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指向

2020-02-03方世南

理论探索 2020年1期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方世南

〔摘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鲜明政治指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彰显了在生态问题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鲜明政治品格和政治站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指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鲜明的政治立场揭示生态环境是重大政治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既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生态环境问题,又将生态理念纳入党的执政理念,还以高度政治自觉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二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指明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是重大政治任务。当前生态政治已经凸显出了人民的环境权益,保障人民的环境权益就要以实际行动来讲政治,在保证人民享受环境权益中促进政治发展。三是以严肃的政治态度阐述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重大政治纪律。具体要求是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当作重大政治纪律,将生态文明体现为生态政治制度文明,从讲政治纪律高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四是以宽广的政治视野提出加强全球生态合作治理是重大国际政治义务。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是面向世界的开放性的,它把携手共建地球美好家园作为国际政治义务。以上内容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政治指向所具有的强烈政治意识、政治使命、政治担当、政治智慧。

〔關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政治指向,环境权益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20)01-0079-07

生态政治学是将生态环境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考察,从政治高度透过生态环境各种现象看实质的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生态政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在古代思想家那里曾有过零散的论述。其作为一门学科,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因西方环境保护运动而发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相对成熟。将生态环境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联姻,从政治高度和民生高度看待生态环境问题的唯物史观立场、方法和观点,形成科学的生态政治学和生态政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了资本主义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刻根源,对资本主义私有制高扬资本逻辑激化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之间严重矛盾的行径进行了无情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政治问题,必须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上寻找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生态环境危机从根本上看是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等众多危机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折射,要从政治解放、社会解放、人的解放、自然解放紧密联系的整体性高度寻找生态环境问题出路等一系列重大观点,就是生态政治学中的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观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理论的返本开新,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新形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许多观点起着重大的决定作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指向结合中国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彰显了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政治品格和政治站位,在生态治理上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从而切实地维护其环境权益为重点的政治责任,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上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纪律,在国际合作上,自觉承担应尽的国际政治义务,与世界各国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和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国际生态政治胸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指向紧密联系中国生态政治的客观实际,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态诉求和政治要求,将生态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态政治化与政治生态化双向辩证运动中把握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政治承诺,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生态环境问题,始终以十分强烈的生态政治责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以共谋世界大同的宽大国际政治胸襟参与国际生态合作治理共建地球美好绿色家园的国际政治义务,也充分彰显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政治指向有着十分强烈的政治意识、政治使命、政治担当、政治智慧,对于人们从讲政治的高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和积极参与国际生态合作治理、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绿色家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以鲜明的政治立场揭示生态环境是重大政治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

(一)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

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揭示了政治的产生以及政治的实质。马克思认为,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从来都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和实在的,政治是始终与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密切关联着的。就执政党及其成员讲政治而言,实质上就是要考虑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政治作为以政治权利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是执政党与民众的关系,也可以简称为党民关系。党民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最核心的关系、最重要的关系。党民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中最根本的和谐、最关键的和谐、最重要的和谐。而党民关系是否和谐,是通过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路线、执政方略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权益表现出来的。人民群众的权益表现为权益系统,既有对于物质财富要求的经济权益,对于民主法治要求的政治权益,对于精神文化要求的文化权益,对于社会管理要求的社会权益,还有对于生态环境要求的环境权益。按照孙中山先生对于政治的理解,政治是执政者在与民众关系和如何治理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如何改善民生问题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就要落实到对党绝对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上。为此,要将生态环境问题与政治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讲政治重民生的战略高度看待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对生态环境问题漠不关心和无动于衷。

(二)将生态理念纳入党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透过生态问题的种种复杂现象,从讲政治的高度反映了生态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透过人与自然关系去发现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将生态问题的根源上升到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艺术的高度,进而深究生态问题的本质是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指出:“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无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绕不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 〕190。这就说明,如果因为生态环境问题而导致无法落实科学发展要求和无法构建和谐社会,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全面紧张,这就是出现了重大的政治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政治指向体现了从生态政治化与政治生态化双向运行辩证逻辑高度揭示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从而将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政治理念、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纪律融入了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生态环境问题上,使生态环境问题从单纯的环境领域、经济技术领域进入了政治领域和民生领域,与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切身利益直接联系起来,使政治理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内容、政治要求等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具体地清晰地彰显出来,也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觉履行自身使命宗旨,切实地为人民群众维护环境权益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重大政治诉求,成为必须以认真态度加以完成的一项艰巨而重大的政治任务。

在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站在关系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政治高度首次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政治观和具有鲜明政治指向的科学论断,突出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特征,将生态理念纳入了党的执政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深刻而全面、系统而完整地把握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自觉地将生态环境问题和政治问题联系起来予以认识和实践。

习近平关于将生态环境当作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当作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这“两个重大问题”的科学论断,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政治观的精髓,深刻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政治观的基本要义,也为我们从政治高度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提供了方法论遵循。首先,提醒人们必须注意,生态环境问题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小问题,而是重大问题,决不能忽视生态环境对于政治的重大影响,更不能无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价值。习近平多次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类与自然结成为无法须臾分离开来的生命共同体,保护好自然实质上就是保护好人类自己,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造福于人类。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自然基础,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唯一来源,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可称为最基本的“始基”和“源泉”的重要要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类文明的兴衰演替。其次,生态环境作为重大问题,不是作为一个重大问题而出现的,而是作为两个紧密关联着的重大问题而出现的,一方面,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两个重大问题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各自分割孤立开来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紧密关联和相互辩证运动的关系。习近平将生态环境不是当作一般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是当作重大政治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重大到能够直接关系黨的使命宗旨和关系民生福祉。我们党的使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是党的使命。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使命宗旨,都最鲜明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没有自身任何特殊利益的政党,是始终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切身利益、长远利益的政党。在当代中国,重大民生问题就是重大政治问题。注重和改善生态民生就是生态政治观的重大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

(三)以高度政治自觉对待生态环境问题

习近平多次强调,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仅仅作为经济问题看待,“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2 〕5。习近平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民意之所向,又是民生之所求。在十八届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关于第一季度经济形势的讲话中,习近平说,我国雾霾天气、一些地区饮用水安全和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等严重环境污染问题集中暴露,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长期以来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进入了高强度频发阶段。“这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 〔2 〕4。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反映十分强烈,这既是环境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发展下去也必然是重大政治问题” 〔2 〕86。习近平指出,在看到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必须从政治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 〔3 〕18。习近平要求,对于这些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严重影响人民福祉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从生态政治的高度加以认识,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起坚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并确保国家总体安全,这也是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中国的贡献。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4 〕79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执政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就要把注意力落实在解决民生实事上,要把关系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并严重影响到其根本利益、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生态环境问题当作重大的政治问题和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对待并切实加以解决,这就是用实际行动在改善民生中讲政治,是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包括环境权益在内的整体权益中促进政治发展。由此可见,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关于“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科学论断,就要从高度的政治站位认识生态环境问题之所以成为重大问题的深刻政治根源,要从坚定的政治立场把握生态问题的实质是重大政治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要用科学的政治方法论分析政治问题与民生问题的关联性和一致性,要以清醒的政治自觉领会我党执政理念因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新时代的“重大问题域”而出现的与时俱进性。

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指明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是重大政治任务

(一)生态政治凸显人民环境权益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根本上看凸显了为了人民利益的执政理念。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们的需要和利益是一种具有天然必然性的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纽带。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利益有关,而我党所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利益,人民利益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写在高高飘扬的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人民利益在法律关系上是通过权益表现出来的,权益就是人民群众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力和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论述到人民权益以及切实维护人民权益问题。人民权益是有着多方面利益诉求的权益系统,既有涉及到物质利益方面的经济权益,涉及到政治利益方面的政治权益,涉及到文化利益方面的文化权益,涉及到社会利益方面的社会权益,还有涉及到环境利益方面的环境权益。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是与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密切相关的。自从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将人类在美好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充足生活条件的权利确定为一项基本权利以来,环境权益作为新一代人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习近平将环境权益上升到重大政治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的高度。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更要在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上体现出执政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政治指向,既是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根本目的思想认识问题的思想指导,又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遵循。

(二)保障人民环境权益就是以实际行动讲政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有助于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根本目的的思想指导,又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习近平从生态政治观的高度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主动而积极地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所想、所盼、所急以及切实地维护好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从生态政治的高度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明了新时代执政党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政治使命和政治任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从讲政治和注重民生的高度自觉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重大政治责任,出色地完成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人民环境权益和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个新时代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主体观、人民价值观、人民目的观,有着十分强烈的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为目的的人文情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态政治高度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就是要主动积极地回应人民群众希望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的所想、所盼、所急的价值诉求,下大力气解决那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损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突出问题,要通过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民群众能够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态民生需求基础上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解决民生之患和民生之痛,以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切实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在保障人民享受环境权益中促进政治发展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问题,他认为,我们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就能使人民群众享受到环境权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政治观坚持了生态正义论的立场,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环境权益保障问题,他多次强调:“让低收入者享受到更多的环境权益” 〔1 〕195,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 〔5 〕25,要“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 〔6 〕13。习近平指出,面对越来越尖锐的生态矛盾,必须认真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环境权益和生态安全的殷切期盼和强烈要求,通过建设好生态文明达到维护好人民群众包括环境权益在内的整体性利益,这是执政党必须自觉地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将经济发展始终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坚实基础上,自觉地协调好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的辩证关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优美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需要;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自觉地协调好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通过走群众路线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调动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全社会推动政治发展、政治建设的活力,而环境问题如果久拖不决,必然进入政治领域,引发重大政治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必须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推动政治稳定和促进政治发展;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建设任务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端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在全社会营造起浓郁的尊重自然、呵护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文化,为顺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提供坚实的生态文化软实力支撑;社会建设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建设,要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大力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把推进生态治理提到生态整治的高度,才能将生态治理的过程当作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过程,从而实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4 〕395的生态政治目标愿景。

三、以严肃的政治态度阐述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重大政治纪律

(一)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当作重大政治纪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指导,是从更高政治站位严明政治纪律并要求严守政治纪律的行动指南。习近平以严肃的政治态度阐述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重大政治纪律。习近平从当代中国加强生态环境制度创新的高度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和依靠法治。习近平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应该将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2 〕109。习近平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揭示了现行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的四大突出问题,如难以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问题,难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问题,难以适应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新要求的问题,難以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建设的问题,等等 〔4 〕391。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和依靠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能够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之中,从而让它充分发挥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作用。“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7 〕210。

(二)生态文明体现为生态政治制度文明

生态文明表现为多样性和综合性的文明状况,既有生态文化和生态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文明存在状态,也表现为一种生态政治文明,生态政治文明主要体现在生态政治制度文明上,要求创设一种与生态环境治理实际状态相吻合的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可操作性的生态政治制度文明。加强生态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站在推进生态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的方向,以及如何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供给能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配套等紧密关联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任务,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世界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并便于实践操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习近平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严格的制度和依靠严密的法治的构想,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整体性构想,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制度、推进环境保护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等多方面制度创新和制度完善任务。

(三)从讲政治纪律高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注重从讲政治纪律的高度加强对于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约束力建设。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发挥制度的硬性、刚性、约束性作用,如“有了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制度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 〔8 〕59。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为,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加强监督检查问责,确保出台一个就执行落实好一个。必须坚持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从讲党性重民生和讲政治纪律的高度认真执行制度,保证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确保顺利完成生态治理这个重大历史性政治任务。习近平对各级党政干部提出了严格要求,明确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内担负保护生态环境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 〔2 〕90。习近平强调要从制度执行力建设层面上落实领导干部环境治理责任制,将其作为重大的政治纪律,要通过建立考核干部生态治理绩效的绿色评价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对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终身追责,通过使制度硬起来、严起来和实起来,推动广大领导干部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自觉的政治行动,从根本上杜绝为追求GDP而损害生态环境和损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错误做法。习近平特别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并为建设这支生态文明铁军队伍提出了“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具体要求,将“政治强”作为第一条,突出了政治要求是队伍建设的根本性和首要性的要求。

四、以宽广的政治视野提出加强全球生态合作治理是重大国际政治义务

(一)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的国际政治视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的宽广视野。习近平站在共谋世界大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政治战略高度,将国内生态政治与国际生态政治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宽广的政治胸襟提出加强全球生态合作治理是重大国际政治义务。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7 〕212科学的生态政治观是深刻反映时代问题并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是具有“类危机”“类主体”“类意识”“类行动”的生态国际政治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政治观就有着这样的显著特征和理论品格。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生态环境危机也演变成为全球性问题,生态环境危机的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即是说,生态环境危机已经突破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边界界限的局限而扩展到了全世界,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类危机”,全球生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担忧和深刻反思。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认为,如果按照目前世界人口、工业化、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粮食生产的趋势继续不变的话,那么,下一个100年的某个时刻,就会达到这个行星增长的极限——出现不可控制的生态灾变。该报告提出的这一观点,当时许多人认为完全是危言耸听,是可笑的杞人忧天。然而,随后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如全球森林覆盖面积不断缩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减少和不断枯竭、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气候异常、气温变暖、臭氧层稀薄、海平面上升、生态平衡失调等等现象,震惊了全人类。随着时间的流变,人们发现《增长的极限》中所作出的许多关于生态危机的预测正在被一个又一个无情的事实所证实。全球性生态危机将“人类是生存还是死亡”的话题摆到了每个人的面前。全球环境问题研究专家欧文·拉兹洛认为,环境危机并不是自然界引起的,而是人类自身导致的,敌人就是人类自身。与在环境危机面前的悲观主义者不同,拉兹洛在其著作《巨变》中充满信心地指出了出路:人类是有理性的能动性生物,只要把全世界哲学、政治、科技、文艺、媒体各界有影响力的领袖人物动员和组织起来,造成一场深入的“意识革命”,彻底改变目前在人类社会占据着主导地位的陈旧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创造一种可持续进化的生态文明——全球性的生态文明。很显然,拉兹洛的生态政治观也具有鲜明的国际性视野。

(二)把携手共建地球美好家园作为国际政治义务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的生态政治认识,习近平从全人类这个更高站位和更大战略全局考虑全球生态政治的发展,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生态环境在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是最为基础性的构件。人类命运共同体,尽管有着十分丰富的意蕴,但是,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突出地表现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鸡蛋可以挑选,地球别无选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精心地予以呵护。2018年4月8日,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积极倡导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的也是为了谋求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形成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势头,以利于增强人类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9 〕。这“三谋”是一个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习近平认为,在全球性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这个“类危机”面前,单靠一国力量已经不够,各国政治家都应具备“新的全球视野”和“有效服务全人类”的宽广国际政治胸怀,切实承担起应尽的国际政治义务,通过携起手来通力合作,不断地加强并逐渐完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凝聚力量,有效克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积累共识,减少形成有效持久的全球解决框架。只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保护好地球,建設人类命运共同体” 〔2 〕141。由于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国际政治事务,因此,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共同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承担国际义务。“同时,我们要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2 〕132。习近平全球生态政治观所指向的人类共同价值即“类价值”的目标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定与世界各国一道紧密携手合作,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积极应对全球愈演愈烈的生态环境危机,深入推动全球国际生态合作共治,建设清洁美丽的地球美好绿色家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球生态安全,充分保障全世界人民的环境权益,推动全球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的步伐,促进全球政治与生态环境协同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球“类生存”“类发展”“类共赢”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6〕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9〕杨 晔.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J〕.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4-09(01).

责任编辑 吕晓斌

猜你喜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略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
基于CiteSpace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下的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初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独特逻辑与鲜明思维
自觉担当,保持定力,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区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探讨
绿色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