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斯特《塔兰台拉舞曲》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

2020-02-04周洋

艺术评鉴 2020年24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八度风格特征

周洋

摘要:在19世纪的欧洲音乐史中,李斯特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他在钢琴音乐的创作、弹奏、技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塔兰台拉舞曲》则是李斯特所创的钢琴作品中代表作之一,值得研究和探讨。基于此,本文章通过例证法、文献研究法,对《塔兰台拉舞曲》的风格特征及作品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斯特  风格特征  轮指  八度  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004-04

弗朗茨·李斯特是在浪漫时期的钢琴演奏家。他的某些有难度技巧的作曲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的影响,在演奏风格上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肖邦等钢琴家的音乐风格,创作出只属于李斯特风格的音乐会性质的炫技式演奏风格。本文所研究的是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二集的补集《塔兰台拉舞曲》,它把炫技性演奏风格加上游历岁月的所见所闻,结合当时自己的內心感受用钢琴创作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以往研究李斯特钢琴曲的文章中,都是以李斯特的一个方面技巧进行分析,使读者对于李斯特技巧方面学习过于零散,没有通过一个完整的作品来分析其中的技巧。

因此,深入研究李斯特对于钢琴做出的贡献是很有必要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李斯特的演奏技巧。笔者从《塔兰台拉舞曲》的创作背景、风格特征、演奏技巧等方面,对李斯特《塔兰台拉舞曲》的技巧进行分析。

一、《塔兰台拉舞曲》简介

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出生于音乐家庭,从小跟随父亲学习钢琴,9岁就能演奏难度很大的里斯(1784-1838)的协奏曲,14岁时在匈牙利贵族的资助下继续深造钢琴使其琴艺大为进步。1821年随家人迁往维也纳,拜车尔尼为师,同时跟随萨列里学作曲。1823年至1835年间在巴黎和画家德拉克鲁瓦、音乐家柏辽兹、肖邦、帕格尼尼相交往,思想上受到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海涅、拉马丁,哲学家拉门内和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向往着用艺术改造世界。李斯特的作品包含声乐和器乐的各种音乐体裁,但最重要的是13首交响诗、《浮士德交响曲》、两首钢琴协奏曲、19首匈牙利狂想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和三部《旅行岁月》。

《塔兰台拉舞曲》是一首具有快速舞蹈性质和田园风格的三拍子民间舞曲。研究《塔兰台拉舞曲》,就得先了解这个舞蹈的起源。塔兰台拉舞起源于意大利的塔兰多海港,此地太阳终年照射,土地极为干燥,夏日气候又较为炙热。当地居民如非洲人一般皮肤黢黑,性情相对比较急躁,恰好就和当地酷热难捱的气候相适应。塔兰多海港这有种叫作塔兰台拉的毒蜘蛛,不管是正值沉睡中的人还是醒着的人,只要被咬就会突然感到像被蚂蚁咬似得跳起来。人们就会冲到空旷的地方肆无忌惮地跳起舞来。在此时,与其被咬的人也会一同加入进来,在此时这地没有性别、年龄、种族的区分全都在一同肆无忌惮地舞蹈,场面盛大,极其壮观。但是要治好这个病,只有不停地听音乐和不间断的跳舞。一旦音乐停止,被咬的人就会在数小时内乃至几天内就死亡。这首钢琴曲在大部分的段落中,模仿了这种舞蹈的特点,速度较快。所以,这首舞曲有着与此舞蹈特点相吻合的快速疯狂演奏的节奏特点。《塔兰台拉舞曲》采用的是大型的变奏曲式,所谓变奏曲式就是在主题第一次呈现后进行一系列的变奏组成,但变奏的数量必须要大于两次以上,才可称为变奏曲式。在《塔兰台拉舞曲》中选自科特劳的拿波里旋律的同时采用了固定高音旋律变奏、装饰性变奏和自由变奏等,其目的是为了多次表现出人们为了祛毒所表现出来的氛围也诠释了典型的意大利音乐风格。

二、《塔兰台拉舞曲》八度的演奏技法

(一)双手快速交替的八度

李斯特在《塔兰台拉舞曲》中第468~474小节是全曲最后的结束部分则采用了双手快速交替的八度(谱例2.1)。快速交替的八度指的是在快速交替中左右手相互呼应,右手以和弦的方式让音乐在快速中体现出层次感和饱满度,力度的不断增加导致乐曲最后的升华。左右手采用反向进行把力度推向fff的高点,产生了戏剧化的和声效果,到达音乐情绪最高时则采用了八度跳音的方式结束了整曲。这是李斯特作品独有的“结尾”方式。在弹奏快速交替分八度时,需要调整到演奏者最适宜的状态,不能因为手指太过弯曲而导致肌肉紧张。所以,在弹奏时手腕首先要放松,手指关节和指尖一定要有力,要使肩部的力量能准确的传达到指尖,在弹奏时切记不要将手腕抬至过高,这样会影响力的传达。再者,为了达到快速的演奏效果,在练习时需从慢到快,同时也要注意指法的运用和手腕的拖动,使音乐在快速中也有连续的效果。

(二)带有顿音记号的八度

李斯特在《塔兰台拉舞曲》中第353~356小节(谱例2.2)标注的是具有顿音记号的八度弹奏。在平时弹奏顿音时要注意音的轻巧,而在这首曲子中八度弹奏的顿音承担着旋律线条的部分,所以在弹奏此句时要注意轻巧短促弹奏的同时也要突出右手上方音的旋律线条。在弹奏此段顿音时要注意肩膀手腕的放松和弹奏八度时肩膀力量由肩膀至指尖的力度深入,与此同时也需要手型支撑和手腕的配合。弹奏时,指尖需紧紧的扣住琴键,触键后指尖立即放松,但手型不能立马放松,要通过手腕的传递保持到下一个顿音的进行。弹奏八度和弦时尽量要做到弹奏的每个音要同时起同时落,保证每一组音的和谐度以外下键和收键的处理也都要果断快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在弹奏的八度和弦时音色整体的干净、整齐和谐。

(三)连奏与非连奏的八度触键技巧

李斯特在《塔兰台拉舞曲》中第208~212小节(谱例2.3)这是全曲中间过渡部分,但在第208小节开始是对前部分单音旋律线的一个重复八度演奏,在弹奏时需要合理的运用指法,从而保证乐曲的流畅性和歌唱性;同时也要合理的控制好手指的力量,避免因为力量的控制不稳导致的乐曲的旋律的中断。在伴奏部分的左手跨度较大,在刚开始弹奏时切勿踩踏板弹奏,运用手腕的借用将音与音之间联系起来,并且要突出音头部分的低音,如“肖邦式”的触键方式把音乐“揉”进去。

(四)分解与半分解的八度和弦

李斯特在《塔兰台拉舞曲》中的半分解和弦是右手将八度和弦分解成单音和音程为上下行构成的乐句,此句从弱到强、由低至高又返回,像“倾泻”般一气呵成,此部分为李斯特乐曲中的炫技部分。在处理上,演奏者可采用单音与音程的结合也可采用八度直线上下行的方式,看演奏者在演奏中的演奏方式更贴合哪种方式可将情感宣泄而出。在第123~135小节(谱例2.4)为分解八度的和弦,是将左手的单音持续分解八度与右手的音程相互交替。谱例中左手的分解八度加上顿音记号则渲染出了一种嬉戏的情景。与半分解八度不同的是运用左右手弹奏且左手为旋律部分。在弹奏分解与半分解的八度时要保持手腕的放松以及力量的均匀。

三、《塔兰台拉舞曲》轮指的演奏技法

(一)简述轮指技法

轮指意为在同一琴键上运用相邻的手指敲击琴键,运用同音的急速反复,用同样的拍子急速反复地演奏同一个音,这种演奏方法与一些弹拨乐很相似。譬如:吉他、曼陀林、豎琴等。轮指技法最早开始于巴洛克时期,但在古典主义时期被认为碍于“国际化”音乐的发展而被弃之。直到浪漫主义时期,则重新被车尔尼的技巧训练开始拉回人们的视野。

(二)如何学习轮指技巧弹奏

轮指技巧弹奏是钢琴演奏中难度系数比较高的技巧之一,因为在弹奏时等同于在同一个时刻中运用手指的交替来增加音乐的密度,这需要准确到每一个音,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不仅要控制力度还要控制音与音之间的节奏均匀。弹奏轮指技巧演奏时是要在手臂、手腕以及肩膀都要相对放松的基础下,保证每个手指都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迅速下键,触碰到琴键的反弹力后瞬间放松,像是琴键上有某种“脏东西”,将其扣掉后放松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使演奏轮指的音色饱满集中于一点上,富有颗粒性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变换指法时要保证在手指触键位置为钢琴上的同一位置的琴键。在轮指技巧弹奏练习时,建议先单手练习,以慢的速度保证力度的均匀和音之间的节奏均匀,再逐渐加快。需要注意的是大拇指的力度与其他手指相较力度偏大,轮指时需要注意与其它手指相配合,保持音量的均衡。

(三)《塔兰台拉舞曲》李斯特的轮指技巧

《塔兰台拉舞曲》中轮指技巧则出现在全曲的第一部分——第38~49小节(谱例3.1)作为此曲的第一部分就采用了两个乐句在不同位置上重复写作的手法,大量的运用右手轮指,刚开头就表现了人们被毒蜘蛛咬过疯狂去毒时欢快跳舞的场景。李斯特开头就运用如此吸引听众的写法,怎能不让听众想继续听下去,并且欢快的场景更能将主题突出,运用轮指与连接加之左手的大跨度和弦的跳音,将欢快跳舞的场景跃然音中,仿佛置身于其场景之中。

四、《塔兰台拉舞曲》装饰性乐句的演奏

在《塔兰台拉舞曲》中装饰性乐句随处可见,装饰性乐句是为了增添音乐的丰富性。比如第237~240小节装饰性的小音符在简单的节奏中给乐句增添了流动感,二度的上行与三度的下行让此句与下一句中的八度弹奏有了很好的过度。但是在弹奏时会出现错音、漏音、缺乏流动性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首先需要慢练此部分,熟悉后加快速度。此外对于流动性需要用手腕带动、放松与手指的独立性同时也要注意力量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弹奏时追求速度的快而忽略了音的扎实,导致在弹奏的时候音出现了“飘”的情况。而且左手的伴奏也临时充当了旋律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因为装饰乐句的出现导致节奏的变化,要将节奏稳定。

五、《塔兰台拉舞曲》持续双音的演奏

《塔兰台拉舞曲》第二部分大量出现了持续双音的演奏,持续双音是为了让曲子更具有丰富性,使单一的旋律内部也有很好的基础打底。如第214~217小节中则是在前部分单音的基础上加入了右手低音,使音乐从单一走向了丰富,从而推动音乐的发展。与装饰性乐句相似,在弹奏时首先是需要慢练,需要用手腕带动、放松与手指的独立性同时也要注意力量的控制。但是持续双音是要保持一致性同时也需要突出旋律线条。所以,在弹奏持续双音时不仅要保持平稳弹奏也要突出其歌唱性。在练习双音的旋律线条时,可采用分开弹奏,可将上方旋律加重弹奏后再放置同一力度,达到双音中旋律效果的出现。

六、结语

弗朗茨·李斯特作为19世界西方最重要的钢琴家之一,受到了帕格尼尼小提琴的技巧影响,师承车尔尼的技术功底和肖邦所创之独具色彩的风格。不仅放大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也突出了钢琴中炫技对于音乐渲染部分的重要性。所以,李斯特是研究西方音乐史中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人物之一。在弹奏李斯特钢琴作品的前期,应先了解创作背景及其演奏的一些基本技法。了解李斯特的风格特征后,对于弹奏其作品时才能有更好地传达曲子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周小静.钢琴之王李斯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候康为.李斯特钢琴语汇中的轮指技法研究[J].音乐研究,2002(02).

[4]刘柳.那布勒斯的风采与意境—钢琴曲《塔兰台拉舞曲》音乐分析[J].时代教育,2013(06).

[5]张晶.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技术特点[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02).

[6]李杰.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张力”—以李斯特《塔兰台拉》为例[J].黄河之声,2016(12).

[7]李忠日.李斯特钢琴音乐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06年.

[8]关雁.试析“炫技”在李斯特钢琴音乐中的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2).

[9]徐敏.关于李斯特钢琴作品《塔兰泰拉》演奏教学探究[J].音乐时空,2016(03).

[10]肖潇.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中连音与非连音的触键技巧[J].黄河之声,2015(13):6-7.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八度风格特征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肖邦《降b小调夜曲》(OP.9NO.1)的演奏特点与风格特征
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Elght Below《零下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