了,即建国后东北农村发生的一件趣事。笔者多方查证了关于靠山屯這个名字的准确地点,由于东北的民俗都很接近,在黑吉辽三省都可以找到名叫靠山屯的村落,只因其靠近某座山建立了人类生活的群落,所以就干脆取名为靠山屯,也就无法确切的寻找到歌曲故事背景下的那个靠山屯,这样的事情也侧面反映出了东北民俗的相似性。拖拉机这个词的来源就更能看出时代感,1958年6月16日,我国第一台重型拖拉机——“红旗”八十号重型履带拖拉机,在鞍山市灵山农业机械厂诞生。那么可以推断,歌曲中的故事背景是在拖拉机量产之后。机耕队一词在于光远编撰的《经济大辞典》中解释为:农业中使用拖拉机进行耕作的劳动组织形式。由此看来故事背景的时间就更能被确定了。掌握了时间所在,我们就可以对这一时间的东北地区民俗进行掌握和了解,进而对其音乐构架和演绎方式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掌握。与民间文化相联系的是民间社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具有独立性和相对稳定性,变化比较缓慢,往往保存在远离城市而且传统文化占据统治地位的农村。之前我们讨论过关于东北地区的民族特性,其形成的文化即民间文化被相对完整的保留在了农村地区,因此了解东北农村地区的风俗习惯,熟知东北的地域民族性对于演唱《串门儿》这首极具东北地方特色的创作歌曲就至关重要了。歌曲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的创作来源是生活实践。人们通过歌曲来讴歌或者赞美生活,人们通过歌曲来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在《串门儿》这种浓郁的东北风歌曲中,无论是朗朗上口的曲调,还是抑扬顿挫的节奏,亦或是直观且显露的歌词内容等,都能够帮助人们快速辨识歌曲的出处以及时代背景。上述的三个词,可能放到我们这样的年代,年轻人已经不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见识过。但若回归到那个建设新中国的大变革时代,这些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在这种歌曲中,作者通过这些典型事物的应用,既凸显了典型化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印证了歌曲的时代意义。虽然已经历经数十年,但若认真聆听,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首歌曲昂扬的生活态度以及质朴的情感,仍然能够被它所感动,这就是扎根于生活的艺术形态所带来的魅力。因此,离开创作背景来单独的理解这首歌曲,可能情感不会如此深刻。若将其放在那样的阶段,通过歌曲来了解背后的历史特色,则很容易激发我们的共鸣。

五、歌曲《串门儿》的演绎方式

民歌《串门儿》的演唱技巧,要从发声方法和演绎方式两部分去分析。声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往往需要给人以舒适的听觉效果。在演唱这首《串门儿》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声音的统一问题,这里说到的统一,并不是和发声练习时提倡的统一相同。相反的因为需要用到通篇的东北话进行演唱,所以在突出声音的明亮程度上和咬字的重音强调上更加讲究,要保证东北口音的纯正和发声通道的自然完美融合。例如,在乐句第二次反复中,第一句话“第一次(那个)串门儿啊,他说借根针儿啊”,这一句中的“一”字在普通话中度一声,而在东北话中这个字要读成二声,这样才能突显出东北风格。再说到演绎方式,笔者不得不再一次提到郭颂老师,作为大众最喜爱的东北民歌演唱者,郭颂老师在对东北民歌的演绎中,有属于他自己独到且准确的演绎方式。很少有人注意到,每一次在其他歌者演绎这首歌时,都没有郭颂老师的那种亲和力。亲和力这个词应该是能够最准确的形容郭颂老师和东北民歌的最精确的词汇了。因为东北人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脸,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着一副热心肠,无论是天南海北,东北人都能和你坐在一起唠家常。所以亲和力才是东北民歌最为关键的情绪。掌握亲和力是能够演绎《串门儿》以及其他东北民歌的要素之一,也仅仅作为基础,没有亲和力的演唱,不足以建立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再回头来仔细阅读一下《串门儿》中的歌词,可以发现,这其实不过是一篇记叙类文章,以小伙子做出的“串门”动作去引领整个故事的发展,如此強烈的记叙性相比于一般的华丽辞藻的歌词而言,更能体现出东北人的朴实和爽朗。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时,歌者更像是在与观众讲述一个趣味性的故事,而不是将所谓的“高雅”的音乐浮夸的展现在听众面前。根据以上两点即亲和力和叙事性,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演绎方式:用实在、随和并且幽默的表演方式,像在与朋友讲述一个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来演绎这首作品。所以只要保证在演唱时运用到歌唱如说话的方式,也就是保证声音统一,不刻意去雕饰自己的声音,表情与动作运用准确不做作。在这首歌曲的演绎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人称问题。在不同的乐句中,演唱者要扮演第一和第三人称三个角色,即小伙儿、大妈、旁白。不仅要投身到剧情中演绎主人公,更要跳出来进行第三人称的评论与讲述,做到自如的跳进跳出。做到以上这些,就可以将这首作品演绎得相对成功了。

无论是在歌曲演绎,还是在艺术作品的呈现中,东北这块肥沃的土地,都为我国艺术事业贡献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东北人是自带幽默属性的,尤其是那一口浓郁的东北话,更是极富感染力。当我们在欣赏《串门儿》这首歌曲时,理应站在东北文化的视角上来进行认知,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审视它的演绎方式。正因为东北话的感染性以及亲和力等,使得我们在欣赏这首时代歌曲时,仍然感觉它就如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即便是采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进行演唱,但歌曲中自带的东北属性也显露无疑。这首歌曲从本质上来看,它不像是像现阶段其他艺术歌曲一般如诗歌一样的歌词,更像是人们之间的一种日常化的交流与互动。可能也正因为这一属性,使得这首歌曲的表现力更加的真挚和诚恳,使得歌曲的艺术魅力也更加多元。

六、结语

东北民歌《串门儿》曲风体现了东北人诙谐幽默、爽朗热情等性格特点,这也是为何这首歌曲可以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原因。事实上,想要将这首脍炙人口的东北民歌演绎到炉火纯青是相当有难度的,需要表演者既拥有高超的演唱水平,又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在这样的前提下,再进行反复的练习、推敲、打磨,才能将这首作品表现完整。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于光远.经济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3]郭颂.乌苏里船歌——郭颂创作歌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李益荪.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10.

猜你喜欢

民歌东北音乐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大东北的春节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