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视域下的历史叙事

2020-01-29焦丹妮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6期
关键词: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摘  要:《玫瑰门》是作家铁凝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以司猗纹为主的三代女性于特殊年代的成长经历。作品采用多重叙述视角、交错的叙事时空以及独特的叙事结构,勾勒出女性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下追寻自我解放的反叛失败。作者借由女性形象进入宏大的历史叙事,凸显其鲜明的女性立场,揭示出在传统的男性话语权威下,女性无法摆脱宿命般轮回的悲剧性命运。

关键词:历史叙事;女性立场;叙述视角;叙事时空;叙事结构

作者简介:焦丹妮(19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2

《玫瑰门》是作家铁凝于1988年完成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以司猗纹为主,以及她周遭几代女人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下变化成长的故事。铁凝言说女性千百年来受到压迫与扭曲的“他者”命运,将对女性生存关注以及对女性悲剧命运根源的挖掘通过叙事策略的运用展现,主要体现在叙事视角的选取、叙事时空的安排以及叙事结构的设计三个方面。

一、复合的叙述视角

(一)儿童视角下折射现实

《玫瑰门》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叙述者由儿童眉眉来承担,站在小女孩眉眉的位置上凭借其独特的情感体验向内窥探。相对于其他人物面对社会压制的反应,眉眉流露的状态更为真实,亲眼目睹姑爸遭迫害的惨状带给她的惊悸与震撼体现在生理反应上的发烧与颤抖,以及不断重复的噩梦不加遮掩地直接呈现时代对女性造成了难以言说且无法愈合的创伤。儿童视角常被视为是超越性别的,但正如钱理群认为“‘儿童视角天然地内含着成人视角的‘干预,‘儿童视角本质上是过去的童年世界与现在的成人世界之间的出与入,其中隐含着成年叙事者的声音。”[1]以儿童目光作为叙述视角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呈现出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的融合,纯儿童视角只是理想状态。铁凝在谈及《玫瑰门》的创作时将自己的视角称之为“第三性”,不过儿童未必就完全免疫于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建构,眉眉的所见所述均暗含女性独特的视角选择。

(二)成人视角下迫近“真实”

儿童视角展开对响勺胡同过去岁月的回望,但叙述者眉眉又是一个限知视角,留下部分盲区。当孩童角度无法深入时,成年苏眉登场以全知全能的视角踏进回忆俯瞰故事,拉开叙事者与故事人物的距离。暗藏背后的成人视角,其全知功能使文本叙事更加全面,苏眉以第一人称描绘成长中的感受,实现了叙事角度的转换,又带有复调意味。文本中逢偶数章尾数为5的小节中成年苏眉与眉眉交谈,这是苏眉对过去自我不断的追问与反思。双声部交锋的设置起到补充的作用,她们不断提到“真实”,实际上是对特殊历史年代的真实性与虚伪性的质询与反思。同一个体的两个自我在矛盾与诘问中不断迫近内在真实,引领读者跟随苏眉的思维聆听她的内心世界,增添对人物把握的实感与认同感。因此,《玫瑰门》的叙述视角又是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交叉与复合。

“从性别差异去观察世界和人自身,就是自觉的女性意识表达,对于人和妇女存在经验的形式作艺术提升”[2]铁凝将叙述视点聚焦女性的内心意识,对男性的心理状态及精神意识没有过多描绘,有些男性在文本中是缺失状态,不过男性即便隐匿,却始终以隐形的方式,甚至是无可撼动的地位潜藏于女性的成长过程中,用无形的手掌翻覆着女性的人生命运。

二、多维的叙事时空

(一)交错穿插的叙事时间

《玫瑰门》中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是错位的,作者带领读者在文本内的现实时间与历史时间中来回穿梭。夜深或雷雨之时,文本通过倒叙展开对司绮纹的初恋、婚姻等内容的讲述。司猗纹从反抗至归顺,认识到服从无用后,便开始以乱伦的变态方式再次反抗。然而她以身体作为对抗手段是行不通的,因为她的身体早已打上了传统男权社会文明的烙印。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社会也不接纳她。尽管她极力摆脱过去,试图证明自己并非旧社会的寄生虫,但身着一件改良版挖兜制服,又画着两条细眉的司猗纹是何其别扭。

姑爸的回忆开启时,隐含作者又不动声色地出现开始讲述。姑爸将被退婚归咎于不平等的性别秩序,极力抹杀自然性别是受伤后的应激反应。事实上她对两性的态度从她认为男猫是干净高雅的就暴露无遗。装扮和行为的男性化,本质上反映了姑爸的男性崇拜观念。而姑爸的结局以对其作为女性特有的身体构造之戕害表明她终究没能摆脱自然性别。

历史时间和现在时间在《玫瑰门》中自然结合起来,时态的交错杂合缩短了距离感。作品通过女性不圆满的情感经历与举步维艰的生存境遇来呈现特殊年代的历史变迁。铁凝揭示女性的悲剧命运缘于父权社会的规训,滞留的传统观念烙印在生命里无法剥离。

(二)三重叙事空间的建构

结构主义叙事学家肯定“故事空间”之于叙事作品的重要意义,“除了为人物提供了必需的活动场所,‘故事空间也是展示人物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题旨的重要方式。”[3]《玫瑰门》建构三重叙事空间,考察女性在家庭、社会中挣扎的境况。

首先是个人身体空间的展现。长久以来女性或作為男性欲望的宣泄对象,或被母系神话所禁锢,个人诉求不被认可。宋竹西是一个反叛者,作品中描绘她健美的躯体和任性恣肆的生活态度,然而她放任欲望流浪是有意地自我麻痹,借此缓解焦虑,表面上她活得我行我素,其实身体也同样深藏着经验创伤,受到时代的另一种伤害。第二重叙事空间是家庭空间。餐桌是其中一隅,竹西对司猗纹以传统礼仪观念不断的指正与要求不以为意,婆媳间的争斗暗潮汹涌,映射家庭空间的权力结构。卧室则既暴露了庄坦的性无能,又满足了司猗纹变态窥视欲。司猗纹有强烈的掌控欲,父亲缺席、儿子软弱,她便承接父权及夫权管理家庭,根本上是男性权威变相地对女性压制。第三重叙事空间是社会空间,故事发生于北京这个承载着历史与集体记忆的城市。响勺胡同则是权力空间的缩影,权力异化时刻上演。时代更迭,阶级观念下社会地位的重新划分使得邻里关系失衡,罗大妈的虽城口音成了她来自农村的证明,为她赢得时代的信任。而司猗纹一生不懈争取,却每次都被打回原形。

三、独特的叙事结构

(一)非线性的叙事顺序

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中提到:“叙事结构顺序之妙,在于它按照对世界的独特理解,重新安排了现实世界中的时空顺序,从而制造了叙事顺序与现实顺序的有意味的差异。”[4]《玫瑰门》共15章,故事时间跨度由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一直延伸到八十年代,从人物的成长史来看涉及到司猗纹的十六岁到苏眉的三十岁近70年。然而在叙事时间的谋划上,作者采用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苏眉的人生故事是整部作品的中心线索,其中镶嵌了其他几位女性人物的故事,而苏眉的故事线本身又插入了眉眉的童年回忆。作者打破了纵向时间的常规叙事顺序,多维度构建支撑起庞大的叙事体系,呈现出错乱的结构特点。

《玫瑰门》的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叙述成年苏眉的生活。苏眉是一个充满了反思的人物,她目睹了前两代女性的命运,并且自己也经历着独特而普遍的女性命运。通过女性的美好肉体,她完成了自己艺术上的救赎。她与眉眉对话,回溯过去也剖析着自己内心世界。最终她选择来到留下童年创伤的地方看望创伤造成者之一的司猗纹,最终她选择与司猗纹和解,达成对生命的理解。

(二)宿命的循环观

《玫瑰门》中三代女人的结局有着相似的共同指向——女性找不到出口与自我定位。苏眉与年轻的司猗纹样貌非常相似,而她的某些言行也逐渐“司猗纹化”。司猗纹一生活在他人眼光中渴求着认可,苏眉挣扎着要摆脱婆婆的魔咒,但她发现那就是自己。她做不到像苏玮那样不顾忌别人的目光,因此无法丢下“追上来”的婆婆不管;她也理解了婆婆压抑到极致下的扭曲行径与精神施虐,因此愿意以宽和的心态送婆婆最后一程。作品结尾苏眉的新生女儿额角上竟有一处与司猗纹十分相似的新月形疤痕,这让苏眉惊恐地看到了由生产所传递下去的无可规避的女性悲剧命运,因为女儿也要进入社会性别制度中。女性的出路何在,作者没有告诉我们答案。面对潜在的性别所致的危机如何扭转自身境况,恐怕她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小结

《玫瑰门》通过女性的日常生活叙事折射时代的变迁过程,复活了诸多被男权话语掩盖的女性个体经验,铁凝关照到女性自身的弱点并挖掘造成其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达成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与追问。无论新旧时期女性都未能成为主体,反而随时代跌宕而饱尝痛苦。同时,她也审视历史时空中所有人的生活状况和生存观念,将人性之鄙毫不留情地作审丑呈现。女性成长史背后是历史的走向,男性话语权威下女性被忽视与遮蔽的情感史与生存史得以还原,使我们更加接近“真实”,具有博大而深沉的社会历史意义。

注释:

[1]钱理群.文体与风格的多种实验——四十年代小说研读札记[J].文学评论,1997,(03):31.

[2]荒林,王光明.两性的对话——20世纪中国女性与文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119.

[3]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2.

[4]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5.

参考文献:

[1]鐵凝.玫瑰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胡苏晓,周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5]周莹.论9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反叛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论《荒原蚁丘》中的叙事陌生化
《小卖店》的叙述视角分析
叙述视角与人物形象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被风沙掩埋的古城》中叙述层次及叙述视角分析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